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宋代持荷童子玉饰的民间寓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宋代持荷童子玉饰的民间寓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笔者藏有一件持荷童子玉饰件,圆雕,高约4.5厘米(如图)。整体呈童子扭头持荷骑鱼状。童子光头无发。五官开脸均以宽阴刻线勾出五官轮廓,以平凸效果突出立体感。其面部简洁,表情喜庆,眉如弯月与鼻相连,鼻侧两条阴线从眼角至口角圆转自如,一气呵成。童子身穿对襟衣,窄袖,胸前衣襟有V字纹,肘弯处有柔和纤细的阴刻衣褶,刻划精练严谨。裤腿较肥大,褶极简练。童子右手隐去不见,一枝带柄荷叶从袖口伸出,前臂直举,左手抚摸着腿间的鲤鱼头。鱼头呈扭动状向上仰起。荷叶边缘如齿,向前平覆在童子头顶,叶柄和童子头侧之间透雕,可系绳佩挂。玉质细腻温润,雕工自然洒脱,全身布满细细的鱼子斑沁色,是一件难得的宋代持荷童子玉雕饰件。

此件玉雕除了童子持荷外,还多刻了一条胯下之鱼,在这里鱼除了“有余”和“多子”的寓意外,或许还可佐证这件配饰的主人抑或还是“田田莲叶”般的貌美女子呢。

持荷童子造型首创于宋代,在民间有很多称谓,如执莲童子、莲孩、小玉人、磨喝乐、磨喝罗、磨合罗、摩侯罗、磨喉罗等。其出现的起因至今说法不一,有种说法是与佛教有关。“磨喝乐”或“摩侯罗”是梵文音译,原为佛教八部众神之一的摩喉罗神,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儿子。佛教传入中国经汉化后,其形象逐渐演化为可爱的儿童形象,成为“七夕”供奉牛郎、织女的一种土泥偶人。

两宋时期,每年的七夕节,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都用“磨喝乐”来供奉牛郎、织女,借此来实现“乞巧”和多子多福的愿望。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七夕前三五日,车马盈市,罗绮满街,旋折未开荷花,都人善假做双头莲,取玩一时,提携而归,路人往往嗟爱。又小儿须买新荷叶执之,盖效攀磨喝乐,儿童辈特地新妆,竞夸鲜丽。”宋代人认为“磨喝乐”是个特别聪明灵巧的孩子,能给人带来欢乐,故“七夕”时节,孩童们手持荷花模仿“磨喝乐”之状。另外,莲在中国文化里也有“多子”的含义,寓意“连生贵子”。鲤鱼生命力旺盛,以其”多子”特征和“鲤鱼跳龙门”的吉祥含义。也成为古代崇拜物之一。

持荷童子饰件之所以得以流行,还与“鹿母莲花生子”故事有关。据《杂宝藏经》载:西域波罗奈国仙山上,一个名叫梵志的人经常在山石上小便。一只雌鹿舔食他的便溺而怀孕,生下一女,梵志将其收养。待女儿长大成人后,被当时的国王娶为第二夫人,10月怀胎后生下的却是一朵千叶莲花。第一夫人嫌是怪胎,将其花置入竹篮扔到了河里,任其漂流。这时,乌耆延王率众正行走。在河下游看见篮子便捞了上来,打开后发现千叶莲花的每一片叶子上都有一幼童。这些幼童被抚养成人后个个力大无比,成了有用之才。于是,民间就流传着小孩佩挂持荷童子饰件,有健康成才之吉祥;成人佩之则预兆“连生贵子,’。

宋代以后的持荷童子玉雕作品―直延续着宋代的造型特点。尤其在明、清时期。仿制的持荷童子玉雕极多,但整体上都不如宋代作品的简练有力,质朴自然。

责编 陶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