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成长中的点点滴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成长中的点点滴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当我走进艺术园地,第一个戏就是“补锅”,十七岁的我在老师手把手的教授中,担任兰英一角,虽然是手把手的教,我也一招一式认真学,但总不能得到老师的认可,尤其是拉风箱的动作非常别扭,我有一天下课后在街上散步, 一声震响吓惊了我,原来是打爆米花的在做生意,巨声后接着他又开始拉风箱……咦!这不正是补锅中兰英妹子要拉风箱的动作吗?我专注地蹲在旁边看着,这位老板笑着说:“姑娘,这好看吗?”我说:“可以让我拉一下吗?”就这样我一直拉到没人打爆米花为止,回到艺校还影响了返校时间。第二天又开始排练,我的授课老师惊呼说:建忠,怎么一晚你进步这么快呀?这是我初次体会到艺术来源生活,由于我观察,体验生活提高了自己的演技。

“艺术源于生活,艺术来自人民,艺术高于生活,艺术还于人民”。

我在花鼓戏《秋天的花鼓》中扮演了女主角红冬梅一角和剧中的五个村姑之一,我认真挖掘研究村姑特有个性和个性动作,回忆我自己也是一个来自湖乡的村姑,我家乡的姐妹们活灵活现的形象,一个个闪烁在我的脑海中,就这样我以其中一个叫“健妹子”的姐妹为原形,进行再加工,把一个村姑泼辣、诙谐、幽默又大大咧咧、朴实无华,可亲可爱的形象展示在舞台上,该角色获得了同行们认可,专家们的好评,该剧也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

“理论是指导艺术,提高意境,提高自己修养的基础”

这些年,我为了真正成为一名名符其实的演员,不断努力学习理论知识。

有了理论指导自己,我认识到我不能当程式化演员,我应该把自己锻炼成一个个性演员。

我现在懂得了我在舞台上演任何一个角色,都应该是“这一个”,我们戏曲艺术分生、旦、净、丑,我是个旦角演员,在塑造每个人物时,要充分恰到好处运用程式,但不作程式俘虏,更重要的是塑造该人物的特征和特性,塑造一个个有血有肉,可亲可信,活生生的“这一个”角色来。

“斯坦尼说:演员就是演行动”

对!我认为人物行动线正确与否决定该人物塑造是否成功,由于我紧紧把握住了村姑这个人物准确的行动线,成功地完成了这个角色。

二十多年的舞台生涯,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演员与艺术家的差距在哪里?除了舞台艺术功力和技巧之外,还要有文化的底蕴,自我的修养和较高理论水平。

我现在塑造角色,采用“斯氏体验”,从人物内心入手,再采用我们传统艺术体现手段二者的结合来完成每个戏中的一个又一个的“这一个”。

2006年我在省艺术节花鼓戏《手心手背》剧中饰演余芳一角。我首先认真研究该人物是个40岁左右下岗工人,文化水平不高,但想仗当县长的弟弟为自己找份好工作,根据这根行动线去挖掘,这是一个与一般的环卫工人不同的个性和背景的人物,我首先还是去深入观察生活,我每天有意去注意大街上环卫工人扫地、拖车,拿工具的日常劳动,运用玩把子的程式,拿扫把完成扫地舞蹈,在舞台上真实尽情地抒发表演着。每当到此都获观众掌声,我的心灵中焕发出一种冲动,就好像余芳就是我,我就是余芳。这样我深深地生活在角色之中。

这种艺术与人物的结合,我与角色的结合使我在角色创作上更上一层楼,同样也得到无比快慰!

“梅花香自苦寒来”

戏曲艺术的唱作念打,四门功课是千百年前辈们给我们留下宝贵中国戏剧文化遗产!

我在这二十多年里,勤学苦练的同时,又悟出了还要巧练!

如在唱法上,花鼓戏声腔本是具有我省地方特色的演唱风格,但在演唱方法上存在不科学发声误区,我后来采用民歌加气息发声方法改变自己演唱风格,这样既好听,又不费太大的力。我在“四姐闹东京”一剧中演四姐,一连几百句唱词,我却轻轻松松拿下来,当年轻演员问我时,我笑着回答:“科学!现在什么都要讲科学,演唱同样采用科学发声嘛!”

我,一个来自湖乡的村姑,我的童年就伴着母亲咿咿呀呀地哼着,唱着……童年的憧憬、童年的向望、童年的梦想,梦想将来成为一个专业演员,由于偶尔的机遇让我迈进了艺术殿堂,我在这艺术花丛中,呼吸着,吮吸着,成长着。在前辈们的教导下,我努力奋进,今天终于成为一个专业戏曲演员!

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我,深感自己艺术功力和文化底蕴与时代要求,与人民群众需求相差太远太远。我须加倍努力,向同行们,向前辈们,向老师们,向专家们请教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素养,为争当人民群众喜爱的艺术家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