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将“乡土文化”融入美术课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将“乡土文化”融入美术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乡土文化”蕴藏丰富,形式多样,是艺术学习的沃土。结合新课标美术活动领域的要求,通过地方特色的美术活动课题活动,将部分优秀的莆田乡土文化(古谯楼、雕刻、红团纹样)融入美术教学,让学生带着主人翁的自豪感进行创作,不仅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趣味、实用,而且达到了认识家乡、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课程目标和教学目的。

乡土文化;古谯楼;雕刻;红团纹样;美术教学

现在越来越多的美术教师注重开发与利用当地的乡土文化资源,把它们有机地融合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以拓展美术课堂教学、凸显美术教育的价值。我的家乡――莆田,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称,悠久的历史,沉淀了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它涵盖了人们物质文化生活中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有俗语、民俗、宗教信俗、民间工艺等精神文明,其中古朴典雅的古建筑、誉满海内外的木雕工艺、独特的节日习俗等展现着无穷的魅力,都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的乡土文化资源。

现在的孩子,自幼接受的知识大部分是电视、电脑传播的,反而对家乡历史文化知之甚 少。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弘扬、传承莆田乡土文化,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尝试将部分优秀的莆田乡土文化融入美术教学,结合新课标“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美术活动领域的要求,设计编写了一些地方特色的美术活动课题,并进行实践教学,让孩子在快乐的美术活动中接受乡土文化的熏陶。

一、游览历史古迹,提高观察、审美能力

莆田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古迹,其中最具莆田特色的当属坐落于繁华闹市――步行街中段的“古谯楼”,它保持了宋代的建筑风格,是福建省保存最完整的谯楼建筑,是“兴化府”的象征,学生虽熟见却了解不深。为此我结合“造型・表现”领域的要求,设计了《游古樵楼》美术活动。

我以“踏着历史的足迹寻找古樵楼的美”为主题,带领学生参观古樵楼。在出发之前,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一组都带着老师交代的问题,如“古谯楼是什么年代建造的?”“古谯楼与现代建筑有什么区别?”“它的美在哪里?”“找找古谯楼建筑局部的特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参观、调查,向讲解员请教、收集材料,并认真拍摄照片或视频,为以后的创作积累素材,通过近两小时的参观游览,同学们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找到了自己的答案,各组间现场交流,进一步了解古谯楼,感受它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通过课前的参观、调查,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以学生拍摄回来的视频、图片结合具有莆仙特色的十音八乐等视听素材,帮助学生从艺术角度寻找、发现屋顶、横梁、柱子、门窗、栏杆的形状和花纹,感受古建筑的艺术魅力。欣赏画家和小朋友笔下的古谯楼,引导他们观察作品细节的刻画,透视近大远小等表达方式,以及作品如何抓住古谯楼的整体与局部的特点,表现古建筑的美。再由学生通过第一次作业展示自己的创作思路。在创作上可观察描绘(线描)或想象创作(色彩),这阶段的学习活动重在过程与体验,不要太难。第二阶段教师讲授创作的方法和具体步骤,通过二次作业以完善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得到的知识,提高观察、审美能力。

二、传承地方工艺,拓展美术创作能力

莆田的雕刻工艺享誉海内外,以“精微透雕”著称,有木雕、根雕、玉雕、石雕等,涉及的题材非常广泛,有、民间传说、莆仙戏曲、历史人物、童话故事、四大名著、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构图饱满、布局生动、富于观赏性、装饰性;它已形成一条产业链,是莆田的经济支柱之一,早已融入寻常百姓家,它融合了美术课程的四个学习领域。为此设计校本美术课《闽中民间雕刻》。

第一阶段: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如:身边的木雕(根雕、玉雕、石雕)厂;每年举行的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身边的雕刻作品等这些资源;让学生收集有关雕刻的图片、实物、背景资料;这些艺术资源形成“无墙”的“学校”,真正达到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其目的是引导学生注重本土文化,认识、了解、喜欢上雕刻这门 艺术。

第二阶段:集创作素材,进行课堂教学和实验课题活动。通过参观、体验雕刻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雕刻、感受美术创作乐趣,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分析雕刻作品,试着用合适的肥皂或蔬果雕刻一件自己喜欢的作品;每件作品的完成都要经过构思、画稿、雕刻三个完整的过程,每一个过程都是一个创造,三种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一一表现。成功的雕刻作品需博览群书、展开想象,将绘画与手工融为一体,动手动脑、开发智力、拓展美术创作能力。

三、珍视地方风俗,提高艺术感知能力

“美术源于生活”,社会生活是儿童艺术创造萌芽的肥沃土壤。要把美术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美,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艺术感知能力。进而学会应用美术知识去创新、美化生活。为此我结合“设计・应用”领域的要求,设计了课题《红团纹样设计》。“红团”,我们家乡过年时一种特色食品,它的纹样丰富多彩,有福、禄、寿、喜、财、丁、贵及双孩儿、庆丰收等字样或图样,寓意团圆及各种美好愿望,装饰性和艺术性都很强。在教学《红团纹样设计》时,教师事先引导学生通过访问、调查、深入了解莆田的独特年俗,以及这些年俗的来源,收集有关红团的图样照片。在课堂上,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收集到的信息和图片,从年俗的有关典故中逐步走进莆仙的历史,了解乡土文化的美,感受家乡的魅力;之后教师让学生借助红团模具(实物),动手尝试制作“红团”,一起观察、分析、探索红团上的纹样及其寓意。再启发他们用不同的思维探索学习,设计红团的纹样,发掘乡土文化艺术。在充满趣味、形式多样的美术课程中学生丰富了自己的艺术体验和感受,增进对红团纹样的认识和了解,从中感受到家乡普通老百姓的勤劳、善良、聪明、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莆田乡土艺术蕴藏丰富,形势多样,包含画、刻、塑等美术元素,是艺术学习的沃土,把它融入美术教学,可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趣味、实用。通过美术教学活动,能让优秀的乡土文化种子“润物细无声”地播撒到孩子们稚嫩的心田,并从中汲取营养,茁壮成长,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