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职毕业生不良就业心理及诊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毕业生不良就业心理及诊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The Adverse Psychology in Employ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Graduates and Diagnosis

Zhao Zhumei;Yu Jing

(Yunnan Jiaotong College,Yunnan 650101,China)

摘要: 在高校扩招和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就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在就业的过程中,高职毕业生比高校毕业生面临更多就业困惑,其就业心理也面临着更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进行探析,对不良的心理进行诊治,有助于高职毕业生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从容就业。

Abstrac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increase enrollment and the world financial crisis, the competition for jobs becomes more fierce. In the process of employment, graduates of higher vocational face more employment confusion than graduat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y, their employment psychology is also facing more problem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erformance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make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which can help the higher vocational graduates to set a good attitude of employment.

关键词: 高职毕业生 不良就业心理现象及问题 诊治

Key words: vocational graduates;adverse psychological phenomena and problems in employment;treatment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9-0275-02

0引言

就业是毕业生接触、认识社会与社会交流的一个双向过程,虽然大部分学生在就业中都有着积极向上的心态,然而难免在就业中遭遇挫折与困难。因为社会大众对高职教育存在不同的认知程度,企业、政府扶持高职教育的力度不一样,不同的高职学生对自身也有不同的肯定,因而在就业时,高职毕业生就会面临更多困难和挫折,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出现心理问题。

1高职毕业生不良就业现象

1.1 只顾眼前利益,缺乏职业规划有的高职毕业生在就业时,常常比较多的考虑到一些外部条件,如工作的收益、地点、条件等,却很少考虑内在的一些因素,如职业的价值、自身的发展等,所以就导致频繁的跳槽,很少长远而稳定的规划自己的职业,只注重对眼前的短暂利益的追求,忽略了自身长期的发展。

1.2 角色定位模糊,现代职业观念缺乏与社会的需求与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相结合,定位高职院校培养人为:高级技术性人才,一线的“蓝领工人”。但有些学生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不够准确,把自己定位在本科生的角色上,甚至把职业分为若干等级,不愿意去到车间、工地从事一线的实际动手工作,错失就业的好机会。

1.3 就业期望值高,职业创新精神缺乏在世界范围经济危机的大形式中,许多高职学生仍对就业有较高的期望值,传统的一次到位的求职观念渗入他们的心理,仍然钟爱福利保障好、清闲、稳定的工作单位,期望一次性找好理想的职业,而对于有挑战性有风险性的职业却不愿意去选择,对于自己创业更是缺乏勇气。

1.4 太过强调专业要对口,实际动手能力缺乏在求职时,专业对口是多数高职毕业生所强调的,这就人为给自己的就业增加了难度。在高职教育中,强调培养技术性人才。用人单位也首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学生的工作经历,期望教育和就业能够零距离接触,这也正是目前高职毕业生最缺乏的。透过现象看本质,当前高职毕业生诸多的不良就业现象,归根到底,体现出高职生毕业生存在很多不良的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就业心理问题可为高职毕业生目前出现的不良就业现象提供适当的解决途径。

2高职毕业生不良就业心理及具体表现

2.1 迷惘心理在求职择业时,大学有各种剧烈的心理冲突要面对,所以就有了不同矛盾心态的产生:愿意去自主择业,可是又不想有风险的承担;期望竞争,然而竞争的勇气又不足;有理想,但又不愿认真严肃的对待现实;对专业能力发展比较重视,然而又相互攀比、爱慕虚荣;注重才智发挥,注重事业,但对物质利益比较看重;充满自信心,然而一旦受到挫折,又容易自卑;崇尚自我实现,但同时又存有依赖感,这在职业目标方面体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别,在自我认知方面体现出自傲和自卑同时存在,在职业选择方面体现出独立性与依赖感的错位,就致使一些毕业生在就业中产生困惑感与迷惘感。

2.2 焦虑心理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刚进入求职期的大学生来不及应对,手足无措。新闻媒体对金融危机影响的大量报道,使他们的恐惧感更为剧烈。他们面临毕业离校的雨来越近,他们普遍感到焦躁烦恼,对形势的沉着观察及理智的思考不足,经常是找不到入手点。他们忧虑能不能找到对自己成长发展有利的单位与工作环境,担心用人单位不让其进入等。忧虑用人单位录用条件及参加竞争的人数等。尤其是能力平平而在自身的展现方面又不擅长的学生,焦虑的表现就更为严重。一些学生埋怨时间过得太慢;又有的觉得时间过得太快,至到离校时,仍没找到单位;甚至有些学生对学校老师、父母亲朋心生不满,怪其办事不力等。这样的焦虑心理常常造出人的自我调控能力的缺乏,甚至会因为焦虑的心理致使最后结果事与愿违。

