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笔墨的精神内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笔墨的精神内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文章通过北方人物画与浙派人物画的造型特点对比来探究笔墨精神的深厚文化内涵和技术含量,并结合实践比较北方人物画与浙派人物画不同的笔墨内质与形式,深入探索中国式的笔墨形式和文化意义,为当代人物画创作提供可延伸性的艺术空间。

【关键词】笔墨内质 笔墨形式 北方人物画 浙派人物画

笔墨本身也是造型的一种因素,它再现了民族绘画精神。五千年的华夏民族历史追溯着中国线条艺术的魅力,它在积淀中发展与创新,使得优秀的绘画传统能够继续发展下来。人类通过艺术创造有意识地追寻着未来之理想,同时在艺术中认识每个时代、每个民族心目中的美――笔墨的规律也同时来自于观察形象和表现方法。笔者对北方人物画与浙派人物画进行比较研究,探寻其笔墨规律,是以对象来进行描绘和表现为基础的。

一、笔墨内质的不同

中国画是通过图像表达,以隐喻性的象征符号――线条来刻画对象的一门艺术。中国画在表现自然最深处结构的同时,以“气韵生动”“笔墨”“同自然之妙有”等美学追求呈现在各时代的意识形态之中。民族绘画精神的呈现,正如宗白华所推崇的绘画表现精神,是达到一种“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中国画以线性造型来完成对对象形态的最终定义,是“意象”造型,在“似与不似之间”,既能写形,又要达意。既要在完成对象基本形质中去表现物象的精神,又要能融入画者的情思与想象。通过线条表现笔墨含义,以直观的形象构建特殊的空间架构,用蕴含的笔墨模仿“古人之象”,体现在对传统笔墨的演进之中。其中线条由中锋向侧锋、偏锋的变化,更加增强了表现的自由度。笔墨是中国传统水墨人物画的精髓,它构成的和谐,凝练出一种属于自我的表述方式,在自然生命中渗透着意味幽深、沉厚的精神理想。在以人物为中心的表达中,由服饰纹带组合繁复的旋律变化中,以节奏带动线性的韵律。我们对笔墨的理论探索和实践都是以将来的成果来证实各种理论的正确性。

无论是北方人物画还是浙派人物画,都注重在人物造型上的准确性,笔墨表现上也更加注重艺术性。隐性的形式因素及前瞻后延的历史积淀性,使历代绘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不断地在多种维度中蜕变和再创造。北方人物画――蒋兆和的作品以“骨法用笔”的方式使其成为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蒋派艺术形象从而引出新的形象创造,而这新的形象本身也提供出一种新形式――一个再想象和再表现的基础。在笔墨的不断蜕化下,塑造具有品位的艺术形象,呈现出精心而从容的势态,是蒋派人物画在简洁造型后细心观察和反复提炼的结果。它极其精致而恰当的笔墨组合,形态结构的充分表达,审美理想的精神指向,在重视运用笔墨表现技法之外,更倾向于对人物精神的刻画。人物的笔墨表达完全刻画对象,笔墨与造型的完美结合使其人物表达独具特色。

浙派人物画围绕着在重视造型和笔墨表达的同时,更偏重水墨本身所传达的文化属性和它所承载的传统深度。同样是处理造型,它更多地把情感放在水墨表达和传统的呼应之中。浙派人物画仍然是中国人物画中主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以一个文化艺术氛围浓郁、历史积淀深厚、体量庞大的教学结构为后盾的历史产物,具有巨大的辐射和吸引力,至今仍深刻地影响着社会,这是其他任何画派无法比拟的。

二、笔墨形式的不同

徐悲鸿、蒋兆和把西方的素描方法运用到中国人物画的创作中,形成了不同的笔墨形式――在体现毛笔性能的同时强化人物造型规范。浙派从基础造型到技法表现、创作研究,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人物画表现方法,将丰富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总结运用在教学实践中,推动了整个现代人物画的教学与创作的发展。对艺术形式的追求、画面黑白灰的处理,使其语言具有传统性并呈现出个性化的艺术形式。具体人物表现上姿态表情极为生动,人物整体形态简略,线条并没有细节描绘,似速写,“精而造疏,简而意足”。人物的结构可以被看做是对内容程式化的表现,也是对基本功能和象征意义的阐释,而个性化首先表现在对题材的选择和组合上。这些题材即时代的面貌,把历史进程中的社会切面结合在一个波澜壮阔的大场景中,因此这种人物与时代的结合使图像蕴藏着深厚的民族传统。而每个图像必定在一定意义上联结着一个较大的观念,才能被理解为公共符号――线性等。作为抽象观念的具体体现,线条作为个人思想、情感的表现,隐性的个性只有通过这种规划形式实现。形式被当成绘画语言,而线条的意义则在象征性和再现性绘画的融合处显现出来。

传统笔墨是一种文化积累。我们学习是为了运用,为了今天的创造。对于浙派人物画,着重对其笔墨运用的探究,以及在整个教学中对文人画艺术深度的认识和学术上的把握。而蒋兆和对生命的关爱、为表现生活而无拘无束,把握与学习已超越了笔墨本身,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人物画对人的关注和表现是最根本的,由此笔墨才能找到它合适的位置。这种认知方式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新阶段,完全显示出线条表现力的新意图,通过线性本身描绘从未被感知、观看和表现过的事物。因为,一个人的神和态都是构成于一个形体之中,是内心起伏变化的具体反映。人物画的写意性,强调以简练的笔墨描绘出物象的形神,表达画者的意向。人物在艺术表现上更多地注重“意”的传达。

一切造型艺术的艺术观点和美学观点,都是应该从这里出发的。近代水墨人物画发展已逾百年,在借鉴西方素描观的同时并未放弃本土传统语言的运用。浙派人物画的长线挥洒、水墨淋漓以及对人物面容神情、双手姿态的表现和处理手法趋于一致。而北方蒋兆和人物流派,长、短线条参差并用,拆“长”续“短”,笔断意连。问题的关键不仅仅在于掌握笔法墨法的一般规律,而在于掌握笔墨规律去结合形象的变化规律。从而深入探索中国式的笔墨形式和文化意义,为在当代人物画创作中提供可延伸性的艺术空间。

(注:本文系2012黑龙江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北方人物画与浙派人物画比较研究》资助,项目编号:Qn201218)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