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探讨晚期肝癌术后给予患者心理护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探讨晚期肝癌术后给予患者心理护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晚期肝癌术后的心理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68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34例, 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心理护理, 分别与护理前后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评分。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除“内向性因子”略有升高外, 其他几项指标评分均有较为明显下降, 且各项指标评分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晚期肝癌;术后护理;心理护理

肝癌早我国具有较高发病率, 相关统计资料显示, 每年我国肝癌发病的总人数占到了全球发病的50%以上, 且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为晚期, 失去了常规手术治疗的机会。就目前临床针对晚期肝癌患者的治疗措施来看, 肝癌根治术或栓塞化疗术等均为使用较为普遍的手术治疗方法[1]。近3年内, 作者所在医院共收治拟接受手术治疗的晚期肝癌患者68例, 其中的部分患者术后经给予妥善心理护理, 结果显示效果比较满意, 现对相关病例的心理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作者所在医院2011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68例晚期肝癌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经腹部彩超、CT或MRI等医学影像学检查以及甲胎蛋白(AFP)检测确诊, 均接受Seldingers法介入手术治疗。其中男48例, 女20例;年龄37~79岁, 平均年龄(58.6±5.4)岁;肝癌类型为原发性肝癌42例, 转移性肝癌26例;接受肝癌根治术42例, 接受栓塞化疗术26例。所有患者术后基本情况比较良好, 生命体征平稳。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则将该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3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肝癌类型、手术术式以及生命体征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常规护理措施即可,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心理护理, 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 2. 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肝癌晚期患者即使接受了手术治疗, 其悲观、绝望的情绪仍是有所起伏的, 甚至将诱导产生出某些变态的心理, 面对这样的情况, 护理人员应尽可能地保持宽容大度, 耐心克制, 切忌与患者直接发生口角, 同时积极安抚患者, 帮助其进行心态调整。此外, 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努力提升护理理论与技术水平并加强自身修养, 做到语言亲切温柔、外表端庄、乐观、自信, 如此更能给予患者更多的安全感与信任, 继而有利于护患关系趋于更良好的状态发展, 而唯有在护患关系比较稳定的情况下, 患者才更愿意主动倾诉, 继而也更有利于护理人员及时掌控其可能会滋生出的某些混乱的思维与情绪, 再给予更有针对性的安抚措施以助其重建心理平衡并对良好预后效果寄予期望。

1. 2. 2 满足安全的心理需求 安全的需要是指对生活在无威胁、能预测、有秩序的环境中的需要。肝癌患者手术后床边放置监护仪、吸引器等各种监护抢救设备, 这些物品的存在和身体的不适都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使其缺乏安全感, 此时护士应做好解释工作, 并尽量将各种仪器发出的声音调到最低。各项护理操作多与患者沟通解释, 更换敷料及引流装置必须严格无菌操作, 避免引起感染;对需要向其隐瞒病情的个别患者, 医务人员应做好保密工作, 言谈中不要轻易泄露[2]。护理人员应学会及时正确地评估影响患者安全的因素, 积极加以防范, 努力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心理环境。

1. 3 观察指标 分别于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前以及干预后1个月, 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 统计其“内向性因子”、“情绪稳定性因子”、“神经质因子”、“掩饰性因子”等4项指标的得分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术后护理干预前, 两组晚期肝癌患者的EPQ各项考察指标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 对照组各项指标评分普遍表现为持续升高趋势, 但观察组除“内向性因子”略有升高外, 其他几项指标评分均有较为明显下降, 且各项指标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艾森克人格理论为英国心理学家H.J.艾森克提出的以人格结构层级说和三维度人格类型说为主要内容的人格理论。自其应用到医学领域以来, 在许多临床常见疾病患者的心理特征研究方面陆续取得了不少成果[3]。而随着当代医学模式的逐渐转变, 人们也逐渐意识到, 关于癌症相关的已知的某些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致病因素外, 精神因素也愈发受到重视, 并认为从某种层面而言癌症也是一种“心身疾病”。同时国外有报道指出, 悲观、失望乃至绝望等情绪均与癌症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故本研究将EPQ相关的“内向性因子”、“情绪稳定性因子”、“神经质因子”、“掩饰性因子”等4项因子作为了评价晚期肝癌患者心理护理效果的评价指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针对晚期肝癌患者术后的心理护理措施对上述观察指标除“内向性因子”比较趋于稳定外, 其余3项均有非常明显的改善, 且4项指标较对照组而言均表现为负向变化趋势,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对于刚接受手术治疗的晚期肝癌患者而言, 采用以上心理护理措施是对患者术后心理状态有着较好改善效果的, 无论患者最终预后效果如何, 但对帮助患者相对更平稳地度过这一特殊时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德葵, 沈利平, 邓尚英, 等.晚期肝癌患者的心理疏导.晚期肝癌患者的心理疏导, 2013, 8(20):141.

[2] 仵淑娟, 马晶.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河北医药, 2014, 13(5):795-796.

[3] 杨肖嫦, 王相兰, 温盛霖, 等.癌症患者的个性特点、应付方式、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 16(26): 3116-3119.

[收稿日期:2014-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