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五“度”打造东苕溪(乾元)乡村滨河景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五“度”打造东苕溪(乾元)乡村滨河景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以东苕溪(乾元)滨河公园设计为例,在分析项目概况、目标定位的基础上,提出以五“度”设计理念打造乡村滨水景观设计,将东苕溪滨河公园打造成在空间长度上具有人性化的线性景观、宽度上具有复合性的功能布局、高度上展示地域性的文化格局、深度上融入生态性的自然基底、季度上展现时序性的观赏格局。

关键词:乡村滨水景观;五度基本原则;规划设计;东苕溪(乾元)滨河公园

引言

乡村中的河流不仅满足着村民的饮食起居,记录着乡村的生活文化,而且是乡村环境中最为典型、复杂、集中、活跃的区域。与城市滨水空间相比,乡村滨水空间更具实用性、公共性、可达性,且文化丰富、景观元素多样(图1),呈现出自然、生态、质朴、人工干预少的特点。随着乡村建设及旅游的发展,一些村镇由于缺乏定位正确的前期规划,忽视地方特色及地域文化背景,导致其传统滨水景观风貌缺乏特色,景观空间缺乏场所精神,滨水文化日渐模糊、丧失了可识别性。本文以实际案例为基础,探讨符合乡村气质并能充分发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乡村滨水景观。

1.项目概况

1.1项目地概况

德清县乾元镇地处杭州北郊、杭嘉湖平原西部,东临上海180 km,南距杭州市中心40 km。项目地濒临东苕溪,南起德清大桥,北至枯柏树大桥,规划面积约6km2。笔者从五个方面归纳了项目地的基本概况。

1.1.1跨度长,周边环境复杂

滨水公园规划长度约3 km。由东向西景观是人工向半自然过渡的状态,沿线依次是住宅区、乾元镇幼儿园、乾元镇中学、半废弃丝厂、养猪场、民居、荷塘、农田等,周边环境复杂,景观类型杂乱。

1.1.2宽度窄,可用场地有限

项目地宽度15-20 m,整体地形较平坦,部分区域地势高差较大。依据《德清县乾元镇老城区块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项目地周边限制因素较多,可利用场地有限。

1.1.3历史久,人文景源丰富

乾元镇始建于公元691年(唐朝天授二年),有着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底蕴深厚(表1)。

1.1.4干扰大,生态基底较差

项目地北侧沿线分布有学校、住宅小区、半废弃厂房及少数民居房;西侧与东苕溪间隔一条宽6 m的柏油路,时有机动车通行,存在安全隐患;东侧为乾元镇老城区,人为干扰因素较多,生态基底较差。

1.1.5植被少,季相景观单一

项目地沿线种植有宽约15-20 m、长约百米的杨树防护林带,整个区域几乎为纯林,乔木、灌木、地被种类少,色彩单一,季相景观变化不丰富,且杨树林冬季落叶,景观萧条。

1.2项目定位

1.2.1上位规划

1)合理利用土地,充分展示乾元。

依据《德清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德清县采用“一城一区”基本结构。乾元镇作为“一区”,部分设施依托武康,为相对独立发展的综合城区。滨河公园地块介于老城区与东苕溪之间,因此,方便老城居民日常休闲并保证滨河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是打造滨河公园的重要前提。

2)融入老城文化,加强民生建设。

依据《德清县乾元镇老城区块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德清高铁站场东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坚持保护和挖掘历史文化,对乾元镇老城区进行有机更新、整合提升,同时合理整合资源,扩大和充实群众户外休闲空间,加快民生建设,以及开展“四边三化”“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专项行动,改善生态环境。因此,将老城文脉融入滨河公园设计,充分利用历史文化、人文资源,突出古城特色,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为居民提供有乾元特质的休闲公园。

1.2.2发展需求

1)镇区需求:乾元镇近年来深入实施“经济重镇、文化强镇、高铁新区、生活慢城”的发展战略,旨在全面打造生态便捷、宜居宜业的“美丽乾元”。滨河公园的打造应当注重实际,紧跟镇区发展战略,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千年古镇的文化资源,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让老百姓受益,提升其幸福感和满意度。

2)社会需求:通过分析可知,乾元老城区内的用地无法满足居民的日常休闲娱乐,因此迫切需要一处场所,既能满足群众日常休闲娱乐、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又能展示老城文化,提升乾元百姓归属感和自豪感。

1.2.3规划定位

基于对上位规划的解读及对乾元镇发展需求的分析,乾元滨河公园承载着滨河生态以及老城区居民休闲娱乐的功能。因此建议避免大规模开发建设,而是通过深入挖掘特有的场所精神和文化内涵,并以景观生态理念为指导,力求创建集生态、休闲娱乐、教育于一体的,体现乾元古镇历史风貌人情的滨河公园。

2.五“度”设计理念

本项目旨在实现改善与修复生态环境、保护与挖掘人文资源、凝炼与展示地区形象及提供休闲娱乐场地等多重目标,营造出历史悠久、自然生态、耐人寻味的乾元滨水公园。规划设计提出五“度”(长度、宽度、高度、深度、季度)设计理念,五“度”之间相互渗透、交叉、结合(图2)。

2.1长度

滨水景观以拥有一定长度的线性空间为特征,引导人们沿着轴线方向进行各种活动,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引导性和运动性。乡村滨水空间相较于城市滨水空间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开放性及公共性。因此,在进行滨水区的景观规划设计时应尊重乡村滨水空间特点。同时,根据滨水区的规划长度,结合不同年龄段游人的生活、生产需求和项目地的景观资源价值,科学合理地设置景观分区、节点等,通过巧妙布置观景路线把各个景观节点有机地联系起来。

2.2宽度

滨水地带是水域与陆地交汇的特殊地带,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及更强的开放性、跨越性、渗透性,可初步将其划分为对实际用地宽度的规划和数公里尺度可视范围内景观的规划。实际宽度的规划以保障生态廊道功能为前提,主要满足休闲游憩功能,合理优化、利用空间。对于可视范围内的景观,参照《园冶》“借景无由,触情俱是”。乡村独具景观特质,周边环境视野开阔,可用地较窄,应充分利用借景原则,对可视范围内的景观“嘉则收之、俗则屏之”,丰富游人的视觉感受,使有界的滨水景观变成无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