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赵宝沟文化陶器纹饰艺术风格演变与原始宗教的关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赵宝沟文化陶器纹饰艺术风格演变与原始宗教的关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从艺术发展史的角度论述了赵宝沟文化陶器纹饰艺术与原始之间的关系。陶器的纹饰是远古先民受陶器制作过程中陶器本身肌理纹样的启发而产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与原始的发展,二者不断结合,纹饰本身开始逐渐具有独立意义。随着先人审美意识的增强,陶器纹饰就有了与审美意识两种取向。

关键词:赵宝沟;陶器纹饰;

中图分类号:K87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2-0001-03

陶器是人类第一次主动改变原材料的物理属性而创造出来的人工材质。它的最基本原材料是土,通过与水和火的结合变化而生成全新材质。它的产生和发展是新石器时期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对当时的人类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我国制陶用陶的历史十分久远,关于陶器的起源,在远古传说中有“宁封子为黄帝陶正”、“神农耕而作陶”以及“舜陶于河滨”等记述。根据考古发现,可以肯定的是陶器是随着农业生产与定居生活的开始而产生的。格拉德舍夫斯基在《原始社会史》中说:“陶器的盛行其必要前提是定居,因为陶器很笨重,并且极易破碎,不适于在游荡生活中广泛使用。另一方面,陶器的生产巩固了定居,并促使人们从到处驻屯的生活过渡到村庄的生活。向定居过渡开始后,才能够更好地从事农业。”

在新石器时期,陶器的制作与使用已经遍布我国的黄河流域、辽河流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这些地区的陶器各自具有不同的风格与文化内涵,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原始艺术风貌,在绘画、雕塑等方面对中国美术史的后续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赵宝沟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期辽河流域的一个重要文化类型,这一文化类型的陶器因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内涵而著称,并呈现出自身独特的审美艺术风格

赵宝沟文化首先发现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赵宝沟乡,于1986年被正式定名。其文化遗址类型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东部、辽宁西部,抵御南起渤海湾北岸,北越西拉木伦河,西跨滦河,东至教来河,距今约7200到6500年。主要遗址有敖汉旗赵宝沟、小山、南台地、翁牛特旗小善德沟、林西县白音长汗、水泉等。赵宝沟文化与兴隆洼文化前后衔接,其原型形成于兴隆洼文化中晚期。考古材料表明,当时的赵宝沟先民己熟练地掌握了制陶技术,烧制了大量形状古朴、纹样独特、类型丰富的陶器。赵宝沟文化的陶器以夹砂陶为主,陶色有黄褐色、灰褐色、红褐色以及少量黑色,加工方法为手制,采用泥圈套接法、包膜、盘筑等多种方法制成。器形比较简单,以罐类为主,筒形罐最多,其他有圈足圆腹罐、椭圆底罐、圈足钵、尊形器、盂、碗等,其中尊形器造型最为别致,制作十分规整。这些陶器的纹饰主要分为两个类型,一种为几何纹,一种为动物纹。几何纹是赵宝沟文化最具特点的陶器纹饰,也是继素面陶器之后最早出现的纹饰,大多出现在日常生活用陶器表面。早期几何纹饰是先民为了增加器物表面的摩擦力、在使用过程中起到防滑作用而制作的。这些几何纹均以片状工具在陶坯刚制作完成、器表湿润的时候压印或刻划而成,因此,线条十分圆润流畅,图案结构比较复杂。纹饰类型主要有平行线型、斜线网格型、斜线席纹型、横折线菱形等,这些纹饰遍布罐形器表面。有的形成原始的二方连续图案,在每组平行线条之间用更加细密的竖线相连,似乎是对绳或席印纹的写生模仿。无论哪一种几何纹饰,都显得精致熟练,毫无生涩之感。但是从艺术发展史的角度来观察,这些纹饰除具有强烈的实用性目的外,也具备了一定文化含义,这些原始而幼稚的纹饰,对艺术的产生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在几何纹饰的绘制过程中,先民们发现了对称和二方连续纹样的独特美感,这种实用基础上的美感训练了先民最初的审美意识。其次,通过对几何纹饰的绘制,先民完成了对手的训练,使之更加灵巧,进而完成对点与线这两个构成绘画作品最基本元素的掌握。从几何纹饰本身以及陶器的实际用途这两个方面来看,当时的社会还处于原始的蒙昧状态,一切纹饰都是基于实用为目的,没有单纯的审美动机,创作者内心尚无强烈的宗教观,也缺乏审美创作的精神需求。因此,这一时期的陶器只是单纯地作为日常生活用品而存在的,没有体现出任何宗教崇拜的痕迹,只是为绘画艺术的发展做了技术上的准备。

从人类艺术史的发展来看,巫术与宗教是原始艺术的土壤,它们相互依托,共同主宰着先民的精神世界,一切原始艺术品无一例外都是巫术与宗教的产物。因此也可以说只有为了满足精神需求而创作的才能称之为艺术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讲,赵宝沟文化陶器中的动物纹饰是真正意义上的绘画艺术作品。

