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作文教学要“接地气”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作文教学要“接地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古人是智慧的,他们懂得农之根本在于土地,懂得凡农之道,厚之为宝。他们或许斗字不识,可他们懂得什么样的土地种什么样的庄稼,土地的肥沃或贫瘠会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反观我们,真正懂得吗?作文教学,犹如种庄稼。如果过分关注庄稼苗的长势而忽略对土地的施肥,那无异于“揠苗助长”,终究只会令稻穗空壳。

作文教学要“接地气”。

所谓“接地气”,就是要接近学生生活的实际,从他们的生活中挖掘可以进入教学的闪光点。古有“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不是在“故纸堆里讲经”,亦不是在“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积极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可挖掘的细节,走出读死书、死读书的牢笼。

目前的学生作文,就像一场“假面舞会”。媚俗矫情者居多,真情实感者少见。当然,出现不“接地气”的状况并不能全都责怪学生们,可以说,这与作文评价的导向有关系。可喜的是,通过对2015年全国各省市的高考作文题及满分作文的分析,我们隐约感受到了某种变革。以全国I卷的书信高考作文题为例,这是“接地气”的作文题目设置,是回归生活、关注生活的最好体现。再如江苏卷以“智慧”为话题的材料作文,考生给出的答卷也令人眼前一亮,如《小巷面条香》《农之月令》等,这是作文评改标准“接地气”的反映,以及在此引导下的脚踏实地的写作。

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做到“接地气”呢?

本刊新增栏目“作文家常课”就是最好的范例。袁源老师这样认为:这是日常的茶米油盐,是普通的麻鞋布衣,是每天的日月晨昏,简简单单。从她的“我有一支棒棒糖”的课堂实录中,我们看不出使用技巧的痕迹,更多的是对学生自然写作状态的引导,是对学生优秀作品的示范与分析。一支棒棒糖,随处可见,是学生爱吃的零食,是作文教学的地气。该教学就从接着地气的棒棒糖出发,激发学生对微小事物的观察兴趣,引导学生学会精细描摹事物的本领。诚然,在学完每一篇章之后,教材都为我们设置了固定的习作题目。在这些习题的背后,如果常规性、习惯性地把开头技巧、结尾技巧、结构技巧等技术层面的问题作为重点来分解训练,那么作文课就变成了纯粹的技巧训练场,也会批量产出徒有空洞苍白的议论文,让人不忍卒读。

南开大学徐江教授在《接地气看取身边事,动脑筋丢掉“大模式”》(见2015年《新作文・高中版》第10期)一文中,痛心疾首地指出:“那千人一腔的声音,那万人一面的模样,是多么让人心痛!”这些异父异母的“双胞胎”文章,是大模式背景下的产物,他真诚地呼唤作文要回归本真,要去掉“大模式”,要做到“接地气”。这与《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有“异曲同工”之处:作文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作为教者,我们要倡导学生实话实说,写出自己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从“鸡毛蒜皮”的小事中看到人性的善恶,从血肉饱满的生活中撷取活泼的事例,摒弃枯燥乏味的说教,远离使用了千遍万遍的素材。这些就像一棵树,只有接地气才能根繁叶茂,才能硕果累累。写作亦是一棵树,需要地气滋养。只有接了地气,写作才会有底气。

作文,就在生活里;作文,就要接地气。接地气才能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