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学体育教学中户外运动训练的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学体育教学中户外运动训练的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分析了大学开展户外运动训练的现状,探讨了在大学范围内开展户外运动的可行性,分析了在大学开展户外运动训练的意义,并研究了相应的实施措施。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学 户外运动训练 意义

一、大学体育开展户外运动的现状

户外运动,顾名思义是一种在户外场地、自然环境之中举行的体育运动,其包含了攀岩、野炊、登山、探险、溪流、野外露营、悬崖速降等体育项目群组。户外运动起源于十八世纪的欧洲国家,大多具有探险性质,在类别上属于极限运动和亚极限运动,能够给运动者带来极大的感官刺激和挑战性,能够让他们体验到挑战自我和拥抱自然的乐趣。另外,户外运动对参与者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户外生存经验和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裨益。

我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在统计调查中显示正在逐年下降,自我生存能力也越来越低,这种现象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高校在体育课程设计上也逐渐意识到户外运动的重要性,引导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让学生在集体的户外运动教学中体验到大自然的美妙,感受到身体素质提升的重要意义。早在本世纪初就有部分高校开展了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实践活动,并且在开展过程中受到高校师生的喜爱和拥戴。2002年八月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文件,将户外运动正式引入到高校的体育教学之中来。但是截止到目前为止,高校的户外运动教学依然停留在起步阶段,从目前高校户外运动开展的形式来看,主要有三种:学生社团组织、社会团体资助组织、自发组织,在内容上主要以登山、户外生活和徒步为主。各大高校并没有针对户外运动教学进行统一的教材、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也是各自摸索,这导致课程的设置和开展受到了很大的约束,大学生在高校中参与的户外运动项目基本上是很少的。

目前,各大高校在体育课程设置上都安排了户外运动这个科目,但是师资力量、教学实践、教学内容、教学器材以及学生积极性上都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究其根源就在于高校在本质上并不重视户外运动课程的开展,加之学校考虑到户外运动的安全性问题,担忧学生在户外运动开展的过程中出现意外,两方面原因综合制约着大学户外运动课程的开展。另外,大学生参与到户外运动课程中的积极性不高,高校应该重新思考和定义户外运动的意义。

二、大学体育开展户外运动的可行性

第一,我国自然环境丰富,交通设施便利。从整体情况来看,全国各地的高校基本都处于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环境较为优美的地方。我国各地的城市地区都有良好的周边环境,山川河流丰富、风景名胜数不胜数,这给户外运动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客观环境,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对自然界的认知,创造了提升学生户外生存能力的条件。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各地的道路设施都得到很大改善,这大大便利了学生户外运动的开展。

第二,学生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通讯便捷。这使得户外运动开展过程中安全系数比较高。在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发达的今时今日,通讯设施已经在大学生群体中得到普及,基本上每个大学生都有一部手机,这样在户外运动过程中组织者可以随时和参与者保持联系,参与者之间也可以即时通讯,这就为安全出行提供了保障。当今的大学生安全意识是普遍比较强的,学校只要尽心尽力开展户外运动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那么在安全保障上是不存在很大隐患的。

第三,高校设备齐全、资金充裕。高校的基础设施较为齐全,具有足够的资金来提供种类多样的户外运动,并且高校的体育教师资源也较为充足。每一个高校都配有专门的体育学院,这使得户外运动的开展有很大的人力资源保障。高校老师组队,创新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参与度,这对提升大学生生存能力和身体状态很有帮助。

三、大学体育开展户外运动的意义

当代大学体育教学弊端多多,教学目的模糊、教学内容枯燥、教学作用显微;而当代大学生则存在着身体素质差、生活能力低等种种状况,开展有效的户外运动,能够做到双管齐下。解决上述两个问题,这对高校和大学生都具有划时代意义。

第一,实现大学体育教学目标,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当代大学生承受着学习和就业的双重压力,他们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参与度不高,高校一直也不太重视体育教学,甚至部分高校认为学生长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是一种不务正业的行为,将导致其学习成绩下降,这种落后的教学理念导致了高校体育教学长期以来教学内容枯燥单一,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不高。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观念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们喜欢具有挑战性和富有刺激性的体育项目,而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跑步和打球运动,所以高校开展户外运动会吸引到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能够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增强学生体魄,提升大学生的意志力和身体素质。

第二,增强大学生团队意识,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当代大学生将大部分精力花费在学习上,从而应对未来强大的就业压力,他们在体育锻炼上的时间很少。经济社会的进步使得每个家庭的居住条件和生活水平都获得很大的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享乐主义倾向严重,懒惰性越来越强。而大学生缺乏锻炼的结果就是接近八成的大学生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这样的数据是让人震惊的。笔者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大学生不仅仅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心理健康状态更是让人担忧。每年都有很多大学在校生和毕业生自杀的现象,这种情况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户外运动是一种野外的、集体性的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共度难关。在户外运动过程中,大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大自然,这本身对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另外,通过户外运动。他们的生存技能、团队意识都得到提高,学会了沟通和协调,有效促进心理健康成长。由此可见,在高校开展户外运动是必须且必要的。

第三,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意志力不强、注意力难以集中的现象很严重,这两方面的缺陷都对大学生未来的就业、成长和成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注意力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美国有关学者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和大自然的接触中人的心理状态会发生改变,能够有效促进注意力的提升,野外生活和户外运动也能够提升人的抗压力和意志力。我国很多大学生基本生活能力都存在问题,更不要说户外生存能力。每年大学生溺亡、中暑、压力过大而生病的事件此起彼伏。我们在为之扼腕叹息的同时也要寻找解决这种问题的途径。高校可以通过户外运动的开展为学生创造机会来接近大自然,使他们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找到放松的途径和纾解的方式,并在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户外环境的生存方式,提升自身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我解救能力,使得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四、大学体育教学户外运动开展的建议

