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杜宇”意象与苏轼谪居黄州时的情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杜宇”意象与苏轼谪居黄州时的情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杜宇”这一意象有思乡、离恨、不如归去之意,在《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和《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中出现了这一意象,相同的,这两首词都是苏轼贬谪黄州时非常重要的作品。可以由此探究苏轼在黄州时的一些情感。“杜宇”的意象给人以消极之感,可以感受到苏轼的些许无奈和对生活的矛盾迷茫,但也可以由此看出,对生活的达观才是苏轼人生情感的主要部分。而此时的“子规啼”似乎也成为了一种催人警醒之音。

关键词:苏轼 黄州 杜宇 子规啼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1-0000-01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和《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的非常著名的两首词,从这两首词中可以探究出苏轼谪居黄州时的一些情感,而在这两首词有很多形似之处,两首词都作于苏轼在黄州游蕲水时,还有就是词中都出现了同一个意象――“杜宇”。

关于“杜宇”这一意象,“相传是古蜀时的帝名,杜宇自号望帝,因水灾使国相开明挖开玉垒山。水害除后,自隐于西山,化为子规。后遂以子规为杜宇的冤魂。其声哀鸣,最易触动相思离恨。”①也有资料说,子规的啼声凄婉含有“不如归去”之意。在诗词中“杜宇”这一意象又与“杜鹃”、“子规”表现同一个意思比如李商隐的“望帝春心托杜鹃”。

“杜宇”这一意象常有思乡、离恨、不如归去之意,这三种情感在苏轼贬谪黄州时的感情中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词有《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和《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这两首词均作于黄州诗人游蕲水时,但不同的是,前者作于元丰三年,诗人初到黄州,而后者作于元丰五年,即诗人到黄州的第三年。时间的迁移,诗人的感情也有所不同。

苏轼在元丰二年十二月被贬至黄州,在黄州的期间是元丰三年至元丰七年,期间四年零二个月。苏轼在黄州期间担任的是团练副使――一个“不得签书公事”的闲职,以致苏轼初到黄州时便自嘲“只惭无补丝毫事,费官家压酒囊”。但是乐观旷达始终是最苏轼一生中主要的情感,遇到不顺的事情依旧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依然作有“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之句。

乐观、旷达是苏轼一生情感的主旋律,然而生活中的起起伏伏也不免让诗人心中有凄凉无奈之感,也因此让诗人对人生有更深刻的思考。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溪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写情。上片的前两句呈现的是清新宁静的景象,主要写静。而后一句“潇潇暮雨子规啼”以动写静一声“子规啼”打破了这山中宁静。此时的“子规啼”并不知是否是实写,但是可以想到,诗人在面对此静谧景象时想到“子规”不免有凄凉之感。其实,诗人被贬黄州后,心境已经与之前有了很大不同,在苏轼前期的诗中常用的意象是“鸿”,如《和子由渑池怀旧》中的“人生到处知何处,应似鸿雁踏雪泥。”诗人常用“鸿”这一意象来做喻体。“鸿”也是鸟的一种,多用于“鸿鹄之志”等语境中,“鸿”和“子规”所代表的心境自是很大不同的。

这首词中作于元丰三年,诗人初到黄州。刚刚经受乌台诗案的沉重打击,而后又贬谪到黄州,想到苏轼初出茅庐时的风光与鸿鹄大志,再想到如今的境遇,现实与理想间出现了非常大的落差。这样的遭遇无疑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而这种打击不免在苏轼感到迷惘。

“子规”这一意象出现在这首词中,能够让人感受到身处黄州的苏轼对生活的一种无奈、怅惘。但是词的后三句“谁到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则是一种向上的态度,一种仍然希望能够入世的感情。这一声“子规啼”也可以看作是对诗人沉浸在眼前恬静美景的一种唤醒。从那种短暂的、逃避现实的状态中清醒过来。自己虽身处逆境但仍需要保持一种向上的状态。仍旧希望自己能够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不甘于目前的处境。

另一首词《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这首诗主要写景《西江月》自序云“春夜蕲水中过酒家饮。顷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由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上。”这首词中弥弥的浅浪、似有若无的天际、月光照于溪水中像玉一样美丽。如此美景好像非人间所有,整个人存在于虚幻之中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心中的和现实中的重合在一片虚幻之中。而这个时候“杜宇一声春晓”打破了这样的宁静,这一声让诗人清醒,回到现实。此时是元丰五年,诗人已在黄州两年,寄情于山水之中,很少有出来黄州时“休将白发唱黄鸡”的感叹,更多的是心境的平静,平和。

苏轼的思想,融合了佛、道、儒思想,在此期间苏轼的心境愈加平和。此时苏轼已在黄州谪居二年多,少了当初出世的感情,多了几分陶渊明的平和。此处的“杜宇”声,应该是暗含“不如归去”之意,不如归去,做个闲人。而“一声春晓”也预示了一个新的、更好的开始。苏轼一生中乐观的态度,让他在每一处都会感到生活的美好,这种乐观占据着她的主要情感,这也是苏轼的迷人之处。

“杜宇”这一意象在这两首词中都带有一种消极的情感,思乡、感伤、对现实的短暂逃离,沉浸在一种美好的、没有外物纷争的情境里。然而,诗人又是被这种感伤惊醒,重新回到现实中来。

贬谪黄州期间是苏轼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段时间,遭受政治上的巨大打击。在黄州的四年,苏轼对自己做了一个调整和梳理,又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可以从苏轼的诗词中读到其中的无奈和感伤,但是依旧更深的体会到了他的旷达和乐观。不应该否定他的迷惘与无奈,正是那种感伤让苏轼更深的理解生活,让他的那种积极与乐观更具魅力。

参考文献:

①出自《宋词鉴赏辞典》,贺新辉主编,北京燕京出版社出版,1987年3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