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甘肃考古发现的汉、魏晋时期伏羲、女娲图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甘肃考古发现的汉、魏晋时期伏羲、女娲图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春秋战国以来,中国就有伏羲、女娲崇拜习俗。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壁画中多见伏羲、女娲图像,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特有的宗教和文化习俗。吐鲁番地区出土的高昌时期墓葬中,有绘伏羲、女娲的帛画。甘肃考古发现的汉、魏晋时期伏羲女娲图像,填补了这一题材向西传播途中的缺环。

[关键词]甘肃;汉、魏晋时期;伏羲、女娲像

[中图分类号]K87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09)22-0024-02

一、近年甘肃考古发现的汉、魏晋时期伏羲、女娲图像

(一)高台出土的魏晋壁画砖中的伏羲、女娲图像

于2001年在甘肃省高台县骆驼城西南苦水口1号墓出土。砖长41厘米、宽21厘米,厚7厘米。壁画砖位于1号墓前室顶部,作为藻井使用。伏羲人首蛇尾,头戴三株冠,着交领广袖袍服,腹部绘一轮太阳,太阳中墨绘三足乌,手中持规。(图1)

(二)敦煌出土的魏晋壁画砖中的伏羲图像

1991年12月出土于佛爷庙湾墓群。砖呈正方形,边长37厘米,厚5厘米。砖四周勾绘白色边框,画面中央绘伏羲。白色打底,墨线勾勒轮廓,然后施以红、黄等色。伏羲人首蛇身,头戴三株冠,脑后发丝飘起,下颏蓄胡须,左肩长翼,手持规,尾弯曲,墨线勾绘网状纹。伏羲胸部画有圆圈,外圈墨线、内圈红粗线绘制。圈内墨绘飞鸟,长颈,昂首,展翅飞翔。(图2)

(三)民乐出土的东汉、魏晋早期墓葬壁画中的伏羲图像

这一画像现存于1993年甘肃民乐出土的八卦营东汉、魏晋早期墓葬2号壁画中。画中三人均为人首龙身,中间一人有胡须,当为伏羲。墓室壁画中相应的内容还有:日,日中绘金乌;月,月中绘蟾蜍及持杵的玉兔。另外,还有云气纹、北斗七星、独角兽。色彩为土黄和白色,画面简洁,线条流畅。日中绘金乌,月中绘蟾蜍及持杵的玉兔形象,见于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的铭旌上。北斗星见于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的木漆式盘的地盘上。可见,汉代以来数术家和占星家、阴阳家的思想在河西走廊地区有影响。

(四)嘉峪关新城魏晋墓木棺盖上所绘伏羲、女娲图像

2002年9月由嘉峪关文博部门发掘。画像上伏羲、女娲相对而立,伏羲手中执规,“山”字形头发,留须。图像下有一太阳,中有金乌,棺盖所绘其他图像有青龙、白虎、玄武、朱雀;四角绘柿蒂纹饰、天马、飞禽,并辅以云气纹。颜色有黄、绿、黑、白,对比明显。

(五)高台汉、晋墓出土棺板画上的伏羲、女娲图像

2003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高台县南华镇发掘了13座汉、晋古墓。其中10号墓出土棺板上画有伏羲、女娲像。伏羲、女娲相交在一起,伏羲头戴“山”字形冠,女娲头有发。伏羲的胸前是太阳,中有蟾蜍;女娲的胸前是月亮,中有金乌。

(六)敦煌莫高窟285窟伏羲、女娲和诸神图像

敦煌莫高窟285窟,修建于北魏时期。前室平面横长方形,窟顶一面斜坡,甬道平顶。主室平面方形,中央为低矮的方台,窟顶覆斗形,正壁凿一大两小的圆券形龛,南壁和北壁各开四个小禅室。窟顶绘制了伏羲、女娲、日天、月天、风伯、雷神。在这生动形象的天体中,穿插着身材细长苗条、飘带翻卷潇洒的飞天。在南壁佛教本生故事壁画上方,为一条6米多长的飞天乐队,12身姿态优美、富有韵律的飞天演奏着琵琶、鼓、箫、笛、笙等乐器,为飞天代表作之一。窟顶中心方井画华盖式藻井。该窟内容丰富、技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这时的伏羲、女娲像已经被赋予宗教的含义,在道、释等其他宗教中扮演了神的角色。但在创作形象上仍然受到河西壁画和壁画砖的影响,比如手中分别持规和矩,色彩的炽烈浓烈,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感,相关内容更复杂。(图3)

二、关于甘肃出土的伏羲、女娲画像的几点认识

甘肃出土的伏羲、女娲像主要集中在河西走廊地区。在河西地区的中西部,汉到十六国时期墓葬中均有出土,而地上遗迹中见于莫高窟壁画中,时代偏晚。故需要在六盘山周围和天水、平凉、庆阳等地的考古发掘中注意有关伏羲、女娲的材料。

一般来说,汉魏时期的伏羲图像是与女娲图像相伴出现的。河西伏羲、女娲图像在内涵和形式上是在中原地区相关题材的影响下出现的。随着佛教的传入,伏羲、女娲图像首先在河西可能被赋于多神教的意义。

从上述考古发现的画像内容来看,汉魏时期,伏羲、女娲神话故事仍然保留了上古宗教的遗迹。比如人首蛇身形象,似反映了巫师在进入迷幻状态进行灵魂旅行时化身为某种动物的情形。还有学者认为,汉代画像的内容反映了人们对宇宙层次的划分及对宇宙不同层次关系的认识,因而主张将画像内容题材分为天上世界、仙人世界、人间世界和地下鬼魂世界四大类。这种对宇宙层次的认识与原始宗教的“三界宇宙说”理论无出其右。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的伏羲、女娲图中,伏羲被塑造为少数民族形象,由此可知伏羲、女娲的传说在西北少数民族中也产生了影响。由于河西魏晋墓中出现了羌、氐、鲜卑等少数民族形象,这个影响的过程也可能是从河西走廊开始的。(图4~7)

吐鲁番伏羲、女娲图出于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交河故城附近的墓地也有少量发现。大多在夫妻合葬的墓穴中,一般用木钉钉在墓顶上,画面朝下,少数画则折叠包好放在死者身旁。根据中国古代男左女右的礼俗,伏羲在左,左手执矩,女娲在右,右手执规,人首蛇身,蛇尾交缠;头上绘日,尾间绘月,周围绘满星辰。由于寓意深奥、构图奇特,富于艺术魅力和神秘色彩,一直深受学术界的重视。

伏羲、女娲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人类的祖先。据说伏羲曾教导人们从事农、牧、渔业生产,女娲曾教导人们婚姻嫁娶的人伦礼法。他们手中拿的规和矩,既是生产工具,又是社会秩序的象征。根据考古发掘的伏羲、女娲画像,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人类起源及其上古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