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化瘀涤痰汤结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化瘀涤痰汤结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研究化瘀涤痰结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8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平分为治疗组合观察组。治疗组采用化瘀涤痰汤结合针灸疗法,对照组则只采用化瘀涤痰汤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10例,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治愈8例,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11例72.5%。治疗组疗的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化瘀涤痰汤;针灸疗法;中风后遗症

中风一般有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中风后遗症指的是患者患中风被医治清醒后,留下了后遗症,常见的有半身不遂、言语不利、痴呆、口眼歪斜、肢体麻木等等[1]。本文中,研究化瘀涤痰汤结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实验中的80例患者均来自在我院治疗的中风后遗症患者,诊断符合《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以及结合CT和MRI等影响资料确诊。随机将8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治疗组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42~64岁;病程为1~19个月;其中缺血性中风为32例,出血性中风为8例;左侧偏瘫24例,右侧偏瘫16例;面神经功能障碍14例,伴语言功能障碍21例。对照组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43~68岁,病程为1~18个月,其中缺血性中风为30例,出现性中风10例;左侧偏瘫23例,右侧偏瘫17例;伴语言障碍19例,面神经障碍10例。两组在病程、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所研究对象均符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症状:患者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口舌歪斜;次要症状:饮水发呛、头痛、眩晕、共济失调、目偏不瞬等;急性起病,发病前存在诱因且有先兆症状;发病患者年龄绝大多数在40岁以上。所有患者被观察有两个主症以上或者有1个主症加上两个次症,结合先兆症状和发病诱因诊断为患有中风后遗症。

1.3方法 对照组治疗方法:患者进服用化瘀涤痰汤,1剂/d。药方组成为:法夏10g,陈皮10g、桃仁10g,丹参10g,地龙10g,僵蚕10g,黄芪50g,胆南星10g,红花10g,石菖蒲10g,归尾15g,甘草5g。若患者患有患肢拘挛、小便失禁、下肢瘫软无力等其他症状则按具体症状加入合适药材。治疗组方法:先服用化瘀涤痰汤,再使用针灸治疗,1次/d。针灸分上肢与下肢,上肢部位取外关、取池、合谷三处,下肢部位取风市、环跳、悬钟、解溪、足三里、昆仑、阳陵泉七处。具体操作步骤为让患者侧卧,先进行常规性的消毒,再用25号的不锈钢毫针刺入以上穴位,留针30min。口眼歪斜者需取颊车、合谷、阳白、地仓、承浆四处;语言不利者取廉泉、通里两处[2]。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30d。

1.4观察指标 治愈:患者肢体和语言功能恢复良好,生活能够完全自理或者能够正常工作,CT检查脑出血灶被吸收完全,脑梗灶消失不见;显效:患者言语表达较为清晰,肌力在四级以上,生活能够基本自理,CT检查脑出血灶被吸收70%以上,脑梗死灶的面积明显缩小;有效:患者语言表达不清晰但意思基本表达,肌力在三级以上,生活能够部分自理,CT检查脑出血灶被吸收小于70%,脑梗死灶的面积缩小不明显;无效:患者在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改变且CT检查脑出血灶和脑梗死灶无明显变化[3]。

1.5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获取的资料均都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P

2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治疗组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中医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一般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主要表现为突然昏倒,伴有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引发半身不遂。

中风治疗清醒之后常留有后遗症,表现为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痴呆等等,中风患者后遗症患者在语言和行动方面都无法正常行为,导致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家属负担增大[4]。西医认为中风后遗症是由于中风之后,脑血管缺血或者血肿导致患者脑组织受损;中医主流看法都认为中风后遗症病机是脉络瘀阻、气虚血凝,然而实际上却是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气虚是根本,痰浊和血瘀作用在气虚的患者身上,造成了中风后遗症[5]。化瘀涤痰汤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基本用药,主要效果是益气活血、通经络、清痰瘀。此方加入中黄芪50g,剂量大,为主药,能够起到益气通气的作用,再添加法夏10g、陈皮10g、桃仁10g、丹参10g、地龙10g、僵蚕10g、胆南星10g、红花10g、石菖蒲10g、归尾15g、甘草5g等药材,目的是使痰开散,清瘀,使患者身心通畅。中风后遗症患者一般行动不便甚至瘫痪,主要患者肢体的正常静脉循环和淋巴循环系统受到破坏,引发局部水肿,最终导致疼痛,无法正常行走。加入针灸治疗的意义即疏通受阻的静脉循环和淋巴循环,加快患者整体的血液循环,改善患者肢体肿胀,促进患者恢复正常行动。针灸疏通经络,激发患者身体潜能,改善患者整体的身心状况,可以全面影响患者语言能力和机体能力[6]。研究组中,采用化瘀涤痰汤和针灸共同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2%,对照组只采用化瘀涤痰汤治疗,总有效率为72.5%,两组差异明显。因此治疗中风后遗症使用化瘀涤痰汤和针灸共同治疗效果显著,好于只用化瘀涤痰汤。

总之,化瘀涤痰汤和针灸共同联合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疗效显著,有效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曾劲松,肖航航.化瘀涤痰汤结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6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1,01:74-75.

[2]郭严.联合应用化瘀涤痰汤和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03:6.

[3]尤光英.化瘀涤痰汤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45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09:63-64.

[4]朱红霞,肖晓华.化瘀涤痰汤和针灸联合应用治疗中风后遗症效果分析[J].江西医药,2013,08:702-703.

[5]黄智胜.涤痰汤结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J].针灸临床杂志,2003,08:40.

[6]徐哲.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24: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