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瓶颈与对策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瓶颈与对策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以培养学生“终生体育”观念为导向,分析当前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瓶颈所在。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体育教育新模式,从教师评价体系,学生主体和教学活动设置等方面解决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突破体育教育发展瓶颈。

Abstract: To develop students'" life sports "concep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bottlenecks at colleges sport education. On this basis, the paper proposed constructing the new forms of sport education ,from the evaluation system on teachers, the student body and the sets of teaching activities to solve the problem, which exceeded the sports education development bottlenecks.

关键词:体育教育改革;终生体育;考核机制

Key words: physical education reform;life sports;evaluation system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4-0284-02

0引言

面对21世纪,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运动成绩,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和一大批体育骨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和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因此,我们对体育教育观念也应有所转变,应以终身体育观为出发点,对体育教育的认识从低级走向高级,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一走向多元,由局部走向整体。

高校体育教育在学生教育中的作用有:①增强学生体质。②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③完善人格和团队精神的塑造。另外,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使学生获得各种强烈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了学生自己的责任感和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团结合作与助人为乐的精神,提高自身的鉴赏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然而,当下高校体育当中存在制约发展的几个问题,限制了高校体育教学作用的发挥。

1高校体育教育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传统的高校体育改革在理论探讨上比较注重结构设计,即在上课模式、领导层支持、体育资金投入上存在较大的依赖性。因此,在体育教育的实际运行中,忽视了对于理性设计氛围的营造,使得教学双方的积极性难以拓展。

当前,高校体育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①体育课与毕业关联度不高,所以学生对体育课重视程度不够:②高校领导层对体育教育缺乏重视;③体育课转型和体育活动的设置缺乏系统性创建和制度性研究;④体育教育的现有模式缺少灵活的运作形式与富有激励机制的政策支持;⑤教师评价体系不够客观。其中问题②是重要条件,问题③是核心问题,处理好了这两个问题,其他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反之,则整体解决起来难度就会很大。

2对高校体育教育的几点思考

2.1 领导层更新观念高校领导应树立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课程发展观,体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体育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更重要的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某种程度上,大学是学生接受正规体育教育的最后机会,也是他们走上社会的最后一站。因此,大学体育应该让学生在掌握体育的基本技能、技术的基础上,更多地教育他们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充分关注学生发展的多元需求和情感体验,建立起培养人才、造就人才、激励发展的教学机制,形成更为强调学生整体健康、个性发展和社会化融合的多元目标整体教学模式。

2.2 构建新的教学思路和模式,建设自由的课程体系新模式的构建应考虑以下要素:运动自主,即学生要从事何种运动项目,应在现有资源配置的条件下尽可能随己意愿;丰富选课内涵,选课应选择体育院系专业理论课中的某些社会实用性强的课程,作为开设内容;学分自理,即在贯彻学分制的前提下,由学生自己把握学分积累;教师释疑,即教师负责诱导、答疑和帮助。只有这样才能改变教学双方被动的局面,努力做到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需求结构相适应,使教师的工作目标设计和工作过程趋于最佳化。

2.3 改革考核机制在以往的教学评价中,比较注重一般评价、教师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以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是不公平的,忽视了学生间的个别差异。因此,学校应当建立起可行、有效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指标体系,改变片面抓智育而轻德、体的现象,牢固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和人才观。要按照素质考核、达标考核、身心发展等内容进行综合评价,来衡量学生体能体质状况。并以此为据来制定以后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形成整套的科学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提高现代体育人才的质量。

2.4 激发兴趣,塑造学生良好习惯对某一体育运动项目的兴趣、爱好是需要导向和引导的。这就是要求体育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和过硬的技术。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不仅要体现在其体育技能上,而且在做人上更要为人师表。老师的一举一动,对学生的影响不言而喻。在进行体育教学、组织课外活动以及平时锻炼时,体育老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运动中充分表现自己的运动才能,体会参与运动的乐趣,感受参与运动对增强体质的好处,从而激发学生对某些运动项目的乐趣。

2.5 教学形式的突破在教学形式上应采用“教师专业固定,学生自由选择,多时段开放式”的俱乐部教学形式。体育俱乐部课程教师根据学生的运动能力不同来划分,解决了学生在学习中“吃不了”和“吃不饱”的问题,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高校体育俱乐部设置从参与形式、学习方式、文化氛围、生活方式都最接近大众体育,对学生体育意识、行为、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结论

总之,正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观念和体制上入手去解决问题。要培养高校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关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阶段性效益,又要追求学生走出校门后的长远效益。就其培养过程而言,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是关键;关注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是根本;多渠道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使他们对体育的目的和意义有更加明确的认识,为他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是基础;完善各项相关政策,构建合理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热爱体育活动和欣赏体育的能力是条件。

参考文献:

[1]罗玲红.论高校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教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06).

[2]吕波.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探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4).

[3]叶绍凡.新课程理念与高校体育教学[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4,(03).

[4]王京琼,何培森.试论终身体育与高校体育改革[J].湖北体育科技,2001,(01).

[5]叶绍凡.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与高校体育新课程教学[J].湖北体育科技,2004,(03).

[6]叶绍凡.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与高校体育新课程教学[J].湖北体育科技,2004,(03).

[7]马小清.从终身体育现状谈高校体育教育改革[J].体育科技,2003,(02).

[8]尹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初探[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03).

[9]冯萌.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理念与实践的再审视[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08).

[10]宁宝军.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创新[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05).

[11]陈平.略论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现状与改革创新[J].内江科技2009,(09).

[12]李鲤.体育教育改革之举措[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