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议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中西方文化融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议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中西方文化融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作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首绚丽多彩、真挚感人并带有浓郁生活气息的交响作品,它以其鲜明的民族风格与西方艺术特点,作为“一个阶段、一个民族在艺术上走上成熟的标志”而得到国际公认。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产生,是中国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也是借用西方乐器的优势来表达中国古典乐曲的一次有益尝试,此曲既发挥了欧美音乐的优势,又展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特点,在欧美音乐的框架下注入了中国传统文化(越剧)的营养。它是欧亚音乐相融合的一次成功范例,也是中西方文化融合过程中的必然产物。

一、 《梁祝》题材与曲式的中西方文化融合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选用民间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内容,故事的男女主人公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了坚守心中神圣的爱情,不惜以生命作为代价,最终双双化蝶。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1460多年的历史,可谓家喻户晓,并为广大劳动人民所熟悉。这种以民间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既着重表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精神特质,又强调出它与世界其他文化的不同,民族风格极其鲜明。

在曲式上,《梁祝》大胆采用了欧洲古典的奏鸣式曲式。这和中国古代、近现代的乐曲曲式是完全不同的。它以浙江的越剧唱腔为素材,按照剧情发展来构思与布局,综合采用交响乐与中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单乐章,有小标题。充分体现了欧洲音乐表现形式与中国传统音乐的完美结合,深入而细腻地描绘了梁祝相爱、抗婚、化蝶的情感与意境,被很多世界音乐评论家称为“蝴蝶的爱情协奏曲”。《梁祝》小提琴曲属于协奏曲,主要分为呈示部、展开部与再现部三大部分。各部分水融,相得益彰。

二、 《梁祝》配器与旋律的中西方文化融合

首先,《梁祝》在配器上充分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从整体来看,该乐曲是管弦乐队编制,用音乐夸张表现出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律主题,主奏乐器小提琴是典型的西洋乐器,是大型管弦乐队中不可缺少的主要乐器,如在呈示部中的爱情主题音乐,当独奏小提琴从柔和的A弦开始,在明朗的高音区奏出富有诗意的爱情主题时,使得多少人为之陶醉。又如呈示部中的副部主题是由越剧过门音乐变化而来,运用了我国民族调式中的E徵调式,用来描写梁祝三载同窗,共读共玩的幸福情景。此类的小提琴独奏体现出来的意境在全曲中比比皆是。因此,用小提琴作为本曲的主奏乐器既用欧美音乐的悠扬完美表现出了《梁祝》的细腻情怀,又充分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含蓄之美,甚至包含了欧美音乐中罗曼蒂克的抒情。

除此之外,使用频率较高的伴奏乐器还有大提琴、长笛、双簧管、竖琴、铜管等,这些乐器在烘托气氛,刻画人物形象,描写内心情感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乐曲一开始,在轻柔的弦乐颤音背景上,长笛吹出了优美动人的华彩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春光明媚、草桥畔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画面。而在整首乐曲中,作者独具匠心地运用大提琴、小提琴音色的对比来塑造人物形象,小提琴音色明朗、柔美,表现英台女性形象;大提琴音色浑厚、凝重,表现山伯男性形象。这种音色对比在“楼台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小提琴委婉地诉说情意,大提琴拨奏聆听。轮到大提琴倾诉爱意,小提琴一旁随和。大、小提琴的对答,缠绵凄苦,如泣如诉,出色地描写了梁祝相会楼台时难舍难分的情绪。同时,为了充分发挥出交响乐效果与民族化特征,《梁祝》充分吸收了戏曲中歌唱性的对话形式、京剧中的倒板和越剧中的嚣板等表现手法。还借鉴了中国传统乐器中的某些特殊技法以丰富小提琴的演奏艺术,使得该曲称为中国现代民族化协奏曲形式中得到国际公认的影响深远的名作。

其次,《梁祝》乐曲中的旋律也体现出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之美。《梁祝》音乐体裁本属越剧,越剧表演以优美、细腻、纯朴、儒雅见长,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正是在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音乐素材基础上加以提炼而成。从《梁祝》的爱情主题开始,它所展现在世人面前的不仅仅是那如梦如幻的爱情诗篇,也能够在乐曲中找寻到一些越剧名角经常唱到的且为广大群众熟悉和喜爱的唱腔变化。其副部主题更是由越剧过门音乐变化而来,运用了我国民族调式中的E徵调式,用来描写梁祝三载同窗,共读共玩的幸福情景。

《梁祝》整个乐章最为高潮的部分在展开部的抗婚音乐中,乐曲首先由铜管乐用严峻的节奏、阴沉的音调,奏出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紧接着,小提琴采用戏曲的“散板”节奏奏出了祝英台惊慌不安与悲痛欲绝的音调,并通过几个强有力的和弦,表达了祝英台对封建礼教誓死不从、挺身反抗的英勇精神。接下来,祝英台的抗婚音调与残暴的封建势力音调交替出现、铜锣齐鸣,刺耳的音乐惊心动魄,形成了矛盾的焦点,最后发展为祝英台惨烈抗婚的悲愤场面。面对无法改变的悲愤情绪,乐章继而用一段慢板音乐来表现,由独奏小提琴与大提琴互奏对答,大提琴一声声,缓慢低沉,幽怨哀绝;小提琴一声声,如泣如诉,高亢凄厉,揪人心扉。宛如祝英台在向梁山伯诉说离愁别绪,诉说绵绵不绝的情意。这种中西方融合的旋律之美用来表现《梁祝》中的故事音乐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感染力与震撼力,“土”与“洋”,“中”与“西”的结合,借助《梁祝》这样的一个音乐故事,表现得如此完美,把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用西方的演奏形式完美地表现了出来。这种完美的结合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受到了世人的称赞。因此很多西方音乐评论家将其称为“美丽的蝴蝶的爱情故事”。

三、 《梁祝》演奏技巧的中西方文化融合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主要采用西洋奏鸣曲的方式完成,除了充分利用西洋乐曲的演奏技巧之外,作者也充分地把我国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古筝的演奏技法融合在小提琴演奏中。如在爱情主题中就运用了二胡的滑指来表现其优美的旋律;又如在表现二人三载同窗、两小无猜的青春友谊时,独奏小提琴用E徵调模仿古筝,而弦乐则以拨弦模仿琵琶进行弹奏。此外,《梁祝》还运用了加花、“紧拉慢唱”、带散板特点的短句和悲愤的歌腔等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演奏技巧。两种演奏技巧的交合运用,更加细致地表达了整个乐曲在演奏技巧方面中西方文化的融合魅力。

四、 结语

虽然《梁祝》的创作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很久,但是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与不朽的艺术生命力一直以来均被认为是中西方文化融合的典范。其自1959年问世以来就被公认为交响音乐民族化的成功代表作,是中国交响乐的第一座里程碑。它在题材与曲式、配器与旋律以及演奏技巧等方面完美地实现了中西合璧,使得《梁祝》得到了世界音乐界的肯定与赞扬,是目前为止被演奏得最多的一部中国交响音乐作品。这部音乐作品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

(作者单位:湖南省隆回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