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看见手艺――甘南藏区民间编织工艺寻访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看见手艺――甘南藏区民间编织工艺寻访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是作者近年寻访调查甘青藏区民间工艺的所见所想,主要讲述了甘南卓尼的毛编织腰带民间匠工寻访经过,以及他们的手艺现状和思考。

关键词:藏区;手工艺寻访;感想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208-2

一、探寻民间手工艺

到藏区工作后,有机会看到了当地一些特别而有趣的手工艺,为那些隐落在民间的手工艺人和他们的手艺打动。对于设计学习,我想不仅是书本的理论或他人的经验,那些在自己生活的周围存在或存在过的民艺,是直接有效的学习对象。2012年初我们做了个寻访甘青地区民间手工艺人的粗略计划,利用工作之余和假期的时间,去寻访那些在我们周围流传的民间手艺。这里的文字记录了部分寻访的所见所感,是为学习笔记。

二、民间手工艺――藏女的腰带

知道甘南有这种畜毛编制的腰带,是因为在一个家在卓尼的女学生桑杰草。她爱穿传统的藏服,刚进校时总在腰间系这种手工编制腰带。白羊毛和黑牛毛交错编制,无染色,用牛羊毛自然本色,编织缜密而结实,两端长长的尾穗,与藏袍搭配煞是好看。向她询问了腰带的来历,知道它来自卓尼车巴沟,于是决定亲自去看看是什么人的双手编制出这样实用且好看的东西。

在卓尼县车巴沟,我们联系到了桑杰草的父亲,是一位年轻热情的当地人,说汉语我们基本能够听懂,我们说想找能做他女儿系的腰带的地方,他很快明白,然后打了几个电话就联系好了。我们以为会是一个小厂子或者一个家庭作坊,他说没有这样的地方,已经联系好了一个会做的人在等我们,然后赶路。不到一个小时的路程,车在进到尼巴乡不久的乡镇公路边停下来,马路崖下对面的山脚就是古老的尼巴藏寨。桑杰草的父亲指着不远处马路边站立的一位藏族妇女介绍,我们找的人就是她。

我始终没有问清楚那个年轻的藏女的名字,她几乎听不懂一句汉语。可能是桑杰草的父亲电话里给她说好了,她带了两条已经织好的腰带,还在塑料袋里带了一条没完成的细腰带和几团羊毛,再没有任何工具。在那个午后,我们就这样言语不通地比画着,由桑杰草的父亲充当翻译,在尼巴乡的马路边,在一位普通藏女的双手上,又一次看见民间隐秘流传的手工艺,经历了同样难忘的手工寻访。

藏女为我们展示和讲解了其中一种细腰带的编织过程:先是选毛,在春末夏初的时候,选比较细长的羊毛漂洗干净。然后是捻线,完全就用双手,无需其它工具,搓捻成细毛线,常见的是两股搓捻,也有三股、四股搓捻而成的,只是较为费工时,编织的带子也更厚实好看。最主要的是编织,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我们只是看到了细腰带编织大概的过程,将捻好的细毛线几根一组,采用一种“人”字形的编制法来回交错编织,形成宽约二指的细毛带。中间可以加入黑牛毛捻成的毛线,编出黑白相间的装饰花纹。编到长约一米二左右,进行收尾编穗完成,整个过程需要三四天的时间。这种细腰带是未成年的小女孩系,成年后则是系一种宽约有四指、长一米五左右的宽腰带,其编织过程更复杂,花纹和装饰也更多。

藏区的毛编织都是就地取材,利用本地的牦牛毛和藏羊毛绒进行编织。最有名的编织物就是黑牦牛帐篷了,吸热保暖,雨雪不漏,木梁绳橼为世代青藏先民们支撑起遮风避雨温暖的家。然而,牛羊毛的编织工艺和品种远比我们想象的丰富,传统牧区日常生活中还有毛褐子、毛席、毛布、毛幕帐等等,形式品种更是涉及生活衣食住行,毛口袋、褡裢、马鞍垫、毛绳、毛带等,我还见过一种牛羊毛混编而成的碗套,编得严丝密合,皮绳扣系,想象牧人们带着有它套装的木碗、银碗或瓷碗,长途迁徙颠簸转场,一定既干净又方便,还能为奶茶保温。

桑杰草的父亲说这种手工腰带的做法在安多只有在卓尼地区有,最早怎么流传下来的也无法考究。毫无疑问它是青藏先民的双手在毛编织工艺品种的又一次神奇演化,他们就是这么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由那些无名的藏女,在牧闲的时候不让自己的手闲下来,为生活编织着美。

三、结语

每个民间匠工的日常生活和手艺都有一个特别的路径,在抓取其中千差万别的一点前凝视,我会感到一些失落和遗憾;我会为设计的无力和个人的无能感到难过。在这片被称为最近的雪域高原上,蕴藏着如此多的美好工艺,每一回寻访都是一次身体与思想的磨砺,观察他们手艺的同时,更想了解这些艺人,他们如何学艺?如何用手艺养活家人?如何经历荣光又悄然消失?他们如何应对已经涌入的成批制造的低廉替代品?

我是认同设计的社会能量这种说法的,一些人的日常生活因为设计的介入而更丰富有趣,一群人的生活逐渐随之发生改变,也许一个社区或者更大区域的面貌会发生变化。然而,那发生在别处,那是他人的另一种日常生活。在这最近的雪域高原上,有些东西却很远。潮流在别处一次次华丽演绎,在这里如同大山,任四季变换,却纹丝不动。这里不想,也没有底气讲诸如“让设计点亮民艺”“设计为人民服务”“民族工艺,让世界看见”这类高尚的表述,因为我们如这些民间匠工一样卑微。

我想借山姆・莫依德斯的影片《AmericanBeauty》结尾的一段话表达这种情感:“我想,我能够对我身边发生的事视而不见,但当世界上充满了如此多的美时,我难以自持。”――我们的寻访还会继续。

参考文献:

[1]智观巴・贡却乎丹巴饶吉著,吴均等译.安多政教史[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89,4.

[2]史理.甘南藏族寺院建筑[J]文物,1961,(07).

[3]马成俊.热贡艺术[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1.

[4][法]海瑟・噶尔美著,熊文彬译.早期汉藏艺术[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9.

[5]洲塔,乔高才让.甘肃藏族通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8.

[6][日]盐野米松著,英珂译.留住手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9.

作者简介:

王东,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2013年度课题:民族工艺基础教学研究(项目编号:GS[2013]GHB0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