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与教学情境的创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与教学情境的创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教学情境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特别是学困生的学习热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实现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转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 教学情境 创设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很多学校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新的尝试和研究。如丰县孙楼中学代安珍主持的《初中思品课堂教学问题化研究》,杜郎口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达标课堂教学的研究》,安图县第三中学教学组组织的《小组互动,分步达标课堂教学的研究》,等等。针对我校思想品德教学实际,在市教师进修学校思想品德教研员的主持下,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尝试与研究”,通过实践与研究,我深深认识到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尝试”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

教学情境,就其广义来说,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来说,则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1]。

因此,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我们必须在课堂上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等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调动全体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学习热情,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人人都学,人人都能学会,实现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转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2]。

一、创设导入情境,让学生达到认同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要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应当从课堂导入部分下工夫。精彩有趣活泼的导入不仅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积极投入到学习中,使学生明白本课的学习要求,集中学生的思维方向,而且能启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情绪,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效果,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进行换位思考,切身体验、感悟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件,从主观上意识到自己应该怎么做。学生要想在课堂上有所收获,首先在主观上就必须认同上这节课有意义、有价值,然后才会接受并融入课堂中。

如七年级下册第三课第二框“告别依赖,走向自立”,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明确依赖思想的危害,知道培养自立的方法,初步形成学生管理自己学习生活的能力。现在的学生,家庭生活条件提高,且多数是独生子女,在他们的意识里,家长不用我们做什么,也没有什么可做的,感受不到从小培养自立能力的好处,也并不认为由父母包办有什么不好,看不到依赖思想的危害。所以,要想让他们认同“告别依赖,走向自立”这一观点很难。在导入部分,我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我们应当自立,依赖思想有危害。我采用了一个典型的实例来创设情境: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与30名中国孩子在内蒙古一起参加夏令营探险的较量。在我讲出较量结果之前,先让大家猜一猜,到底谁能胜出。当然,出于爱国心,大部分学生会说中国队胜出。紧接着,我给出中国和日本两国孩子在途中的不同表现,再次让大家来判断结果。随着事件的发展,学生能得出中日两队的不同表现,一个是依赖思想严重,一个是能自立。这时,我趁热打铁对学生进行了一番爱国主义教育,与很多发达国家的青少年一代相比较,我国的青少年缺乏独立生活能力。中国要想在以后的国际竞争中立足,我们的青少年从现在起就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向别人学习,少年强则国强。到此,学生的爱国热情高涨,大家都不愿意输给别人,认识到“告别依赖,走向自立”的必要性。从这个情境中再进入本课的学习,大家都会特别认真,因为,学生从主观上已经接受了这个观点。

二、创设案例情境,让学生感悟生活

初中学生认识事物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他们的认识规律,按照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原则,提高他们的道德认知,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乱扔乱弃行为,在讲“责任角色同在”这一节时,我让多名学生在教室里模拟了乱扔乱弃的情境,指派了三个学生承担捡垃圾的角色。做完这一切之后,我请那些“乱扔乱弃”的学生谈感想,他们讲:“随手丢垃圾的感觉真好,既方便又轻松。”而捡垃圾的学生说:“捡垃圾真是又辛苦又生气。我前面刚捡完,他们在后面又扔了,气得我都不想捡了。由此,我想到清洁工人,他们每天辛勤地打扫路面,而我们却随手乱丢乱扔,真是不应该。”至此,模拟情境的目的达到了。我告诉学生,今天扔垃圾的人,明天可能就是捡垃圾的人。“责任与角色同在”,责任规定了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情,同时,责任告诉了一个人不应该做的事情。我们在社会中生活,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责任。从生活中获取事例,在扩展辨析时,让学生用自己学到的正确价值观来明辨是非,既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帮助他们选择了正确的生活观、价值观。

三、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质疑、解疑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指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观点的基础上,作为一个个独立的主体,应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善于发现、认识新的问题,并学会从多角度、全方位观察分析同一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凸显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现实之间的反差或不协调,使学生关注,进而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抓住一些有利时机,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问题情境,提出一些具有思考与研究价值的问题,以此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在《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一课的教学中,开场教师就设置了问题情境,第一次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想成为富翁吗?谁能给老师说出几位世界首富的名字?他们是怎样成为世界首富的?”教师不急于给出否定和肯定的答案,而是创设悬疑情境,开始陈述故事:“从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第二次提出问题:“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学生讨论的观点还有很多,继续陈述故事:“只有一个人例外……我再给您派活儿。”第三次提出问题:“如果是你,你该怎么办?”辩论后出现两种观点:“一种吃完再干;另一种干完再吃。”故事继续……“不,我现在就做……完。”教师让学生把自己的观点和课文主人公的行为对照,引出“什么是尊严?”,再问“富翁=尊严?”,追问“哈默有尊严跟他后来成为石油大王有联系吗?你认为为什么?”。伴随着自我情感的融入、理解的加深,教学既突出了重点,也突破了难点。这样递进的设问情境,以及同学之间的合作讨论,使学生在经历的过程中,通过比较获得了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

通过两年的研究与实践,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每一节课教学情境的创设,以此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实现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转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习、成长的乐园。

参考文献:

[1]许金海.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必要性浅谈.吉林课改,2006(4):60.

[2]王金福,金明月.初中思想品德“六步环节、当堂达标”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与研究.中小学校长,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