在赵宝沟文化陶器中,动物纹发现较少,但是在中国美术史上却意义重大。1984年在敖汉旗小山遗址房基内出土陶尊14件,这些陶尊外形工整,直领圆唇,腹部扁鼓,器表经过打磨十分平滑,其中有5件饰有极其精美的飞鹿、猪龙和神鸟图案。这三个图案是在猪、鹿、鸟三种动物原型的基础上,经过先民的二次创作,艺术处理过的神化形象,均是选择最能凸显形象特征的侧视角度进行刻绘。三个动物的头部手法十分写实,鹿有茸角,猪具长吻和獠牙,鸟则画出长喙和顶冠。躯干部分处理手法则都十分抽象,多画成流线或蜷曲纹,轮廓线内多以细密的网格纹充填。猪纹为猪首蛇身,周身用网格文代表鳞;鹿纹为鹿首身生翼,和猪纹一样具有蛇身,因此又被称作猪首龙、鹿首龙。此外,陶尊上的鸟纹,巨头圆眼,顶上生冠,长嘴似钩,也远远超越了现实禽类形象。这三个动物纹技法写实而风格浪漫夸张,被考古界称为“中国第一神图”、“灵物图像”。根据出土地点以及图案在器表所处的位置可以推断这些“尊形器”是用于宗教活拥睦衿鳎而这些动物纹是具有礼仪性的装饰纹样,是供人仰视膜拜的。它们每一个都是若干形象相互结合的产物,极具美感而又富有象征意味。它们被精心刻绘在礼器表面,具有徽章和标志作用。对猪与鹿进行崇拜,来自于原始宗教中最初级的对于食物的幻想满足,而将其它的动物特征创造性地集中在猪与鹿上,使之神灵化,说明此时先民的宗教观十分复杂与成熟,已经脱离了简单直白的食物崇拜和生殖崇拜阶段,向精神世界的更高阶段发展。

在技法上,和前面介B的几何纹完全不同,这些动物纹样刻绘方法共有两种,一种是在器表彻底干燥并打磨光滑后,用尖锐的工具精心刻绘而成的。先用较粗的线条刻绘出形象的外轮廓线以及头部五官,然后用十分细密的线条组合成网格纹填充在身躯的轮廓线内,整体线条以直线为主,轮廓线转折较生硬,显得苍劲古拙。第二种技法是在陶器表面湿润的时候,用较粗的线条勾画出外轮廓线及头部五官,之后待表面干燥后,在轮廓线内刻画细密的网格纹,最后进行整体的打磨。整体线条表现力丰富,外轮廓线圆润流畅,网格纹质朴简洁,具有绝佳的视觉效果。

动物头部的写实风格需要敏锐的观察能力,躯干部抽象夸张风格需要高度的提炼与概括能力,两种风格的完美结合又显示出先民成熟的艺术创作力。躯干和四肢部位精心刻画的细网格纹,两格之间仅距1毫米,完全等距,十分准确精致,只有经过长期不断的训练,以及坚定而强烈的,才能使双手达到如此高超的水平。因此,这些“尊型器”显示了赵宝沟先民在绘画艺术和宗教两方面的高度成熟。

相对于“画”,先民对陶器的制作已经有了“塑”的概念,通过对陶器外形的设计、制作、修整再到最后表面的装饰,这个过程和雕塑是十分一致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每一件陶器都是“塑”的结果,而当这些陶器摆脱了实用性而服务于宗教时,便具有了艺术特性。

史前陶塑主要是两个主题,即人和动物,与陶器纹饰一样,都被赋予了宗教含义。陶塑在各个新石器文化中都有发现,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独立的雕塑作品,如红山文化的陶塑人像、石家河文化的各种陶塑小动物;另一类是拟形陶器,如良渚文化的水鸟壶、仰韶文化的鹰形尊以及大汶口文化的兽形尊等。这两大类陶塑作品都是用于原始宗教活动的。

2003年在翁牛特旗解放营子乡北山村赵宝沟文化遗址出土一件陶凤杯。陶凤杯上的头冠、尾采用圆雕手发塑成,杯身用线条刻画出羽毛,塑与刻两种技法交替使用,显示出赵宝沟文化成熟的雕塑技巧。其造型与“凤”极为接近,已经将凤的特征完全显现。从外形上看,它属于拟形陶器,将审美与实用完美结合,杯的整体大小适中,适合人手把握,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从其容量来分析,绝非饮水器,应为盛酒器。我们知道,直到商周时期,酒以及各类酒器都是专门用于祭祀宗教活动的。由此可以推断,这个凤杯应该是用于宗教活动的礼器。

陶器的纹饰是远古先民受陶器制作过程中陶器本身的肌理纹样的直接启发而产生的,之后又与原始不断结合,使纹饰本身开始逐渐具有独立意义。但是,还应看到,从模仿、无意识几何纹样到技艺高度娴熟的动物纹样描绘与艺术创造,从混沌蒙昧到高度的图腾崇拜,赵宝沟文化似乎缺乏一个逐渐发展成熟的过程。对此我们只能期待将来对赵宝沟文化的不断发现与研究了。

The Evolution of the Artistic Style of Pottery Ornamentation in Zhaobaogou Cultur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Primitive Religion

Zhang Hongliang Wu Lan

(1.Academy of Fine Arts, Chifeng University, Chifeng, Inner Mongolia, 024000

2.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Chifeng University, Chifeng , Inner Mongolia, 024000)

Abstract: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rtistic style of pottery ornamentation in Zhaobaogou culture and primitive relig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tistic phylogeny. Pottery ornamentation is the product of ancient ancestors inspired by the texture patterns of potteries in the process of making pottery. With the time pass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rimitive religion, and the integration gradually makes the ornamentation with independent meaning. Enhancement of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of ancient ancestors makes the pottery ornamentation with religion and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Key words: Zhaobaogou; Pottery ornamentation; Reli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