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五溪地区民间广场艺术价值浅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五溪地区民间广场艺术价值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五溪地区民间广场艺术,是这里的各族人民千百年来共同创造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并已成为他们生活进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可想而知,五溪地区民间广场艺术的形成,本身就存在着人们精神生活迫切所需的需求关系,当然也就蕴含着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

一、五溪地区民间广场艺术简介

“五溪”,属沅水中上游的五大支流,即雄溪(巫水)、满溪(渠水)、酉溪(酉水)、溪(舞水)、辰溪(辰水);“五溪地区”泛指五大支流流经之地,以湖南怀化为中心地带的湘、黔、鄂、渝等省市的周边地区,古称五溪蛮地。五溪地区是汉、侗、苗、瑶、土家等三十多个民族聚居的地区。自古以来,他们就生活在武陵与雪峰两大山系阻隔而成、又相对独立的自然带中,很少与外界接触,过着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人们为了预祝平安,渴望丰收,就会采取各种或歌或舞的形式祈求上天赐福人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于是,慢慢地就产生了风格各异的祭祀歌舞;当人们获得平安和丰收之后,又会聚集采取或歌或舞的形式庆祝感恩,于是,又慢慢地产生了风格各异的喜庆歌舞。据后汉王逸《楚词章句》载,“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可见,五溪地区的祭祀歌舞在当时就已非常盛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们通过劳动和生活实践,不断发现和探索出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规律,进而又对这些祭祀歌舞和喜庆歌舞进行演变和加工,于是就派生出了门类繁多的艺术形式。其中,民间广场艺术尤为突出。

五溪地区的民间广场艺术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门类。

舞蹈类有:芦笙舞、摆手舞、哆轿琛⒒ǖ莆琛⑶さN琛⒘狮舞、猴儿鼓舞、霸王鞭等;

声乐类有:侗族大歌、苗族歌、茶山号子、各类歌会等;

戏曲类有:辰河戏、傩戏、花灯戏、阳戏、侗戏等;

曲艺类有:侗族琵琶歌、辰溪丝弦、渔鼓等;

杂技杂耍类有:上刀梯、下油锅、滚刺床、踩犁头等。

这些民间广场艺术,源远流长,代代沿袭,已经成为这一地区各族人民千百年来男女老少人人都要参与的一种重要文化活动,也是村寨之间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载体。如芦笙舞,它是侗、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民间集体舞蹈,多在逢年过节和喜庆时表演。表演时,小伙子们吹着芦笙,踏着舞步,姑娘们身着盛装,手撑花伞随之而舞,如此楚楚动人。至今,靖州藕团乡新街芦笙场还保留着一块完好的石碑,其碑文有云:“上古立极制笙,众物贯地而生也......各寨不论贫富男女,务要赴笙场吹笙歌舞,庶几不失上古之礼。如有一寨未至者,众等公罚。”可见,他们对跳芦笙是何等的重视。再如花灯歌舞,多在春节至元宵节期间表演,既可跳灯娱人,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又可跳灯娱神,表达人们祈求丰收和消灾驱邪的心理需求。民间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花灯形象三百六,飞禽走兽龙鱼猴,日月风雷花草木,跳好花灯不用愁”。由此可见,花灯歌舞的灵活多样倍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

除此之外,当然还有热烈喜庆的“龙狮舞”、气势磅礴的“盘瓠龙舟”(旱龙舟),壮观多彩的“踩芦笙堂”、含情脉脉的“赶坳歌会”等等。

二、五溪地区民间广场艺术的特色价值

五溪地区山峦迭起,就像一道道天然屏障,虽然可以隔坡相望,但要走近往往需要一天。正因为这种恶劣的自然条件,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基本上都没有见过山外的世界,如同井底之蛙一般。所谓“五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音”,就充分地说明了他们祖祖辈辈生活范围的狭窄。虽然恶劣的环境确实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不便,但对孕育各地的民风民俗和文化艺术却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同时,又因为生活范围的狭窄,而且还是多民族聚居之地,所以各地、各民族的民风民俗及文化艺术又大不相同,各自都有着浓烈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长期以来,封闭在大山里的人们却不以为然,仅仅只把它作为生活中的一种需求品。殊不知,这些司空见惯,但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却潜在着无限的特色价值。

在很久以前,怀化市北部侗族有一种习俗,叫击鼓薅秧。每逢薅秧季节,女人们全部下田薅秧,而男人们却手举铜鼓站在田坎上击鼓鼓劲。远远望去,那场面简直就像排练好的广场舞蹈一般。1986年,舞蹈工作者终于发现了它的特色所在,于是将其挖掘、创作成热情洋溢的男女双人舞《薅秧鼓舞》。1987年和1988年,此节目曾被湖南省文化厅和国家文化部调到波兰、埃塞俄比亚、津巴布韦、毛里求斯比赛和访问演出。民间的击鼓薅秧,终于第一次在世人面前体现了它的特色价值。

辰河《目连戏》(连台本),是五溪地区流传范围最广,地域特色最浓,且历史最为悠久的剧目之一,演出时间可长达一月之久。演出时,其中几场戏须在街上进行,演员可与市井小贩随意交流,形同现在拍摄电视剧一般。但由于种种原因,已经濒临灭绝。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了抢救这一特色剧目,拨出专款进行挖掘整理,使其重新上演。演出期间,国内外130余名专家学者前来观摩研究,一致认为它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可见,《目连戏》完全是由于浓郁的自身特色才引起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重视,才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密切关注,从而也充分地展示了自身的特色价值。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如苗族民间的“踩花鞋”,侗族民间的“织锦漂布”,土家族民间的“铜铃舞”等,都先后由舞蹈工作者挖掘、创作成精品舞蹈,在省城,在北京,在国外登台亮相。从此,那些长期藏匿在五溪地区大山深处的特色艺术,就像深闺里的姑娘一样,经人精心装扮以后,不断在世人面前毫不羞涩地展示着自己的特色和价值。

