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辽代金银器·甲骨·葫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辽代金银器·甲骨·葫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前几年,曾有媒体披露某位名人收藏有辽代金饰。早些时候,又见某媒体展示某收藏者的“辽代镶金瓷器”。最近,又惊爆某收藏者拥有一批相当数量的辽代金器。这些“辽代金器”的真假姑且不论,却从中可以窥见收藏群体对辽代金银器的钟爱。

辽代金银器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悠久的历史。辽代距今千年,有着漫长的时空感,在精神上吸引着收藏投资者。二是独特的风格。辽代金银器诸多特征和工艺虽源于唐代金银器,但又溶入了契丹民族特有的特点,而一个国家多元性的民族构成,往往会成为吸引人们追寻的动力。三是稀有的数量。这是一个不是理由的理由,因为中国古代历代金银器存世数量稀少。物以稀为贵,成为收藏投资界中放之四海皆准的理由。

当然,类似的理由还很多。但我认为,作为一个收藏者,需要重点关注的不是众多理由,而是小心脚下的陷阱。

你也许会说,“艺高人胆大”。但层出不穷的赝品,证明收藏大众这个群体中真正艺高者并不多。与大家共同研究“地雷”的外表和内在特点、规律,试图把它取出来,不如划上标志,离它远点来得更直接、更实际。我们把市场中部分仿内蒙古地区的古代金银器赝品展示给大家即为此意。

图1是几件仿草原文化的金饰赝品,其材质为铜,做工、纹饰、包浆均未到位。但没有见过真品者易上当。

图2是仿草原文化的金饰赝品,由薄金属片模压后镀金。包浆太新,既不像传世品,也不像出土品。传世品有氧化层,出土品有锈蚀,哪怕是点滴锈蚀。金色比上一件接近真品,但与真品还是有很明显区别,只要收藏者多见真品,应不难辨出真伪。另外纹饰做工有打制痕,更易惑人。藏者应多加小心。

图3的几件金银器既有仿辽代的碗类,也有净瓶和薰炉器型,仿制水平不高,但如果将它们放到拍卖会或者是古玩博览会中,还是能迷惑部分收藏者的。辨别它们,首先要从金色入手。任何一件金器,只要它的含金量在70%以上,就会有独特的呈色。有古代金器可供观察研究者最好,若无实物,可与随身所带的现代金饰对比,可速辨金质。另古代金银器均为手工打制,而这几件仿品均有机械擀轧痕迹。相对而言,手工打制的纹饰纹路较浅,而机械仿制的纹路较深。另外,这几件仿品既不像唐代器物,也不像辽代器物,各种时代特征相互矛盾,容易辨识。

图4是仿唐代单耳杯、碗及摆件,材质明显能看出不属金质,外表显得硬滑,没有金质的饱满润泽之感,系为机械成批生产,没有手工打制痕迹,圈足处没有镶接痕迹,纹饰较粗糙,有经验者较易辨出真伪。

图5不仅有仿唐代的单柄金耳杯,还有一件仿舍利金棺,旁边一件刀马人题材的挂屏,它们的材质与上述几件的仿金器的材质相同,做工手法类似,应为同一处作坊所为,不知道如果把它们在酸溶液中泡一泡,再抹点土,会不会像真品了?

图6是一件仿品的放大照片,仅根据“金无足赤”的经验判断,这件仿品的呈色金黄之中微泛红色,确像金质器物。然而,细看黄红相间的呈色下微露黄白色,应为其他金属材质,绝不是银鎏金仿品,因为用银做仿品会提高成本。龙凤纹饰比一般仿品略细,比真品粗糙,无打制痕迹――手工打制成本高。

上述金器仿品多为中低档水平,放在旧货市场中,人们可能不易上当,但包装起来,再讲上一段动人的故事,或来一纸证书,或卖者巧嘴如簧,或我们自身求利心切,它们就会成为骗钱的“陷阱”。我曾见过仿制水平远低于它们的“银碗”都卖了好价钱。这些仿品能用机械仿制,在市场中成批出现,说明了市场的需求量。尤其是我们读者中有许多中小城市的朋友,这类仿品流散到那里不会是成批的,多为一二件出现,故提醒朋友们千万小心。

几年前拍卖场中的古代甲骨曾拍到几千万元人民币,市场顿生甲骨收藏热,大量仿品随之涌现。这批甲骨仿品骨质未钙化,文字刻法及结构不对,仿制水平不高。(图7)

这类仿品曾见有人当真品收藏,所以建议大家不要收藏自己不熟悉的器物,不要怕错过真品。当然,若是心手皆痒,定要收藏它们,就按仿品给价,要价十元还价五元,不卖就走。你可以心安理得地劝慰自己:参与了一次甲骨交易,也算慧眼识珠,终因价钱谈不成,未果。当藏家都如此,做假者自然远离了我们。另外,走时别忘了照张照片,寄与我们共赏。

葫芦,大家都不陌生,可能您家院里就有,但照片中的葫芦就不是一般人能种出来的。类似的葫芦,几年前曾被媒体中出现的专家定成几万元一件的清代葫芦,其实当时的市场中就有不少,这说明了无论是收藏还是鉴定,都离不开市场。(照片8)

有的朋友可能对这些照片不以为然,认为仿制水平很低,不值得一看,但要知道某类仿品的大量出现,既是市场动向的风向标,又说明了市场的需求,而且这些仿品一旦离开集散市场,就会被认真包装,再流向四面八方的中小城市,去欺骗那些善良的朋友。至于高档仿品,大家有兴趣多去拍卖预展仔细观察,自有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