2.3 自卑心理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在这个环境中,用人单位对学历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样,有一些工作,明明高职生也能够胜任但却只要本科生。甚至一些单位在毕业生的毕业院校方面也提出了要求,只有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才可以应聘。一些高职学生觉得自己所受到的高等教育是低层次的,比本科生差,在自身的就业竞争能力方面的自信心严重不足。特别是在就业时遭受了挫折,这些学生就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有些毕业生在校期间因为没有勤奋学习导致成绩一般,因为没有注重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在就业时就勇气不足,悲观失望,觉得自己事事不如别人,也不敢正视就业问题,更不敢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甚至在激烈的竟争面前不战而败,进而自信心减弱,自尊心受损,对自己全盘否定,感到失败和愧疚。怨天尤人,灰心丧气,丧失前进的动力,采取消极逃避的行为,放弃一切求职的努力,只是听天由命,消极等待。严重的学生更是会引起抑郁等病症。

2.4 自负心理与自卑心理相反,有些高职毕业生因为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好,工作能力和社交能力较强,有“天之骄子”的自我肯定,认为自己所要从事的工作必须是“高起点”、“高职位”、“高薪水”的,不然就不符合自己的身份,亏负了自己这么多年的学习和家人的期望。高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好高鹜远,在就业过程中对自我的评价过高形成自负心理。自负的人不能客观看待自己的优势,夸大了自己的优势,设定目标通常会高于实际能力,也往往会给用人单位留下“眼高手低、不切实际”的印象。这种心理一方面既给毕业生自己带来了不必要的负担,面临无处去的就业,另一方面在就业市场上用人单位找不到人的错位现象普遍存在。

2.5 攀比心理在选择单位的过程中,相互攀比是多数高职毕业生常有的误区,对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别人之间的差距不加考虑,而是和周围同学盲目的攀比,具体为工作地域、职位、环境、收入待遇等的攀比。总觉得 “我成绩第一,我找的工作一定要最好”、“过去我一切顺利,今后我也必须顺利”等。尤其是在学校期间担任过学生干部的那些同学,他们更加觉得自身应该有比别人高的起点,理所应当该找到比别人更好的好单位。这些学生常常把自己工作岗位、薪酬与其他相对更好的同学作比较,就算某单位或是某岗位对自身发展比较有利,但由于其见习工资较低或者起步岗位在公司的最前线,从而不考虑自身条件、能力与水平而徘徊甚至放弃,放弃了就业的好机会。攀比的求职观,不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往往将对他们的择业产生影响,对其自身价值的实现及长远发展不利。

2.6 从众心理从众心理主要表现为:随大流,人云亦云,缺乏个人主见。有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对自己缺乏全面清醒地认识,在就业过程中,部分毕业生容易忽视自身所学专业和特长而盲目从众,在招聘会上表现为看到哪边应聘的人多就跟着去哪里凑合;在择业单位上,盲目追求物质享受,千方百计拥向行政事业单位及高校科研单位,形成公务员招考的炽热,造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血拼局面。由于从众心理的驱使,高职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就不能够分析自己特长、优势等,也不去了解所要应聘的单位,无论岗位与自己是不是相适合,无论所谋职位对自己的发展是不是有利,他们均采取随大流的态度。存在从众心理的人往往对权威比较迷信,不去独立思考问题,说违背自己意愿的话做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择业面变窄,错过了适合自己个性与发展的机会,这样在就业时就会错过适合身发展的单位与岗位。

2.7 依赖心理现代的毕业生大部分从小娇生惯养,在独立方面能力比较差。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他们不是想办法去积极的争取就业机会,而是完全依赖老师、亲人、朋友特别是父母亲,采取等、靠、要的依赖心理,等着学校、老师把工作送上门;依赖家人利用通融社会关系就业;坐等就业,即使有了就业岗位的选择机会,对是否选择一个单位,往往不是依靠自己的决断,而是依赖父母师长。表现为不主动出击,消极逃避。

3根治高职毕业生不良就业心理问题的措施

形成高职毕业生不良就业心理的原因不外乎三个方面:毕业生自身因素、学校因素及社会因素。要从根本上解决高职毕业生的不良就业心理问题,必须毕业生、学校、社会相互配合,齐抓共管。

3.1 高职毕业生就业观念的心理诊治著名的应激研究专家、加拿大生理学家塞里所说:问题不在于发生了什么,而在于你如何看待他。可见,高职毕业生要诊治不良就业心理,需靠自己改变对就业困境的认知评价。

3.1.1 不要好高骛远,适当调整就业期望值在当前高职毕业生学历素质还有待于提高的前提下,获得一个十分理想职业的时机还不成熟,高职毕业生要适当调整就业期望值,应采取“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办法。高职毕业生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到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或者基层工作,锻造自身素质,积累工作经验。

