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学校文化建设及其与社区的互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学校文化建设及其与社区的互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现代教育理念的推广与实施,为我国的教育发展与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面临着重重困难与阻力,这就需要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多方面的共同进步和大环境的改善,也需要理论与实践上的不断探索与创新。如何在继承优秀的传统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同时大胆改革创新,将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和关心教育发

展的社会成员深思的战略性问题。

(一)

什么是学校文化至今尚未有一致的认识,结合各家之言,一般认为,学校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教育文化及微观组织文化”。

首先,学校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学校的各种目标的实现,要依赖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管理措施来协调人、财、物力和信息等各种资源,要采用一系列相应的管理手段及方法。其次,学校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学校首要的任务是人才培养,学校文化反映的是学校这一教育机构的价值观、人才观,最高目标、办事宗旨、教育思想、道德规范及行为规范。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学校的教学活动,没有学校的教学活动,就不能生成具有学校特征的文化现象。再次,学校文化是一种微观组织文化。学校组织为了达到办学目的,构成了人才培养集体,通过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团结、互助融洽的组织气氛,形成特定的学校文化,有一定的独立性,学校文化用它创造的物质、精神文明来推动社会文明建设,影响和改变国家的宏观文化。

从学校文化作为微观文化来分析,具有区别其他文化的特性。

1、学校文化是以有形的物质为载体的无形的文化

学校文化所包含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行为准则、思维方式、校风学风等,是通过学校中各种有形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学校文化作为一种心理的力量,使师生员工在各种环境条件中能保持坚定的信念,积极的进取精神,乐观的情绪和顽强的意志;学校文化作为一种道德的力量,促进师生员工自觉主动地按照某种共同的准则调节和规范自身的行为,并逐步转化为师生员工内在的品质,改变和提高其基本素质。

2、学校文化是一种软约束性的文化

学校文化对师生员工的熏陶、感染、规范是一种非强制性的软约束,是一种观念和舆论的引导,是一个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过程。

3、学校文化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的文化

学校文化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样,当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比较成熟的文化氛围之后,它又具有一定的连续性,能长期对师生员工的行为产生影响,不会由于内外环境的细微变化而有明显的变化和波动。

4、学校文化是一种有个性的文化

学校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学校文化的个性就是其表现出来特殊性。一方面,学校文化不可避免地要有共性,如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类别的学校都以培养人为主要目的,有其必须遵守的共同的客观规律等。另一方面,由于诸多的环境不同,如制度文化及所处环境和学科设置的不同,又形成了校园文化个性的一面。

面对基础教育内外环境的急剧变化,构建学校文化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学校文化构建一般包括物质文化、规范文化和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建设。

1、改善校园环境,构建学校物质文化

第一,需要一定数量的物质设施,包括一定的校园场地、建筑物、教学设备等,但不是建筑与设备越豪华越好,应本着量力而行;第二,校园的布局应有益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第三,各种物质文化之间的关系。校园环境的整体规划与建设,各种建筑物的命名,各场所的布局都要反映学校文化内涵。总之,物质文化建设就是要把学校办成充满豪情的家园和环境优美的花园。

2、塑造管理者新形象,构建制度文化

第一,要组织和分析现行教育制度文化,研究有利制度文化的不同方面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研究组织内部制度文化与外部制度文化的关系,发现改革的突破点。第二,要研究学校中不成文的无形的学校传统、风气、行为形态等。一个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各种传统和习惯对学校组织的运行和发展非常重要,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制度文化建设一定要继承优良的传统、风气。第三,制度文化要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和对师生员工的人身关怀,富有人文性、教育性和弹性。第四,要获得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即学校所有成员)的积极参与,塑造有个性特点的集体形象。

3、构建学校精神文化,统领学校发展前景

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成员的价值观、世界观,教育教学观等意识领域的重构和思维方式、情感等方面的完善。学校精神文化的构建,就是要反思检讨和甄别学校已有的传统文化基础,结合时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加强校风、学风、教风建设,体现学校精神文化的科学、民主、人本、团队等精神内涵,使学校焕发出时代生机和活力,并统领整个学校文化的构建工作。

(二)

在充分认识学校文化的特性、作用的同时,必须清醒的认识学校文化的局限性,进而对社区文化的功能有一个深层的理解,实现优势互补,共建共赢。学校文化的核心是教育文化,因此,研究学校文化就必须紧紧围绕‘教育

对人的影响’这一与社区文化的共性问题来展开讨论。

一、理智认识学校文化的局限性

1、学校文化并没有占据学生活动的所有时间和空间

以静态看,学校教育不是学生一日活动的全部时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学校生活”、“社会生活”每个活动空间都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学生生活被制度化、非主体化与符号化

以学校教育自身特点来看,学生生活被制度化,非主体化和符号化了。这在某些方面,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但同时也滋生了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利影响。如“规范”、“统一”、“效率”等制度文化的要求存在着轻视学生、学生个别差异性、学生的需要和创造性的问题。

3、学校教育知识本位倾向盛行

学生主要生活在以书本为载体的文字符号的世界中,而很少接触感性的物质世界和活生生的真实的自然,社会环境,教师甚至以为学生过多地接触这些东西会使学生分心而不专心读书。造成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学校教育的“知识本位倾向”,对学生的实践活动、系统和实际生活的忽视。

二、深刻理解社区对教育的积极功能

作为一种教育理念,社区教育是一种大教育观,社区中的每一个机构都是教育的伙伴,或教育资源;社区的每一个成员都是受教育者,而每一个有教育能力的人都是教育者,社区的的各行各业、各个构成单位都纳入社区教育网络,从各角度、各侧面、各层次对社区每一个成员实施“大教育”,使社区成为一所大学校,学校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课堂。从形态上看,社区教育不是简单的社会教育,社区教育是整合了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大教育网络。

社区教育作为一崭新的教育体制,有利于整合社会、家庭、学校三种教育力量,它具有以下功能:

1、系统协调

社区教育通过整体作用,使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互渗透,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相互补充,学校、家庭、社会三方教育相互结合,挖掘社区教育资源并优化组合,使社区里每一位成员的思想、科学、文化、素质得到协调发展。

2、环境优化

人不仅是教育的产物,也是社会环境的产物,社区环境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为儿童青少年创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成员环境,是社区教育承担的主要任务之一。通过社区教育可以协调社会各界力量,消除不利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和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各种场所和设施的影响,减少社区内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因素,净化社区环境。社区教育能够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提高家长素质,促进家庭和睦,消除“代沟”,建立良好的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