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学语文课堂讨论策略的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语文课堂讨论策略的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新课改实践让笔者认识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讨论作为教学的一般方法,完全符合课改要求。课堂讨论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彼此沟通与交流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就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相互启发,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尝试表达的习惯,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便于教师准确把握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而调整教学策略,做到灵活施教。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讨论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0-0120-02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到问题的实质并就分歧的意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有利于启迪、引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自我探索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敢于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理解、吸收、消化和充实课堂讲授的内容;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换和情感沟通;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有利于学生健康思想的发展;还有助于教师检验教学效果,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并吸收各种有益的见解,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知识。如何使课堂讨论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促使学生主体发展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呢?根据笔者的课改实践,谈一些粗浅的体会和做法。

一 课堂讨论的目的要明确

课堂讨论有明确的目的和指向实现教学的目的,为实现教学目的而服务。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什么问题何时让学生讨论,教师应有明确的目的,或为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或为加强学生对知识内容的了解。课堂讨论的问题应小而具体、新而有趣、难度适当、富有启发性、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等。

二 课堂讨论要进行科学分组

要组织好课堂讨论,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组,我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按优、良、中、差的搭配原则将学生分成10个小组。采取就近原则,4人一组为宜。在每一小组有以明确的分工,并设置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纪律督查员等角色,便于各司其职组织讨论,角色在定期内进行互换。由每组组长全面负责本组的讨论活动;记录员记录下组员讨论的结论或建议;汇报员对讨论的结果进行全班汇报;纪律督查员提醒组员不说不着边际的“题外话”。分组时考虑学生性格的互补、知识结构、特长的发挥等因素,让学生在合作中可以取长补短,合作小组活动时前后桌围成一圈,这样有利于集体意识的形成,也便于开展讨论活动。课堂讨论小组尤其要关心交往能力弱、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愿意倾听他们的声音,与大家携手共同进步。总之,课堂讨论的目的在于创造机会让学生不仅能自主、合作地去探究问题,成为学习的主人,还能在互补互助中反省深化,在讨论探究中提高,从而获得生活的体验和人生的感悟。

三 课堂讨论要凸显多变的形式

课堂讨论的形式应根据教学实际变化,全班讨论、小组讨论、专题讨论、辩论式讨论、穿插讨论等,但不管采用哪种形式,教师都要结合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提出一些问题,精心设计、组织,不时地参与讨论,或做一些提示、释疑,让学生探索教材、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同时汇报员负责记录、归纳本组讨论的意见。分组讨论后,教师还要组织进行全班交流,相机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进行自由式的讨论;或同桌讨论,好朋友、同观点讨论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灵活的讨论方式,充分鼓励那些平时不常发言或不敢、不善发言的学生多说。同时,教师要允许讨论出现不同结果,鼓励不同意见的争鸣,鼓励学生多进行求异思维,才能充分发挥讨论的作用。

四 课堂讨论要创造宽松的氛围

课堂讨论时,教师应蹲下身子与学生平等相待,怀着与学生有同样的好奇、兴趣、激情,融入学生中间去,相互交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并带有幽默意味的氛围,使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学生才能以开放的心态、充满激情的心情将思维发散开来,积极动脑、动手并动口,大胆地发表对所议问题的看法。如有学生做出错误判断时,不能立即否定,错误的资源也将成为展现学生思维障碍的重要契机,教师适时利用这些资源引导讨论,激起学生思维的碰撞,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和体验。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不但受到教师、同学的尊重,而且明白了道理,统一了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得到民主平等情境下的修正和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探究,自己总结,一直享受着学生间交流辩解的乐趣,自然不会觉得枯燥乏味。

五 课堂讨论要营造良好的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我知道我不能将任何东西都教给学生。我只能为学生提供一个促使他学习的环境。”这一观点启示我在课堂中营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平等讨论、自由争辩的气氛,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讨论中无拘无束地发展了思维;让学生们轻松愉快地用语言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培养了自学和交流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要能创设那种使学生感到“惊奇”的情境,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要动情入境,才能感染学生,让学生进入情境后再来感染老师。此时,老师不是居高临下地“教”学生,而是让自己的心和学生的心碰撞、交融。只有当学生都进入这种良好的环境状况时,才能引发学生的想象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力,诱发学生的创造力,那些非逻辑的直觉思维,如顿悟、灵感都会接踵而来。

六 课堂讨论要注意“显”、“隐”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应具有开放的胸怀,摆正讨论中教师的位置,处理好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关系。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注意“显”和“隐”的策略。所谓“显”,即在活动空间上,教师不加限制,学生可以下位,自由讨论,想方设法给学生创造各种机会,诱发学生的主动性,尤其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思维禁锢时,教师要适时加以点拨,给学生思维一片拨云见日的晴空。所谓“隐”,即在一定时间内把时间完全给学生,教师要心甘情愿地让出讨论“表演”的舞台,让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的答案。

七 课堂讨论的时机要恰当

课堂讨论使用恰当,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还可以开发学生群体的资源,增加信息流通的渠道和能量,实现脑力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为了使课堂讨论收到实效课堂讨论的时机要恰当。

第一,在得出结论之前,如在学习相似段落时,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讨论再归纳学法,然后运用学法再指导学生自学,从而顺势得出结论。

第二,课堂教学集中精力解决主要问题,重点突出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讨论,这样不仅解决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而且还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第三,在遇到教学内容的扩展和知识的深入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接收能力进行适当的扩展和深入,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

第四,当教师的提问出现“卡壳”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受学生自身知识体系、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学生经常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出现“卡壳”时,教师既不能直接给学生答案,也不能“穷追猛打”,更不能嘲笑学生,而是要就势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将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从而创建良好的教学节奏。

总之,在课堂讨论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维时间与空间,让他们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到知识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学法让学生自己去归纳、效果让学生自己去评价、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创造才能。

参考文献

[1]陈旭远、张捷.新课程实用课堂教学艺术[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张文全、周化宇.提问技能 板书技能[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张文全、刘士君.讲解技能 演示技能[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