3.1.2 正确认识自我,掌握就业主动性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做好就业的准备。正确的自我评价是择业的基础。高职学生应全面了解自己的理想、性格、兴趣、专长、知识和能力等,对自己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以免眼高手低或盲目自卑。另外,高职学生从一入学起就要注重不断积累增强自身的就业能力,在发现就业机会时要主动出击,及时把握,机会永远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3.1.3 学会面对挫折,积极调整心态学会自我调适。求职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前,就业路上更是充满了荆棘。在就业遇到挫折时,大学生要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在求职中遇到挫折时,应该用静和坦然的态度,客观地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进行正确的归因。首先,对就业的总体环境有所认识,在全球经济危机的条件下,就业面临严峻考验的形势下,本科生找工作都比较困难,不断用这种心理来安慰自己鼓励自己,求职失败并不一定就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行。高职毕业生有自身的优势,如实际的动手能力较强,就业的期望值相对较低等。

3.1.4 培养爱好兴趣,定时释放心绪在求职择业过程中,高职毕业生应当自觉提高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首先,可以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鼓励自己相信自己,帮助自己渡过难关。其次,尝试用以下心理调适法释放心绪。常见的有:适度宣泄法、情绪转移法、自我激励法、自我慰藉法等。最后,还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听音乐、郊游等方式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排解心中的、烦闷,放松自己的心情,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既能帮助自己排解不良的情绪,还在今后的工作中成为你的一大亮点。

3.2 学校方面

3.2.1 以市场为导向,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努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市场为导向是高职教育的办学方针,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指向。高职院校要主动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对各类人才规格的多样化要求,合理调适专业,不断增强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搭建专业基础知识与应用实践训练相统一的教育平台,帮助学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灵活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职业选择和自身需求自主选择课程;更要不断与企业加强沟通联系,加强实践教学,进一步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3.2.2 开展全程就业指导教育,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就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应从培养学生的就业、成才观念抓起。为此,要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校内、校外互补,专兼职相结合的就业指导专业化队伍;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构建全程化、系统化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使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培养的全过程;实行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在宏观指导的基础上,对不同的学生个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全面,细致和系统的指导,实行个性化就业指导。

3.2.3 开展就业心理咨询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心理咨询是针对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遇到的某些心理上的困惑而提供的一种服务。首先,开设相关心理健康课程,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与心理调适的方法,要引导毕业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要引导毕业生正确把握择业期望值,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选择适合发挥自己才能和施展抱负的职业;要引导毕业生积极参与竞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通过自主择业实现自身价值;要帮助毕业生提高自我调适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赢得就业市场的竞争。其次,学校要建设一支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队伍,从学生入学起就通过心理测评、心理讲座、心理咨询等对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遇到问题迅速做出反应,培养高校学生的健康就业心理。

3.2.4 主动出击,拓宽就业渠道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不能等待用人单位上门,应该主动出击,拓宽就业渠道。高校应该加强学校就业市场的建设,根据行业情况,寻求新的职业发展机会,充实学校就业市场,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到地方人才市场和企业集群区,了解就业形势,主动介绍本校毕业生,积极邀请企业上门招聘。要以市场经济的方式发展校企关系,加强沟通联系,把好推荐关,保证提供给用人单位的毕业生质量,做好跟踪调查和服务工作以及充分发挥和利用校友资源,拓宽就业渠道。

3.3 社会方面社会方面的分析相对复杂,相关职能部门应尽量出台相关的高职生就业政策和措施,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合理优化配置毕业生资源,努力营造一个公平和谐的就业氛围;企业方面也要尽快转变传统的“重学历,轻能力”的陈旧思想,本着“用人唯才”“人尽其才”的原则,以公平公正的原则来招聘人才,以实现更好的企业资源配置。当前,要在社会、学校及毕业生本人的积极配合下,在全社会范围内倡导“不以成败论英雄,不以学历论人才,不以岗位论成败,不以收入论人生”的就业理念。使三百六十行的各个层次,都有大学生的身影,更有高职毕业生的身影,这样才能使整个社会得到和谐、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勇.高职毕业生常见就业心理问题与解决方法[J].辽宁高职学报,2008,(3).

[2]李平.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的几点思考[J].世纪桥,2009,(2).

[3]施伟.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指导策略[J].福建师范大学.

[4]孙隆智.浅析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J].科教文汇,2009,(2).

[5]阙明坤.大学生就业心理疏导须加强[J].中国教育报,2009-2-18.

[6]牟海萍.从职业指导到生涯辅导的历史嬗变[J].高等教育研究,2005(1).

[7]王燕,白翠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9.

[8]郭宁安.大学生择业心理误区分析及对策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2008(3).

[9]崔家善.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0).

[10]赵志强,.大学生择业观的误区及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