三、五溪地区民间广场艺术的需求价值

在生活中,人们对物的需求是无时无刻的。物只要被人和社会所利用,就会产生应有的价值。在哲学中,它称之为主体(人和社会)对客体(物)的需求。如通道、靖州侗、苗地区的赶坳歌会,每次举办时,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参加。从它的形式上看,纯属一种民间广场艺术活动,但其实质的内容是侗、苗族男女青年通过对歌的形式在谈情说爱,它产生的是需求价值。当然,这仅仅只是一种原始的主体对客体的需求而已。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似乎已经成为国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礼拜走短线,黄金周跑长线,有些人甚至把带着老人去旅游作为献孝心的具体表现。在旅游业不断蓬勃发展的今天,旅游者的观念也有了新的转变。他们已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对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的参观和游览,而是热切地期盼着能够看到一道道有着浓郁特色的人文景观。于是,多数旅游者抱着美好的期盼走进了云南,走进了贵州,走进了五溪地区等少数民族居住地。他们想从中看到当地的民风民俗和文化艺术,了解当地少数民族的风貌和历史,从而达到在休闲中增长知识的目的。

如此以来,蕴藏在五溪地区的文化资源就有了用武之地,再也不是过去那种简单的原始供需关系了,而将成为更广泛的主体(人和社会)寻觅和需求的精神宝贝。可想而知,它的需求价值必将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得到极大的升华。

五溪地区有秀丽的山水、古朴的习俗、别致的建筑、绚丽的服饰、浓郁的民风;有鼓楼里的“琵琶歌”、花桥前的“踩芦笙”、篝火旁的“摆手舞”、禾场坪的“猴儿鼓”等。每当表演时,那静态的自然风光就会与动态的民间广场艺术浑然一体,交相辉映,折射出五溪地区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事实已经证明,凡到过五溪地区的旅游者,无不为此而感到震惊,无不为此而拍手称快。特别是在通道皇都侗文化村,有一个表演项目是现场展示侗族的婚嫁习俗,要求游客亲自体验,许多外国朋友在“选新娘”中扮演新郎,在挑选侗家阿妹时乐得心花怒放。不仅如此,还有很多国内外专家学者更是对五溪地区的文化底蕴赞不绝口。1997年,日本民俗界著名专家秋原秀三郎到怀化新晃侗族自治县考察时,看过“咚咚推”后兴奋地说,他访遍了东南亚,也去过世界上很多国家,还没有见过如此原始古老且保持完整的稻作文化遗风,其历史渊源和学术价值胜过目前国际上影响最大的土家族“毛古斯”。2000年,世界著名湘籍音乐家谭盾到怀化通道侗族自治县考察时,看过侗族的民宅、民风和民族歌舞后,大为震惊,激动不已。

时至今日,“五溪”这个名字已慢慢被世人所知,都纷纷向这块沃土涌来。五溪的需求前景将会更加辉煌。

四、五溪地区民间广场艺术的经济价值

在旅游业不断蓬勃发展的今天,五溪地区的民间广场艺术不仅在艺术上充分地体现了自身的价值,而且还产生了良好的经济价值。

五溪地区的民间广场艺术一直在顺应着形式的发展而发展,以求谋得更好的经济价值。通过专业艺术工作者的辛勤挖掘和精心创作,一台台既有原始风貌,又有现代艺术审美的文艺节目相继在很多景点与旅游者见面。有剧场表演的,也有野外实景表演的,有的还充分利用了先进的声、光、电技术。

早在1990年时期,通道侗族自治县皇都侗文化村就初步尝到了体现经济价值的甜头。他们组织了一个表演团体,从几个节目发展到一整台节目,又从一个团发展到四个团。四个表演团除每天在各景点表演外,还经常被邀请到上海、广州、大连、深圳、长沙等地表演。据不完全统计,表演团每月的经济收入除上交乡、村和老年协会后,演员人均可达800元,高峰期可高达近2000千元。当然,乡、村的收入自然也会水涨船高。

张家界旅游区的民族艺术表演,可称得上是五溪地区各景点最大限度体现经济价值的典范。到目前为止,该旅游区有演出单位 6家,各家都是从不同角度取材五溪地区各民族的文化精华,然后精心提炼加工,打造成一台台有着浓郁民族特色的艺术精品。游客们白天游山玩水,晚上就会分散在各个演出场所观看演出,既消除疲劳,又欣赏艺术,更能从浓缩了的五溪文化中了解五溪风情。2010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张家界景区七天内就接待游客86.48万人次,如果有三分之一的人去观看演出,平均票价180元一张(物价部门核定的票价最高为228元),它所体现的经济价值当然可想而知。另外,每逢旅游旺季,各演出场所每晚都要演出两场,其收入还要在原来的基础上翻上一番。

综上所述,五溪地区的民间广场艺术从原始走到现在,为一代代人所需,为一代代人所用。不管时代怎么发展,它的价值将会永存。

(作者单位:怀化市艺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