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还会再次加息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还会再次加息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0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近十年来的第一次,是大事。虽然上调幅度轻微,但这一步有转折意义。如果只是为了这么一小步,央行似乎用不着酝酿这么久;而既然酝酿了这么久,就令人揣测这只是开始,加息还会继续。

加息包括了两个方面:首先是贷款利率提高,而由于存贷利率之间的差额基本不变,存款利率也很可能马上跟进。现在各个传媒上的专家评述,几乎都从这两个利率的上调入手,就事论事地讨论加息如何影响存贷、消费、投资、股市和楼市。不过评论员们常常误解了“加息决定”背后的因果关系,而且没有把加息放到通货膨胀的背景上去理解。这两方面的错误很普遍,但我的读者可以避免。我想与大家一起分享正品经济学(sound economics)。

假设你要把房子卖掉,你“宣布”一个售价,比如说50万元。我问:这房子的售价真是由你决定的吗?可以说是,因为这个价格确实是由你“宣布”的;但也可以说不是,因为售价要真由你决定,你为什么不说500万元,而只说50万元呢?事实上,你当然有权“宣布”任何高价,但你不能肆意“宣布”,除非你不想把房子卖出去;你所“宣布”的价格,与其说是由你“决定”的,还不如说是由你经过市场调查后向潜在买家“汇报”的。这才是到家的价格理论。

同样,利率是由央行“宣布”的吗?可以说是,央行28日“宣布”了新的利率,美国的格林斯潘隔三差五就“宣布”调整利率。但我们不禁要问:难道经济汇总指标可以通过某个人的“宣布”而变成现实?事实上,任何关于利率的“宣布”,都是“向社会汇报”,而不是“自行作出决定”。汇率是个综合的货币指标,同时反映了全社会的“不耐程度”和“预期通胀程度”。如果社会上人人都急不可耐,怀着有酒今朝醉的心态,那么利率会上升;而同时,即使不耐烦程度不变,但预期通胀增加,那么利率也同样会上涨。

大家现在浏览一下媒体关于加息的评论,有意无意把加息看作是央行自主决定的看法是一种误解,而把加息看作是央行试图平息通货膨胀的举措,那就更是错上加错。经济的基本面不可能由个别人酌情决定。这次央行最后决定“宣布”加息,说明了一件事:中国存在着预期通货膨胀,而这预期通胀一时半会还压不下来。央行宣布加息,是要配合未来的通胀政策!加息是顺应未来的通胀趋势,在名义利率里体现该有的预期通胀率。

过去十年,中国成功地抑制了通胀,逐年减息正是预期通胀率下降的体现。但从去年起风向变了。前些天我也在等央行是否决定加息的消息,但确切地说,等的不是央行的“决定”,而是央行关于预期通胀率向社会作的“汇报”。央行“宣布”加息,表明央行十分慎重地认为,通胀还会继续。要指出的是,许多人都以为加息是抑制通胀的举措。那是不对的。通胀必然是多印钞票和过度放贷引起的。加息只能说明通胀,但绝不能抑制通胀。要抑制通胀,只有一条路,就是少印钞票和收紧银根。

我们要分析加息的后果,就不能把眼光盯在加息上,而要把眼光盯在央行加息的原因上。既然加息是由通胀引起的,我们就不能只是问加息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而必须问通胀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单从利息看,加息会使按揭价格上涨,从而抑制房地产交易,使房地产的库存变成所谓的“泡沫”;但如果通胀真的来临,那么房地产就只会显著看涨,而不会因为毫厘的利率增长而萎缩。单从利率看,每个人的存款都有更高的利息收益;但如果通胀真的来临,那毫厘的利率就弥补不了货币贬值造成的损失。

从去年开始,我就在专栏中说过多次,中国要在“人民币升值”和“通胀兼加息”两个方案中作出选择。央行的加息决定,表明中国至少选择了后者(可以二者皆选)。既然已经迈出了这国际关注的第一步,以后大概也会不只这一小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