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马铃薯疫病的发生与防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马铃薯疫病的发生与防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马铃薯早疫病主要由链格孢属茄链格孢引起,可发生在叶片上,也可侵染块茎。叶片染病病斑黑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具同心轮纹,大小3~4mm。湿度大时,病斑上生出黑色霉层病征,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发病严重的叶片干枯脱落,田间植株成片枯黄。块茎染病产生暗褐色稍凹陷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分明,皮下呈浅褐色海绵状干腐。该病近年呈上升趋势,其为害有的地区不亚于晚疫病。而马铃薯晚疫病由致病疫霉引起,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的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它蔓延快,多发生在开花后,故称“晚疫病”防治方法为利用抗病品种。

关键词:马铃薯 疫病 防治 方法

1.马铃薯早疫病

1.1传播途径

以分生孢子或菌丝在病残体或带病薯块上越冬,翌年种薯发芽病菌即开始侵染。病苗出土后,其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使病害蔓延扩大。病菌易侵染老叶片,遇有小到中雨或连续阴雨或湿度高于70%,该病易发生和流行。

1.2发病条件

分生孢子萌发适温26~28℃,当叶上有结露或水滴,温度适宜,分生孢子经35~45分钟即萌发,从叶面气孔或穿透表皮侵入,潜育期2-3天。瘠薄地块及肥力不足田发病重。

1.3防治方法

发病前开始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喷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新万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1:200倍式波尔多液、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1.3.1培育壮苗:要调节好苗床的温度和湿度,在苗子长到两叶一心时进行分苗,谨防苗子徒长。苗期喷施奥力克-霜贝尔500倍液,可防止苗期患病。

1.3.2加强田间管理:要实行高垄栽培,合理施肥,定植缓苗后要及时封垄,促进新根发生。温室内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加强通风透光管理。结果期要定期摘除下部病叶,深埋或烧毁,以减少传病的机会。

2.马铃薯晚疫病

2.1形态特征

孢囊梗分枝,每隔一段着生孢子囊处具膨大的节。孢子囊柠檬形,大小2~38×12~23(um),一端具乳突,另端有小柄,易脱落,在水中释放出5~9个肾形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具鞭毛2根,失去鞭毛后变成休止孢子,萌发出芽管,又生穿透钉侵入到寄主体内。菌丝生长适温20~23℃,孢子囊形成适温19~22℃,10~13℃形成游动孢子,温度高于24℃,孢子囊多直接萌发,孢子囊形成要求相对湿度高。

2.2分布范围

在我国马铃薯产地都有发生,西南地区较为严重,东北、华北与西北多雨潮湿的年份为害较重,如1950年大流行年,这些地区损失30%~50%。以后的10年内又有5年是流行年。

2.3传播途径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播种带菌薯块,导致不发芽或发芽后出土即死去,有的出土后成为中心病株,病部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形成发病中心,致该病由点到面,迅速蔓延扩大。病叶上的孢子囊还可随雨水或灌溉水渗入土中侵染薯块,形成病薯,成为翌年主要侵染源。

2.4发病症状

叶片染病先在叶尖或叶缘生水浸状绿褐色斑点,病斑周围具浅绿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呈褐色,并产生一圈白霉,即孢囊梗和孢子囊,尤以叶背最为明显;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质脆易裂,不见白霉,且扩展速度减慢。茎部或叶柄染病现褐色条斑。发病严重的叶片萎垂、卷缩,终致全株黑腐,全田一片枯焦,散发出腐败气味。块茎染病初生褐色或紫褐色大块病斑,稍凹陷,病部皮下薯肉亦呈褐色,慢慢向四周扩大或烂掉。

2.5防治方法

2.5.1选用无病种薯,减少初侵染源。做到秋收入窖、冬藏查窖、出窖、切块、春化等过程中,每次都要严格剔除病薯,有条件的要建立无病留种地,进行无病留种。

2.5.2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早播,选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田块栽植,降低田间湿度,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

2.5.3发病初期开始喷洒72%克露或克霜氰或霜霸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900~1000倍液、9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400倍液、38%恶霜菌酯或64%杀毒矾可裥苑奂500倍液、60%琥・乙磷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800倍液、1:1:200倍式波尔多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作者单位:151500黑龙江省兰西县榆林镇农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