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深挖文化资源做活旅游文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习水县坚持以文化为魂魄、以绿色为底色,致力于将旅游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支柱产业,全力推动习水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北纬28.3度线上面积最广、保存最完好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把这里装扮成“绿”的世界。
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在青杠坡浴血奋战后,开启了四渡赤水的辉煌篇章。
这里是黔北门户――习水。近年来,习水县坚持以文化为魂魄、以绿色为底色,深挖文化资源、做活旅游文章,致力于将旅游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支柱产业,全力推动习水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
树立红色文化品牌
走进习水县城,随处可见“国故里・绿洲红城欢迎你”的字眼。赤水大道、湘江路、井冈山路、夹金山路……“红色”与习水息息相关。
“红”是习水的烙印,“红”是习水的品牌。
81年前,红军长征四渡赤水。81年后,“四渡赤水”品牌及由此衍生的红色主题,使习水烙上了“红城”的印记,“红色文化”让习水这座黔北高原的小县城从全国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
今年5月9日,第十一届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遵义召开,期间,多组考察团先后到习水县土城古镇调研考察。
土城不仅是一座千年古镇,同时也是一块红色圣地。镇上至今仍保留着红军司令部旧址、一渡赤水河土城渡口遗址、青杠坡战斗遗址等。
其中,还原了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场景的四渡赤水纪念馆,经过改造升级在旅发大会期间全新亮相。2015年10月,习水县斥资2000万元对四渡赤水纪念馆进行改造升级,除了介绍重要历史背景外,加入了大量历史细节和红军故事,军民鱼水情等场景在馆内均得到体现。
在馆内电报设备陈列点,穿着红军装的工作人员扮成电报员,一丝不苟地敲打着电报机,逼真的场景让前来参观的游客驻足赞叹;在一渡赤水过浮桥的体验场景前,逼真的悬崖山体、石板阶梯、木质浮桥映入眼帘,加上光影效果的点缀,让人身临其境;青杠坡战斗场景增加了1:1红军战士模型,电子地图解说、红星报、标语墙……
漫步在土城古镇老街,、、住居,红一军团驻地、红军苏维埃银行旧址等一一坐落在这条全长2.5公里的街道上,其中不同的巷道又可以通向赤水渡口、女红军街等旧址,统一的标识标牌、建筑风格,以及当地群众的自觉爱护,让这些红军旧址得到有效保护。
依托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习水县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努力打造“贵州第一、国内知名、国际一流”的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将土城打造成为红色文化旅游创新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推向世界。
近年来,习水连续举办了多届中国红军节,退伍老兵来到青杠坡战斗遗址重温入党誓词,组织新党员、刚参加工作的民警到土城四渡赤水纪念馆、青杠坡战斗遗址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红色文化”品牌越擦越亮。
“习水是红色老区,红色的历史应该被记住。”习水县委书记向承强介绍,习水要转变思维方式,积极通过多种融资渠道打造一批红色景观,提升旅游资源的品味,全力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壮大。
“红色文化是我们的骨脉,继续办好‘红军节’、打好‘长征牌’,让习水因红色而飘扬四海。”向承强说。
实施文化传承保护
在历史上,习水县曾是“川盐入黔”的重要集散地,商贸业十分发达。土城商业风情街建成的十八帮博物馆,是土城地方特色商帮文化的展示体验中心,展陈了与十八帮相关的实物、事迹,特有的体验项目打破了传统博物馆模式。
镇上的古宅大院,也是习水历史的见证。范家大院是清代嘉庆年间所建,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入驻土城时,该大院曾作为红一军团总指挥部机要室;建于清代中晚期的张家大院在红军入驻土城时,曾用作红军总供给部驻地;陈家大院落成于清朝乾隆时期,历经数百年,见证了土城的百年变化……
在不到2万人的土城古镇上,有四渡赤水纪念馆、女红军纪念馆、红九军团陈列馆、红军医院纪念馆,以及船帮博物馆、宋窖博物馆和土城镇博物馆、农耕文化陈列馆等。这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小镇也因此享有“最多博物馆小镇”美誉。
习水历史文化厚重,除了红色文化这张品牌外,近年来的遗址考古发现也成为外界知晓习水的一个窗口。
早在上世纪40年代,赤水河沿岸就陆续发现磨制石器,上世纪80年代以来陆续发现一些汉晋时期墓葬。
新世纪以来,在国家文物局、贵州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考古专家在赤水河沿岸进行了多次调查,使得赤水河流域的史前至汉晋时期古遗址由1处增至31处,其中黄金湾先秦两汉时期遗址是规模最大的一处,目前正在申报2016中国重要考古发现。
通过对黄金湾、官仓坝、福禄台、宝寨、新田湾等遗址的发掘,初步构建起赤水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至汉晋时期古文化发展的脉络及基本特征,对深入认识赤水河流域的历史文化面貌、川渝黔文化交流及文化谱系的建构,都提供了最新的宝贵资料。
发展旅游富民产业
每到周末、节假日,刚建成开通的赤水河谷旅游公路就开始热闹起来。这条公路横穿习水多个乡镇,不仅把习水境内的各景点串联起来,同时还连片打通了丹霞地貌风光景区和沿岸白酒产业带。
来自四川泸州的张霞与家人体验了一把沿赤水河骑行畅游的乐趣。她在自己的微博上说:“这条公路专门修建了一条绸带般的自行车道,骑行在路上抬头满是绵绵青山,低头尽有缓缓流水,别提多美了!”
今年“五一”小长假三天,土城古镇接待游客累计达10万余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80%,游客数量呈“井喷”式增长。
随着旅游业发展越来越成熟,对农村贫困群众的带动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我们成立了贵州省土城古镇红色文化旅游开发公司,鼓励、带动当地村民修建风格统一、各具特色的民居客栈。”土城红色文化旅游创新区党工委书记兼土城镇党委书记黄勤说,古镇在完善基础设施方面加大力度,提升接待能力的同时,也带动当地村民就业。
到习水旅游,必带的特产是苕丝糖。苕丝糖以当地出产的糯米、红薯、蔗糖为原料,采用传统生产工艺,经过蒸、煮、打、捶、压等30多道工序制作完成。如今,当地制作苕丝糖的家庭作坊已发展到数十家,家家现做现卖,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坐落在有美酒河之称的赤水河边上,习水依托赤水河孕育出习酒系列产品。优良的酿酒环境,精湛的酿酒技术,独特的酿酒工艺,过硬的质保体系,使习酒成为优质美酒。
走进土城古镇“文良工艺雕刻”店,店主曾文良正在仔细打磨木雕工艺品。曾文良以前一直在外打工,看到家乡的旅游业发展越来越红火,返乡开了这家工艺品雕刻店,妻子也在镇上一家酒楼上班。镇上的下岗工人陈坤,看准旅游业发展势头,在镇上开了一家饭店……
2015年,习水县实现旅游总收入33.8亿元,同比增长136%,是“十一五”期末的5.12倍。
“‘十三五’时期,习水县旅游产业发展将以旅居度假游、康体养生游、乡村旅游、智慧旅游等为重点,推出一个个景色优美、功能完善的成熟景点、景区,形成处处是景、处处可游、处处舒心的旅游产业新格局,全力助推同步奔小康。”向承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