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非诚勿扰》和电影的植入性广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非诚勿扰》和电影的植入性广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电影植入式广告需要学习和提高的地方还非常之多,一如中国的广告产业本身一样。

随着2008年12月冯小刚的贺岁喜剧《非诚勿扰》的隆重上映,电影植入广告又成为一大话题。

冯氏贺岁片除了葛优的固定身影外,还有一个经典特色必不可少,那便是隐形广告。观众们对于《大腕》《手机》《天下无贼》里那些商家品牌如何混迹影片中也还津津乐道。如何“成全了企业,也陶冶了观众”已经成为与冯氏电影紧密相随的“题外话”。

这次《非诚勿扰》集各类品牌于一身,酒、汽车、游轮、信用卡、手机、网站、笔记本电脑、景区等品牌,以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出现在电影的画面或对白中。其中,银行信用卡的广告是这样“现形”的:影片中葛优和舒淇初次见面,其约会地点便出现XX银行信用卡的特约商户。而影片最后一场金融风暴的戏,其台词也与信用卡有关。同时,其它品牌的广告在影片中也是不落痕迹地“恰巧”存在:当葛优和舒淇展开浪漫之旅时,乘坐的是某外国游轮;主人公飞抵日本北海道时,航空公司的名称免不了上镜;人们吃饭时桌上缺不了酒;葛优和胡可相亲时有烘托人物身份的笔记本电脑……

这些植入性广告大大地分担了票房的风险。《非诚勿扰》有五千万的投资,通过植入性广告就收回了一半成本。当然,商业和艺术之间的矛盾是无处不在的。在12月14日《非诚勿扰》的全球首映礼上,冯小刚就为影片中随处可见的植入性广告向观众和媒体道歉:“在电影里放这么多广告不是什么值得溢美的事,我在拍摄的时候老为这事生气,有一次把一个杯子摔得粉碎,杯子碴都溅到眼睛上了。其实拍电影肯定是不应该有这么多广告性质的东西加入的,我已经把能推的都推了。最不愿意这么做的是我,但观众最后骂的也是我。最后只能是互相妥协,你也得为投资方考虑,要是没有广告,我们需要的庞大的资金从哪儿来啊?我只是力求不要做得太生硬……”

在电影营销中,植入赞助商的广告的手法通常有一个正式的名称――电影隐性广告,而商家则将之称为“植入式营销”。

植入性广告在好莱坞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1951年的影片《非洲皇后号》中明显出现了戈登杜松子酒的商标。

1982年在大导演斯皮尔伯格的《外星人》中,有用里斯糖果吸引外星人进屋子的情节。随着电影热播,里斯糖果成为孩子们的梦之糖果,销量猛增65%。之后,美国电影中的隐性广告就越来越多,并越来越受到观众和业内人士的重视。

接下来斯皮尔伯格的《少数派报告》又成为了另一里程碑。片中使用了15个品牌,包含了14个完整的商业广告和15个较短小的广告,获利2500万美元,相当于电影总预算的1/4。

而2007年在我国上映的《变形金刚》则将植入性广告推向一个新的顶峰:各种通用汽车、ebay交易网、诺基亚手机等在影片中随处可见。据官方资料,这部投资1.5亿美元的大片,单植入式广告收入就达近4000万美元。

据了解,在美国,2/3的电影业收入来自于增值部分,包括植入式广告、衍生后产品开发等等,而美国主要电视网的电视剧有75%资金来源于植入式广告。在美国,甚至有专门负责联络电影隐性广告的公司,如洛杉矶的“拍摄它”。也有越来越多的广告主为加大品牌植入式广告的投入成立专门公司,比如,福特公司2005年在好莱坞成立了专门的公司,其职责就是为公司品牌植入寻找机会。正如全球品牌内容营销协会美国分会主席辛迪・开来普斯所说,广告正从打扰时代进入到一个植入时代,而影视就是最好的载体,因为电影不但在影院放映,还可以在电视、录影带、VCD中播出,不但播放一次,而且可播放无数次,甚至几十年。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说,中国的电影无论是从创作、院线、营销还是从资本来说,都与海外电影有着巨大的差距;但中国电影市场巨大的发展前景和潜在受众是让人鼓舞的。对于诸多广告主和品牌而言,电影中的植入式广告的利用会越来越得到他们的青睐,广告的客观发展规律也使电影植入式广告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但无疑,中国电影植入式广告需要学习和提高的地方还非常之多,一如中国的广告产业本身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