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影评比中国电影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影评比中国电影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影评人是评电影的“文艺评论家”,不是随便什么网络、编辑或者资讯帝、资源能叫影评人的。扎实的文艺素养要有,视野要有,深刻的洞察力要有,立场要有,文采要有,严谨的写作态度要有―还有几个“知名影评人”会对自己提这些要求呢?

“影评人说中国电影很烂、问题很多,那中国影评中国电影好吗?”

影评,对一个国家的电影发展很重要。影评人,大多因对电影有一颗热切之心而开始动笔,期待像法国《电影手册》那批人一样,不但可以发出有价值的、被倾听的声音,甚至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电影发展方向。但可叹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在中国电影蓬勃发展(不一定是“进步”)的今天,日益边缘了。他们在不断地批评不争气的中国电影,不吝反复用“烂”这样的词,虽然这种声音很微弱,虽然被大部分的创作者和片方置若罔闻,但依然是不可或缺的。中国电影在整体上的确还很烂,反过来看,中国的影评整体上烂不烂呢?笔者认为,两者是烂得不相上下的。所以,中国影评人的命比纸薄,除了和大环境太差有关,更和他们普遍的“手比鞋低”有关。

展开讨论之前,需要声明的是,本文所述的影评人,不包括“红包影评人”等水货。不夸张地说,微博上认证为“著名影评人”、“知名影评人”和“影评人”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是水货。他们都不值一提。本文仅仅针对那些自觉在从事“真正影评”写作的,不受营销公司操纵的影评人。这样的人,还是有一大批的,他们的评论遍布一些电影类媒体及综合性媒体的评论板块,还有一些“自媒体”。这说明他们有生存空间,说明受众有这个需求。至于他们的作品抛出后有没有反响,那全看水平了。遗憾的是,中国影评整体上并没有超出中国电影的水平。笔者近日和长期旅居韩国的朝鲜族导演张律聊天,他说韩国电影人都很重视影评,韩国一流的影评人的文章能造成很大影响,可能让导演甚至片方如坐针毡。也经常发生不同观点之间的论战。这些,在中国当下都是没有的,举目四望,太难看到一篇像样的影评。

泛化的来给中国当下的影评分类,大概分为学术性影评、大众影评(通俗易懂但较有章法),以及吐槽性的,大部分所谓知名影评人,特别是网上比较有人气的,仅仅停留在吐槽而已,观点浅薄,文字粗糙,这样的影评,实在难以让人产生什么尊敬,在哗众取宠之余,也谈不上什么真正的价值。而中国的学术性影评,大都观点陈旧行文繁琐,难以卒读。能发表在正经媒体上的大众影评,现在几乎也被“网络影评人”承包,质量难堪。稍稍可看的,可能就是发表在《电影世界》《看电影》《大众电影》等期刊上的影评了,但也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从这些表象上可以看到,中国的影评人,可能曾心比天高,但现在大多已经没有“做一个牛B影评人”的追求,在边缘化的处境中自暴自弃了。而那些期刊,很多在日益衰败中丧失了心气,再难以高标准行事。

牛B的影评人是怎样的?首先,影评是文艺评论的―种,所以,影评人是评电影的“文艺评论家”,不是随便什么网络、编辑或者资讯帝、资源能叫影评人的。扎实的文艺素养要有,视野要有,深刻的洞察力要有,立场要有,文采要有,严谨的写作态度要有――还有几个“知名影评人”会对自己提这些要求呢?以上的要求,体现到最后,就是能不能在文章里提出独到的观点,能不能帮助影迷了解被主流忽略的作品。而他们,“知名影评人”们,太多只是停留在吐槽层面,或者说一些被别人说过千百遍的话,他们最拿手的就是去“评论”那些已经被公认为经典和杰作的电影,但却没说出任何新鲜的观点或体验,而面对一个非常新、非常独特的、没几个人评过的电影,他们却是失语的。所以,在中国影评人普遍埋怨中国电影没有原创能力的同时,中国影评人的原创能力也是半斤八两。

那么,中国有没有好的影评人?当然有了。就像中国每年有不少好的独立电影,现在那批知名影评人却无视一样,中国那些好的影评人,也一样在主流视野之外,甚至,由于主流视野里的中国影评太差太烂,这些好的影评人已经羞于接受这个身份了。以笔者之见,中国最好的影评人有崔子恩、杜庆春、张亚璇、张献民、王小鲁、卫西谛等。但他们写的越来越少了,却做更有建设性的事去了。而更多有很强电影评论能力的人,做了导演、编剧、电影策划等等。比如贾樟柯,比如王超,比如程耳,真写影评的话,现在那些“知名影评人”没几个是对手吧。上述这些人,都在影评人的“金线”之上,而现在大部分“知名影评人”,恐怕只是在影评人的“底线”之下而已。所以,中国影评界的现状就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知名影评人”在“评论”国外经典的时候还可以唬唬人,面对国内的新片,则很难写出什么值得看的。有一种经典借口是说“国产片那么烂,实在没什么好评论的”,但在《白日焰火》《心花路放》《一步之遥》这样有很大评论空间的电影出来后,那些“知名影评人”又贡献什么好影评了吗?具体到《一步之遥》,我看到的最好的影评来自朱白,文章标题是《摆脱脑残粉才是姜文的第一步》。朱白可不是什么“知名影评人”,却在文章里展示了真知灼见,以及文采。相较之下,那些“知名影评人”可谓只是打着“影评人”旗号的电影寄生虫而已,毫无建设性可言。联想到中国影评的“黄金时代”,真是令人感叹今不如昔。想当年,以“电影夜航船”、“后窗看电影”为基地,好的影评是层出不穷的,影评人之间的交锋也是激烈犀利的。最经典的案例是在“后窗看电影”上关于电影《安阳婴儿》的争论,很多笔者心目中的杰出影评人都参与了,跟帖长达百页以上,太多真知灼见在其中。现在,太多“知名影评人”的文章看着费电而已,他们很少追求就一部新人新作写一篇能有反响的文章,彼此之间,也是一团和气。

横向比较,中国的影评在整体上和中国诗歌评论、当代艺术评论,乃至乐评,都有很大差距。有些“听说过中国当代艺术”的影评人感叹,当代艺术评论家有的可以拿到每字十块的稿费,可真高啊,但那是因为那些艺术批评家的确写得好,有技术含量,会对艺术作品的地位及价值产生影响。刻薄地说,中国“知名影评人”大部分的文章写的还不如IT网站上的手机测评呢,手机测评至少还有点干货。所以,中国的“知名影评人”应该继续骂中国电影烂,但是,也要清楚自己所在的群体整体写作水准如何,水分多大,对中国电影的进步有多少正面的价值。一边自暴自弃不思进取糊弄事,一边做义愤填膺状指点江山,成为中国电影病态风景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笔者是个爱读影评的人,但此刻,我必须再说一遍,中国影评整体上和中国电影一样烂,一样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