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明代“嘉靖重轮重郭异品大钱”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明代“嘉靖重轮重郭异品大钱”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上海博物馆藏钱币・元明钱币》编,刊出之钱图440,明世宗嘉靖大钱,制异。此钱径特大,尤为特别的是,正背两面外轮各含双线,内郭亦挂双线,中国古钱唯此独具,为“双面重轮重郭超号异品大钱”。钱图刊出之后,见泉界多有评述。有称“孤品”,也有识为“臆造品”。学术探讨,看法不一,事属正常,而意见如此相左,必有可议之处。

有幸,笔者在1998年北京报国寺第二次全国钱币交流会上,见到与图440同一版式的一枚大钱。初不以为然,看后便无法释手。钱之铜质黄中偏暗,俗称水浑铜;包浆通体入骨,面带斑点状细小铜绿;穿口略小,“嘉靖通宝”四字秀劲有力,笔画明朗,字口清晰,根部肉面结老坑硬锈;正面下轮两处有毗邻凹缺漏铜(类上博钱);边缘呈炉铴式,显为嘉靖中晚期之铸钱不疑。由于钱币保存尚好,几无损伤,携回后,藏杭州南宋钱币博物馆。实测直径73mm,重23.2g(插一上)。

关于嘉靖大钱,清同治年李佐贤归为“当十钱”;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马定祥判为“镇库钱”;孙仲汇推测为“样钱、开炉钱、供养钱”。上述看法,历经百余年,虽各有所见,然而在真伪问题上,并不存在异议。

2005年,见到《明嘉靖钱中的臆造品》一文(下简称《臆》文),首发“臆造品”之说,令人注目。但遗憾的是,《臆》文在论证中出现了一些失误。一是从《古钱大辞典》引用《:国朝典汇》原文时,将“嘉靖十三年”误写成是“嘉靖二十三年”。两个年份,前后时间有十年之差,铸钱之事不能同一而语;二是文中将“出土和传世的嘉靖通宝小平钱”的一枚拓图当成是唯一的版式,这对嘉靖钱的版别认识是一个疏漏。因为,在出土和传世的嘉靖钱当中,并非如《臆》文图示的那样,版式仅仅只有一种。因此,《臆》文对嘉靖重轮重郭异品大钱作出“臆造品”的推测和判定,值得商榷。

据文献记载,明朝嘉靖年铸钱,先行制钱,多年后才出现大钱。

明世宗嘉靖朝(1522―1566),前后45年问,在存世较为普遍的流通钱中,既有精美的,也有粗俗的。《中国历史大辞典・明史》记载:“嘉靖七年(1528)始铸钱。初铸当一钱,每文重一钱三分”,多为藏口(嘉)斜立(靖)版式。“初铸皆工致,有金背、镟边、火漆诸多名色。后减镟边工料为一条棍,则薄恶不堪。”所谓“一条棍”,是指嘉靖后期,因原铸镟边钱劳费,便改车镟工艺为打锉工艺,边缘粗糙,民间遂有此名。可见,仅按加工工艺分类,嘉靖钱的版式,至少也有两种,即镟边式和缠铴式,绝对不会只有一种。如果按细小特征划分,更有方笔、圆笔;楷书、隶书;降月、小月、阔月;藏口、斜立(图2)和露口、正立(图3)等多种版别。

据《国朝典汇》:嘉靖十三年(1534),令留置南京的工部造嘉靖通宝,“依洪武折二、当三、当五、当十式”。上世纪八十年代,南京博物馆发现一枚“刻工精细”的嘉靖当十雕母大钱,“嘉靖”两字方笔、藏口斜立,类于侧仄乌背状,工艺十分精致,版式与初铸制钱相同,属嘉靖前期镟边工艺所为,应是当年文思院的雕母大钱。虽说后来只见这一雕母,不曾见到有当十的流通钱币出现,也没有发现这一版式的当五、当三、当二钱。然而,以实物为证,嘉靖十三年遗存的这枚早期版式嘉靖雕母的真实性与其背景史料是相吻合的。

又《钦定续文献通考》:(嘉靖)“二十三年正月,复命工部铸造嘉靖通宝钱,依洪武折二、当三、当五、当十各三万文。”虽说内容与《国朝典汇》大体相同,时间却晚了十年,而且还增加了“复命”两字,说明这是工部第二次下达“依洪武折二、当三、当五、当十”样式铸纪重钱。前后十年,先是民间行滥恶钱,再是“连岁大侵”,“论者谓钱法不通,使然”。在这种情景之下,工部“复命”以洪武式铸造各等级嘉靖通宝纪重钱,也是出于迫不得已而为之。从现存的纪重大钱考察,这时候的钱币文字已不同于初期的藏口斜立版式。此外,在钱币实物中还存有大字、中字、小字等多种版别。这枚嘉靖双面重轮重郭超号异品大钱的版别,为露口嘉、正立靖、离通、长足宝。风格与上海博物馆两枚小字版当十纪重钱完全一致,有一脉相承之感。因此,双面重轮重郭超号异品大钱的铸造时间,与上海博物馆两枚小字当十钱相近,应该在嘉靖中晚期,大致是发生在工部“复命”铸嘉靖通宝纪重钱的二十三年(1551)前后。

根据上述形制、铸工,及流通钱币的传承关系,嘉靖重轮重郭异品大钱当属真品不疑。

注:本文所涉及到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