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贫困地区小学生自主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之浅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贫困地区小学生自主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之浅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贫困地区小学生由于受交通,地理位置,环境因素,经济条件等等的限制,导致学生在学习自主参与教学活动缺乏积极主动性,被动的接受教育。只有通过自身能动的、富有创造性的学习,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探索、实践、总结,要使每个学生的自身素质得到全面、主动、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自住参与 数学 分数

【正文】: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是为了诱导学生的“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常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新知识,发现新规律。这对学生加深理解旧知识,掌握新知识,培养学习能力是十分有效的。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让小学生掌握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征并不是件易事。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自己内在的思维得到规律,并能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在设计《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征》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把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知识本身结构结合起来,巧妙、合理地安排每一个教学过程,促使学生主动愉悦地学习。

一、创设情境,增强参与意识

要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必须精心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

为了萌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的欲望,我以疑激欲,设计了这样的新课导入:在学生认为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必须要通过计算得出时,我给学生提出了一个疑问:不通过计算能马上判断出来吗?在学生揣测不定时,我让学生任意出分数考我。为了验证我的回答是否正确,还请两个学生通过计算器的计算告诉全班同学老师回答的是否正确,这样可以让学生从心底暗暗佩服也好奇老师怎么这么有本事,于是自然而然萌发了探索新知的欲望。

二、突出过程,引导参与活动

学生有了参与意识之后,教师应及时的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这时必须突出过程的教学。因此教师要精心组织新授过程,提供参与机会,努力诱发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结构来学会新的知识。在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有层次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发现新知识,得到新规律,从学会到会学。

在引导学生探索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时,我这样设计课堂提问:指着黑板上的六个分数问:“请同学们认真地看一看,想一想,这规律是在分数的分母中,还是在分子中,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再问:“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是由分母决定的,说说看你们认为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有什么特征呢?”提示学生将六个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问:“左边三个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中含有哪些质因数?有几种情况?谁来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继续问:“为什么一个分数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它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呢?”鼓励学生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养成爱思考的习惯。接着问:“观察右边三个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它们含有哪些质因数?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样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出分数考学生,故意安排 , 和 这三个分数,当学生发现 能化成有限小数时,教师故作惊奇问:“奇怪了,为什么分母同样是28, 和 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而 能化成有限小数呢?我们刚才概括的规律错了吗?”学生的认知激起了新的冲突,富有思考性且很有趣的问题又可以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再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发现了必须是“一个最简分数”这一重要前提。这样教学,不仅让学生对规律本身有较为充分的理解,又让学生调动了自己的直觉思维、创造思维和分析思维,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强化手段,丰富参与形式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而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丰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让学生通过直观演示和自己动手操作去感知事物,去获取知识。设计形式多样、有趣、有层次的练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得轻松,可以在主动思维中巩固新知,加深对新知的理解。首先,让学生判断事先写在小卡片上的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开始是个别举手回答,接着改成同桌抢答,最后又进行集体性手势回答。学生情绪高涨,多样的形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之,我们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巧妙地安排教学过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新知,探索规律,促进学生主动思维。

四、遵循规律,留足参与时间

学生的思考、动手操作需要时间,但有的老师提出问题后便急于让学生回答,学生由于思考的时间不足,无法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也有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很多问题,但只是一问一答的解决,达不到引发悟性的目的;有时滔滔不绝的讲,其间虽然也给学生参与提供了一定的机会,但是没有给学生留足时间,这样就达不到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目的。因此,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一些学习上的主动权,多给学生一些参与时间和思考的机会,尽可能激发他们的自我投入意识,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指导合作,掌握学习方法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的学习探索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这里所提的“合作学习”是适应时代要求而提出的,是当代人生存的一种重要素质。因此,从小要加强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小学中年级数学课堂开展合作学习,加强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群体活动的优势,促进个人的发展。合作学习是帮助学生搞好学习的催化剂,又是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激情的兴奋剂。在合作过程中,有利于学生间相互模仿,有利于信息反馈,有利于发现,有利于探索,有利于质疑。因此,在小学中年级课堂学习中,就应该加强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初步学习合作讨论、交流的方法,锤炼语言,发展思维,拓宽思路,在自主交流、探索中掌握知识,学会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时,鼓励学生表现自己,将自己的想法,观点有条理的告诉同学。例如《两步应用题》学生通过讨论后,画出了线段图帮助学生更加理解了题意。师生分析明确了,第一个问题是一步计算的问题,同时也是第二个问题的中间问题。引导学生对比可以看出,解答两步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中间问题。因此这一环节是落实教学要求的中心环节,通过启发诱导、分析比较、推理判断和线段图的直观理解,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及探究例题的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鼓励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先求中间问题,再求所求问题,根据数量关系求出中间问题是解题关键;抓难点:例题的“15”用了两次每次意义一样吗?为什么?说说复习题与例题都有两个已知条件为什么有的一步计算,有的两步计算

总之,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教师不仅要研究教学方法,而且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做到凡是学生自己会学,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学;凡是学生能自己动手做,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做,尽量给学生提供表现能力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学生参与教学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