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记一节轻松的炼字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记一节轻松的炼字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诗歌本是意蕴丰富、意境悠远的文学。多读、多记、多理解、多鉴赏,自然能感受到它字词的凝练、美妙。然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因为教学要围绕高考的指挥棒转,所以在日常诗词教学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带有很强的“功利性”。教师在教诗的过程中,往往更注重强调采分点和讲答题技巧,而忽视了对诗歌之美的品位和鉴赏,以至于课堂教学总是教师唾沫横飞,学生却感到枯燥无味,昏昏欲睡。教师总觉得付出多,学生却收获甚微。而学生学起来也是很被动,没有主动去理解和鉴赏诗词的习惯,遇到诗词,总是从心底有种强烈的抵触情绪。

于是我就采取把“诗歌鉴赏”这一专题落实在日常的文本教学中的方法。人教版高中必修五就有一篇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根据学校进度教到这一册时,我就决定好好利用一下文中的理论,讲讲诗歌鉴赏中的“炼字”这个子题。

文中举了贾岛推敲字词的例子。千百年来,人们一直认为“敲”比“推”好。而朱光潜先生不人云亦云,反弹琵琶,深刻地谈了“推”比“敲”好的理由,提出了“更动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感情”“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的理论,让人折服。基于这一点,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下扩展,设计了一个古诗词的炼字环节,让学生在学习比较中更深切地感受古诗词中用字的妙处。

我补充了宋代苏轼、黄庭坚和苏小妹三人炼字填词的故事。这个故事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可能属于老生常谈,但对于学生来说,还是很新鲜的,即使有极少数学生可能见过,当我对学生说我们也来玩个炼字游戏时,学生们就开始兴奋了。在我把“轻风( )细柳,淡月( )梅花”板书在黑板上后,班里顿时炸开了锅。我让学生先把上联填出来,他们就开始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有的说填“拂”,有的说填“吹”,有的说填“摆”,有的说填“扶”,有的说填“抚”,还有的说填“摸”――此话一出,惹得全班哄堂大笑。有的学生似乎受到启发,一下子说出填“亲”“吻”,这样全班就笑得更欢了。当然,也有学生说填“舞”。等学生说完,我笑着问:“同学们,为什么笑得如此开心呀?”有学生马上就站起来说:“我们觉得‘摸’‘亲’‘吻’三字太庸俗了,甚至有点狎玩的意味,不符合原诗的意境。尤其是‘摸’字,都让人觉得有点下流了。”此话一出,全班又一阵哄笑。我顺势又问:“的确如此,那原诗应是什么样的意境呢?”有个学生站起来回答:“从原诗‘清风’‘细柳’‘淡月’‘梅花’四个意象来看,诗歌应是一种淡丽清雅的意境。”紧接着就有学生迫不及待地说:“那‘摆’‘吹’就不符合意境了!”“哦,为什么?”我问。她接着说:“风是‘清风’,柳是‘细柳’,都显得那么轻柔,而‘摆’‘吹’就显得力度太大了,不合语境。”“‘拂’显得轻柔啊,用得好不好呢?”我问。很多同学异口同声:“太一般了!”“那么‘抚’‘扶’和‘舞’呢?”我又问。学生思考片刻后,就有人直接站起来说:“这三字虽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而且都显得动作轻柔,但‘扶’显得细柳似乎有种病态,弱不禁风,缺失了美感。‘抚’明显不如‘舞’那么姿态曼妙。相比较而言,‘舞’比‘抚’更胜一筹”。话音刚落,班上学生禁不住开始鼓掌。但立马就有学生等不及似的站起来反驳:“我觉得‘扶’字更好,不仅写出了风的轻柔和柳的纤弱,而且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之态,更形象生动。”又一个学生说:“‘舞’字虽美,但好像显得力量稍微大了点。”我赞许地点点头。这时班上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讨论争辩得更热烈了。最后我把古人上联填词的结果展示出来,但并没有要求他们一定遵从这个答案。因为这已经是次要的了,最关键的是他们能各抒己见,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诗词语言的能力,那么这次教学的目的就达到了。

接下来继续下联的填写。同学们又说出了不少的词,如照、罩、映、射、泻、影、瞅、摇、俯、隐及失等词。像上联的比较方法一样,月既然是“淡月”,从意境的角度,同学们很快就排除了“罩”“射”“照”“摇”“映”这几个表现月光朗照且动作较大的词。“瞅”“俯”虽用拟人手法,但终究显得过于普通,缺少意蕴,且不合清丽淡雅的意境。“影”很具美感和意蕴,但还是让人联想到月下梅花投射在地上的倒影,表现的还是一种朗月。说出“泻”字的同学,是联想到朱自清《荷塘月色》里“月光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但毕竟因“泻”字表现的依然是朗月,与本句“淡月”不符而被排除。最后还是集中在“隐”和“失”的讨论上。有的同学认为“隐”好,把梅花躲藏在月光中的形象描写得栩栩如生。有的同学认为“失”好,既强调了月光的皎,又兼顾了梅花的洁。最后讨论觉得“隐”还表现了一种隐隐约约、似有若无的感觉,而“失”则更突出了两者融为一色的景象,更加吻合贴切。二者都很精到凝练,但“失”比“隐”在意境上更高一筹。

这节课,课堂容量看似很小――只有两句诗,但实际分量很足。通过这么多词的相互比较,找出最有表现力的词,也正体现了学生对古典诗词语言的一种把握和鉴赏。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他们一定能具备很好的语言运用能力。

(作者单位 湖北省天门市天门中学高三语文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