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师爱,“留守儿童”成长的甘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师爱,“留守儿童”成长的甘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案例1] 江××是一个朗读能力不错的孩子,从她三年级开始,只要学校有演讲、朗读比赛类的活动,总少不了她。记得她第一次参加学生演讲比赛,我让她事先穿上自己最漂亮的衣服到学校让老师看看,结果她穿了件起球的羊毛衫和洗得发白的牛仔裤,我问她还有没有别的衣服,她低声说没有了。为了不影响孩子的比赛情绪,我就临时借了一套衣服让她去参赛…… 还有一次,学校让她主持学校主题大队会,可是作为主持人的她却穿着一套极不合身的运动衫出现在排练现场,我问“正式演出时的衣服呢?”她说就这件。我再也忍不住批评了她,说:“你的家长如果再这么不重视的话,以后就不给你机会了,免得出去给学校抹黑……”那一刻,只见她的泪水在眼眶打转,感觉非常委屈,可我觉得,作为老师,我培养你,给你机会,你居然不珍惜,我比你更委屈呢…… 第二天上班时,有两位老人在办公室等我,看年龄大概都有七、八十了,两位老人告诉我,他们是江××的爷爷奶奶,江××的父母在她3岁时就去了深圳,至今已七、八年了,这孩子一直跟着爷爷奶奶,平时除了亲戚给买几件衣服外,自己几乎没买过。而她妈妈出去这么长时间,也许连孩子的模样都不记得了,给孩子买的衣服不是太大就是太小,也不适合上台……老人们絮絮叨叨地讲着,站在一旁的江××委屈地哭了。看着这祖孙三人为演出的衣服这般无奈,我也忍不住落泪了。是呀,这就是“留守孩子”的无奈呀!她有才能,可谁又能成为她坚强的后盾呢!爸爸妈妈不在家,爷爷奶奶年纪大,此时,作为老师,我怎能不明就里地指责孩子呢?关爱学生,在生活上给他们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其实并不难呀。于是我告诉江××的爷爷奶奶,演出的衣服我来准备……

[感悟] 看着祖孙三人感激地离开,我明白作为班主任,我应该这样做,也必须这样做。走近“留守孩子”的生活,你会发现要做的很多很多,孩子衣服脏了,提醒他回去让家人洗洗;孩子发烧感冒,告诉他记得吃药;天气渐渐转凉,提醒他们添件衣服……这就是“留守孩子”最需要的无微不至的爱,你会欣喜地发现,你的声声叮咛正温暖着这些孩子的心。

[案例2] 陈××是个可爱的小男孩,因为父母外出打工,他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他上三年级时,只上了一个星期就辍学了。倒不是家里没条件,而是因为他散漫惯了,觉得读书辛苦就不想读了,老人因为心疼孩子,也就没有让他跟下去,结果第二年留到了我们班。开始,他也很不习惯,一直坐不住,常常不写作业。可我发现,他的拼音读得很准。于是,我抓住这个优点,多次对他进行表扬,还让他当领读员。他很高兴地接受这个“差事”,管起同学也象模象样的,慢慢地也没听他说不读书了,上学期还被同学们评为“三好学生”。

[感悟] 其实,“留守孩子”是一群“情感饥饿”的孩子,他们的心灵非常脆弱,比起其他孩子,更渴望关爱,如果我们老师能更多地看到他们的优点,对他们施以“期待”的目光、爱的鼓励、友善的接近、朋友的热情、长辈的爱怜,走进他们的心灵,在他们失败时给予鼓励,懒惰时给予鞭策,出错时给予点拨,成功时给予喝彩,就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鼓起他们扬帆起航的斗志。

1、走近学生生活――用爱温暖他们

“留守孩子”的存在,是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由于父母外出经商、打工,有的甚至几年不归,孤独的成长经历势必给这些孩子留下这样那样的痕迹,除了教育上的问题,“留守孩子”在安全、生活、生理和心理等各个方面,都会遭遇到更多的饥饿困难和考验。可以肯定地说,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属于处境不利的弱势群体,他们正生存在一个不利于成长的环境里,尤其需要爱的温暖,无微不至的关怀。此时,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我们就要俯下身来,走近学生生活,用爱温暖他们。

2、走进学生心灵――用爱触及他们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谋远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做人德为先,育人要育“心”。当我们谈论“留守孩子”如何内向沉默、难以沟通时,其实更应该想方设法走进他们的心,对他们有更多的爱心、耐心、信心,以沟通、咨询谈话或其它活动手段,及时了解他们的困惑,使他们获得帮助,并发展良好的人格。

3、送上一份鼓励――用爱激励他们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t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赏识学生,就是要肯定学生,不断地鼓励学生,对他说:“你能行!你真棒!”当他发现你在意他,关注他,欣赏他时,他就会努力做得更好。作为老师,我们在评价孩子的时候,心里要为每个学生准备不同的“标尺”。一句赞美的话,一次简短的交谈,一个真诚的微笑,会让学生更有信心,今后他就会更加努力。

4、开展多项活动――用爱引导他们

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之一。为了让“留守孩子”的心理能健康发展,我们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对孩子的亲情教育、人格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我们可以利用班队课对孩子进行引导,教育他们怎样学会自立,父母不在身边怎样照顾自己;为了打开孩子们的心扉,培养他们主动与人交往的能力,我们可以组织 “假日小队”,利用双休日带着学生走进社区、敬老院,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为他人服务,学会与人交往……通过组织活动,让孩子们尝试到生活的酸甜苦辣,体会到成功和失败,学会正确对待挫折;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关系,养成坚强不屈的心理品质。

5、促进家校联系――用爱坚固他们

家庭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不可取代的,它对孩子的个性、品质和健康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让“留守孩子”更好地成长,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经常与家长及孩子的监护人加强联系,通过家长会,对他们的家庭教育进行一定的指导。平时还可以主动给“留守孩子”的家人打电话,及时通报信息,以求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再次回顾以上的几个案例,我深深感受到“留守孩子”的诸多无奈。作为班主任,我愿尽我所能,将师爱化作甘露,伴随“留守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