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教学《平年和闰年》后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165-01
2009年,我第一次教学《平年和闰年》,当时一看到课本例题时,脑子里第一感觉就是:“平年和闰年”这么简单的内容,平时学生也经常说哪年是平年哪年是闰年,他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就已经经常接触的事物,这么简单的内容,谁不会啊?于是,在没有认真进行学情分析,也没有认真备课的情况下,拎着课本就去上课了。然而,从学生交上来的作业中,我发现情况不容乐观,他们对于平年和闰年的认识和了解跟没学这节内容前基本上一样。
时隔五年,再次来教学这个内容,经历了上次的失败,我对这节看似简单的内容不敢再掉以轻心,而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内容、教材编写意图等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精心设计教学方式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年度月历表和学生一起探索、发现平年和闰年在一年的月份里相同及不同的地方,还利用做一做的题目,和学生一起探索如何确定某一年份是闰年还是平年的方法;为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知道平年和闰年的由来,激起学生对我国在数学上取得伟大成就的自豪感,我还和学生在课余时间一起搜集了平年和闰年的相关知识,并拿到课堂上一起讨论、研究。经过这样的学习以后,我发现学生对这一节的内容掌握得非常棒!
前后两次不一样的教学经历,不禁让我陷入了思考:导致两次教学效果不一样的原因在哪里?回过头来细细分析,我得到了以下的结果。
教材例题关于“平年和闰年”的内容很少。就2004年2月份日历表和2005年2月份日历表各一张,在两张日历表下方写着一句话:“二月,平年是28天,闰年是29天。闰年全年有( )天。”例题下方是做一做,题目要求是观察1993年至2004年二月份的日历表,你发现了什么。
咋一看课本内容,课本上都已经明明白白告诉了我们2月份是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2月份有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一看就明白。在平时生活中,学生也会经常听到身边的人说哪一年是平年,哪一年是闰年。
即使知道了这些内容,学生是否就真的掌握了平年和闰年相关的知识了呢?我再认真回想第一次教学这一内容的情况。学生在学习之前和之后的情况,发现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也会积累一些有关平年和闰年的有关知识,可他们掌握的关于平年和闰年的知识,是零碎、不成系统的认识。他们能说得出哪一个年份是平年,哪一个年份是闰年,但是,这一个年份为什么是平年或闰年?怎样判断一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按照学生的知识经验,是没有的。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单纯地告诉他应该这么算,他是很难理解,也很难记得住的。
第一次备《平年和闰年》的课时,我觉得这节内容很简单,在平时工作中,也会听到一些老师一样的感受。我们为什么认为这个内容简单?我想,首先是我们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学习过了;其次是在生活过程中,我们总在不经意间用到平年和闰年的知识去解决我们遇到的一些问题,在不断的应用中,我们对于平年和闰年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加深,所以,平年和闰年在我们看来是那么的简单和容易。我们是有了平年和闰年的知识,然后有了应用经验,所以觉得这届内容简单。但是,我在备课的时候,将学生的经验等同于教师的经验,导致了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后果。第二次教学时,注重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给学生构筑认识平年和闰年的知识体系。所以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通过这两次教学,是我认识到:数学的教学,并不是简单的向学生传授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探索、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让学生理解、掌握例题所体现的数学思想。
(上接第137页)微课是一种课程,也是一种新的授课方式。从特征上看,微课的内容呈现出简洁明了、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的特点。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在哪里挖掘知识点最恰当”、“采用怎样的教学策略”等多方面因素。例如,解答“鸡兔同笼”问题时,可以制作微课向学生介绍“抬脚法”,设计思路为:简单回顾已掌握的方法―――了解古人的“抬脚法”―――结合现实,重点介绍这一解法。这样,微课视频通过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动画演示,加上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能让学生较为容易地掌握鸡兔同笼的巧妙解法,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微课的使用也要结合课程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数学是一种逻辑思维很强的学科,它的学习过程是处于螺旋上升的阶段。很多数学知识之间都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铺垫和延续的环节中,很多数学问题将得到思考和解答,学生的数学思维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扩展和充实。举例来说,在研究三角形高线、中线和中位线的相关内容时,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以此加深他们的学习印象。
2、方法要恰当
与许多新兴的教学方式一样,微课教学法的使用目的在于帮助教师减轻授课压力,促进并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因而,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必须以学生的思想和能力为课程制作的前提和基础。第一,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学习和体验心态,让他们能平稳的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生涯当中,因此要尽量做到精讲,避免反复讲解给学生带来厌烦心理。同时,还可以在教学环节中安排一些有趣的环节,鼓励学生做游戏或者进行提问。激发学习内驱力。其中。面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比如“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可以利用多媒体动态去演示“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变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进而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其次,要重视微课学习的评价与反馈,坚持跟进学生学习情况,通过留言板、调查等途径,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效果,从而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微课。当然,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还须提供配套的学习资料,如学习单、微练习、反馈表等。
当前,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微课以其特有的优势走进了小学数学课堂。微课通过将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手段有机融合,实现主题明确,方法恰当,资源完整,使传统而枯燥的教学变得生动,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