户外运动是社会发展和改革过程中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方法。我国高校在户外运动教学的开展上处于起步阶段,有的学校甚至还处于零的阶段,在教学内容设计、组织经验上还比较匮乏。所以,户外运动教学的开展依然由很长的路要走。

(一)加强户外运动训练课的师资

户外运动要想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就必须构筑专业化的师资力量。体育教师一方面要具备实施具体体育教学课程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具备户外运动课程设计的能力,并且言传身教、身体力行。目前,高校体育教师户外运动训练的经历比较少,自身对户外运动的形式和内容了解还比较少。所以,高校在开展户外运动教学之前必须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教师第一要掌握户外运动训练的基本知识。学习相关的理论资料,关心户外运动训练的目的,把握户外运动的内涵。另外,教师应该实地考察户外运动训练基地的相关情况,针对高校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分析,并设计户外运动教学的具体内容。户外运动训练俱乐部和高校体育教学应该实现有机结合,加强高校教师对户外运动本质的了解,提升户外运动训练内容的科学性。

(二)户外运动训练课的项目内容设计

高校在过去并没有专门设置户外运动训练项目,所以在教学开展中没有经验可循,该如何配备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都束手无措。所以,高校在开设户外运动课程之前,应该对户外运动课程开展所需具备的师资力量、教学结构、课程内容和管理模式进行具体的规划,这样才能保证在课程开展之后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高校要学会充分利用校内的资源为户外运动课程开展创造条件。如果学校校区较小,那么高校可以利用周边的广场和公园开展培训,如果要开展水上项目,那么大学的游泳池可以作为有效的培训场地。很多训练器材都可以通过校内自然资源的整合和优化来实现,并不是必须购买,可以在经济高效的前提下达到训练的目的。高效开设户外运动课程,可以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基本素质训练和综合素质训练两部分。基本素质训练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团队精神、自我挑战能力、突破极限能力。基本素质驯良应该以户外场地训练为主,如果条件具备的话还可以增加水上项目和野外项目,让学生的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得到提升。综合素质训练主要是以情景模拟和体验式训练为主,是一种结合室内和野外环境的训练模式。通过设计一些训练项目来提升学生的沟通协调、领导管理能力,并通过室内讨论、野外实施的方式达到教学的目的和学生能力的提升。户外运动训练课程的设计应该科学性强、针对性强。高校学生和在社会中工作多年的人不同,他们可能不能一下子适应户外运动训练的身体强度和精神强度,高校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户外运动的训练内容针对性移植大牌高校教学之中来。户外运动训练课的设计应该具有普遍性,能够让全体同学参与其中,使其互助自立、分享体验。不同专业的学生会因为自身专业性质形成他们独特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所以,高校在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应该进行专业环境分析,力求通过户外运动训练,达到对不同专业学生能力的补充及加深。

(三)户外运动训练课的组织管理

第一,高校应该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户外运动训练是针对学生体能的一种训练,是一项特殊的、综合性较强的体育教学项目。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确定中涉及到心理学、体育学、学生管理等多方面的教育范畴。而现行的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机构相对单一,在应对户外运动训练的教学和领导工作时显得捉襟见肘。所以,高校要根据户外运动教学的特点在体育教学部门下专门设立户外运动训练机构,使其专门为户外运动教学的开展服务。

第二,高校要保证足够的经费投入。户外运动训练需要的投资较少,高等院校具备足够的资金来保障相关设施的购买。户外运动项目决定了经费投入的多少和器材的选择。一般来说以户外场地项目为优先,条件允许再扩展到水上和野外项目之中。所以,高校应该根据户外运动项目购置运动器材。户外运动器材一方面可以保证户外运动教学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外开放,服务社会,做到以物养物,进行资金回收,为以后的设备扩展储备足够的经费。

第三,高校要做好安全管理。户外运动作为扩展项目,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户外运动训练中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首先,高校要配备必要的安全保护器材,其次,在设计运动项目过程中要考虑危险因素。野外项目之前教师可以预先踩点,选择最合适的训练地点,最后,每个运动项目训练之前应该对实施的方法和注意安全实现进行明确说明,在学生训练过程中要严格管理和监督。

(四)户外运动训练课的相关注意事项

第一,高校应该对学生群体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使大学生对户外运动的认可程度有明确的认识。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状况针对性设置教学项目,并且提醒学生注意户外运动的意义和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认识程度和参与积极性。

第二,高校要考虑到自身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因地制宜设置户外运动训练课程,不可照搬其他学校经验,因为户外运动教学照搬别校的方法基本上可行性较差。

第三,高校可以加强和其他高校的沟通和交流,院校之间可以联合起来,共同促进户外运动教学的实践。我国各大高校正处在一个课程改革更新的档口,社会亦在高速的发展变化,高校应该适时调整课程设计,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同时更多关注学生需求,积极开展内容丰富的户外运动,而且现在各方面条件便利,开展户外运动既没有资金上的压力,又不缺技术上的支持,学生方面又有着极大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有必要及时更新体育教学内容,开始户外运动训练的研究和实施,为学生提供更多有益于长期发展的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赵效江,韩来国.大学生生存教育模式研究――从体育视角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2]马广卫.户外运动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探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3]吴谦峰.高校户外运动可行性与必要性研究[J].内江科技,2011.

[4]杨汉.拓展高校体育课程――构建“户外运动”课程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