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扩招“”该休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石爱中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将从今年开始控制高校扩招,开始着重提高高校办学质量。(中国新闻网3月9日)
有意思的是,这一消息来源于审计署,而不是教育部。其实,早在2006年5月份,国务院总理就曾强调,有必要适当控制招生增长幅度,稳定招生规模。
马克思在他的《资本论》曾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好的景色都无动于衷”。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它的社会属性就是上层建筑。换句话说,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应该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式的扩招最终只会适得其反。
从世界范围看,已经完成高等教育“大众化”(毛入学率高于15%)的68个国家中,人均GDP为10445美元。而我国,目前人均GDP才刚刚超过1000美元。可是,几乎在一夜之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由原来的9.8%提高到了现在的将近20%,实现精英向大众的转变。
历史的经验也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经济起飞,靠的不是多么普及的高等教育,而是发达的基础和职业教育。然而,今天的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之间却偏偏存在着严重的“马太效应”,各个高校借着产业化的大潮,已经建得够漂亮了,可是,倚着什么全国重点、211工程以及各种培养计划,各种资金依然源源不断。而另一个极端是,国家对中小学的投入,特别是贫困县市中小学的投入严重不足。许多贫困山区的办学条件极其简陋,甚至连教师的工资都不能保证。
经济学家梁小民曾在《英才》杂志上撰文指出,发展哪一种类型的教育是一个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大学的超速发展挤占了基础教育的经费,显然是资源配置失误。”此外,如今的大学生“一代不如一代”也是个问题。教育的产业化,随之而来的是“教育质量的麦当劳化”。以前一个班级二三十个学生,现在呢,一个班动不动就七八十个。上课变成了作报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也沦落为“打个照面”,教育质量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