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将思想教育工作融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将思想教育工作融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力资源管理与思想教育工作原本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工作,但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不断创新和深化,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的性质在不断扩大和强化,特别是源于西方的人性化管理理论产生之后,使这种扩大和强化发生了质的变化。在如今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管理者正逐步将关注点从“制度”转移到“员工”身上。正如管理大师杰克・韦尔奇所言:“我始终信奉以人为本的思想,始终相信,人是我们最重要的资产。”实行人性化管理,就是把“以人为本”理念贯穿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全过程,一方面要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使企业的人力、物力处于最佳配置状态;另一方面也要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必要的引导、控制和协调,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从人性化管理角度来看,思想教育工作和人力资源管理有着异曲同工的地方,甚至思想教育工作可以称之谓人力资源管理的有力补充。

思想教育工作是员工队伍管理的源头

构成物质生产力本身的内部要素有两方面:一为物的要素,二为人的要素。物的要素主要是指物质生产工具、物质生产技术和物质生产劳动对象。人的要素即是人力资源。两者在物质生产过程中是密切相关的。在一般情况下,物的因素是物质生产力中的基础性因素,而人的因素则是物质生产力中的决定因素。物只有被人掌握才能形成现实的物质生产力。

人力资源的素质大体上可以分为能力素质和思想素质两方面,能力素质包括基本能力、专业技能、工作经验等,思想素质则包括政治素养、思想道德、职业操守等。劳动能力的发挥基本上取决于这两项素质的有效叠加。能力素质存在于人体之内,是一个潜量,而在某一特定时间区域里,对于某一个特定的企业员工而言,这个潜量是一个相对确定的量,具有可比性和可测量性。不同于能力素质,思想素质在某一特定时间区域内则可能是一个可变量,容易受到外部环境所影响。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员工所体现出来的劳动能力总体上是一个非定量,这个非定量以潜量为极限,但两者之间的差距大小除部分由工作环境所固定之外,其余的全凭员工本人的主观思想所左右。员工的思想素质在此就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力量。一个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道德修养的职员,必定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劳动潜能于本职工作中,客观上能够缩小实际工作中的能力与潜在工作能力之间的差距。而对于一个思想上有所“动摇”的职员,类似消极怠工、投机取巧等负面工作态度会侵蚀他应具备的劳动能力。由此可见,劳动能力的发挥又是受员工思想支配的,思想决定工作态度,没有端正的工作态度,也就不会有积极的行动,因此思想教育是员工队伍管理的源头。

对于人力资源部门而言,思想引导更是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思想教育工作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柔软剂”

以往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总是通过硬性政策制度来约束和规范职工的行为,如员工手册、考核奖惩、竞聘上岗、末位淘汰等等,每一个规定都容不得“讲情面”。诚然,规章制度本身应当是“无情”的,员工遵守企业人事制度是企业得以正常运营的保障基础,讲情面的制度必然导致严肃性和公正性的缺失,但在制度贯彻和执行过程中,的确需要人力资源管理者采取有理有情的处理手段。处理得当矛盾就少一些,倘若处理不当,矛盾可能会尖锐起来,甚至造成员工与企业的对立。思想教育工作可以起到化解矛盾的作用,它像是一根纽带,不知不觉之中将员工和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抚慰员工情绪,增强企业向心力,调动员工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思想教育工作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还不仅于此,两者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提高员工的素质,但侧重点各有不同。人力资源管理中所指的素质偏向于员工的工作生产率,即能力素质;而思想教育工作更多关注员工的道德品质和企业忠诚度,即思想素质。很多人力资源管理者都有这样的经历:辛辛苦苦培训好的技术人员没过多久就跳槽走人。这可能是企业的待遇还不够丰厚,没能留住人,但薪酬不是“万金油”。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工资待遇仅可以预防或消除员工的不满,但不能直接起到激励作用。为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必须全面满足员工的尊重、发展、成就等方面的精神需求,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因此,通过思想教育工作潜移默化地引导员工的价值趋向,保持其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是极其重要的。

充分发挥思想教育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随着思想教育工作的内涵与外延不断地延伸和拓展,现代思想教育工作在企业管理领域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利用思想教育的作用和优势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必然趋势。

培养主体意识,促进企业人力资源全面发展。人力资源能力素质的提升和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其动力和源泉归根到底取决于企业员工本身。因此,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必须注意发挥思想教育的作用,弘扬和培育企业员工的主体意识,引导员工注重自我提升、自我完善,为企业的经营目标而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一是增强员工主体意识,引导员工充分认识和发挥自己主体性的同时,尊重、肯定他人的主体性,并使自己主体性的发挥始终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的发展;二是培育企业员工的主体精神,引导员工形成自尊自重、自强不息、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精神和主人翁精神;三是开发企业员工的主体能力,特别是使企业人力资源自身的主体性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发挥的能力;四是塑造企业员工的主体人格,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崇高的人生理想、优良的道德品质,培养积极情感和坚强的意志,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的全面发展。

建立有效激励,从精神层面激发人力资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人力资源管理者可以制定竞争上岗、考核和奖惩等政策制度,但如果没有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渗透其中,员工对一些政策措施就会“口服心不服”,容易在工作中敷衍了事、消极怠工等。而思想教育工作从精神层面激发员工的奉献意识、责任意识、集体意识,使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关心和爱护,彼此之间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关系,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把思想教育工作的柔性方法引入人力资源管理的刚性考核、奖惩等管理中,那么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就会更为有效。

实行人性化管理,充分发挥思想教育工作的沟通优势。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点在于这个“人”字,这里的“人”是指每一个人,企业需要激励的对象也正是每一个相互独立的员工个体。每一名员工在需要结构、个性特点、能力素质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例如:有的员工对福利待遇要求高,有的对交流、归属等情感需要十分强烈,有的则高度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同一激励因素或方式作用于不同员工,都会引起不同的反应与效果。因此,熟悉了解每一名员工的需求是开展人力资源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将思想教育工作的沟通优势融入自己的工作之中,即深入基层,拉近与一线员工的心理距离,了解基层单位的劳动力需求,倾听基层职工的心声,以他们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把人力资源调研工作做深、做细、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