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农业科技推广金融保险支持革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业科技推广金融保险支持革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0引言

农业节水技术是促进粮食增产、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国内外的农业发展经验已证明,如以色列的农业发展事实,国内的如黑龙江的农业节水技术推广试点县甘南、杜蒙的情况和陕西、新疆的经历等,据相关资料表明,世界上粮食增产中25%归功于扩大耕地面积,75%归功于提高单产[1]。虽然单产的提高是综合措施的结果,但灌溉却是其中重要措施之一;随着世界性水资源日益紧缺,水资源不足已成为制约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要进一步发展灌溉面积就必须节约灌溉用水,大力发展农业节水技术。根据经济增长与要素关系理论,一个地区的经济成长,最主要的推动力来自于资金、劳动力、技术、知识和人才等各要素的投入,一项推动经济增长的技术也是如此,因此,要加大具有“准公共物品”特性的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必须加大资金投入,但在财政有限、农户个体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必须加大金融支持,辅以保险进行技术推广中的风险转嫁。

1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现状及金融与保险支持情况

1.1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现状

1.1.1农业节水技术

根据中国多年的实践经验,在众多的农业节水技术中,适宜在中国推广应用的技术主要有:渠道防渗技术、低压管道输水技术、地面灌水技术、喷灌技术、微喷灌技术、雨水利用技术、农业节水增产配套技术、劣质水利用技术及农业节水管理技术等九大技术;在具体的应用点中,对其中的技术又进行了细分,如微喷灌技术又分为滴灌和涌泉灌等[2,5]。

1.1.2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现状

(1)所取得的成绩。中国是农业灌溉大国,也是水资源紧缺的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和水情决定了中国农业发展必须走节水之路。近年来,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在水利部的领导和指挥下,从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多管齐下,重点实施了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因地制宜推广了先进的实用节水技术,大力推进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精心建立了有利于促进节水的管理制度和社会机制,所有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了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6,7]。

特别是1996年以来所开展的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能够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超过1.3×1010kg,形成近1.4×1010m3的年节水能力,从而实现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灌溉用水量一升一降的令人高兴的成就。目前,全国节水灌溉面积已经达到2.45×106hm2,全国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30年前的0.35提高到现在的0.48。实现了在连续保持农业灌溉用水量零增长的情况下,扩大了有效灌溉面积8×105hm2,粮食产量提高了近50%。因此可以说,中国能用占全球约6%的淡水资源、9%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1%人口的粮食问题,特别是2004年以来粮食能保持连续6年增产,农业节水发挥了重要作用。

(2)存在的不足。面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农业节水目前仍然具有巨大的潜力。农业用水是中国用水第一大户,占总用水量的62%左右,主要消耗于灌溉用水,而中国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还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0%~80%的水平,单方水生产的粮食也只有1kg左右,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全国节水灌溉面积只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的41.8%,并且相当多的为较低水平,由于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全国渠道输水损失占整个灌溉用水损失的80%以上。同时,用水浪费现象十分突出,传统、粗放的农业用水方式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灌溉用水量普遍偏高,全国平均实际灌溉用水量高达6750~7500m3/hm2,超过实际需水量的1倍,有的地区高达2倍以上[8]。现实表明,水资源短缺和农业用水效率效益低下已经成为制约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总之,在灌溉用水总量总体上只能维持现有水平情况下,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就必须走内涵为主的节水增产之路,就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加大金融支持和保险保障[9]。

1.2金融与保险对农业节水技术推广支持情况

1.2.1金融支持情况

在一系列支农、惠农、强农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中国金融支持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力度不断加大。

(1)涉及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的金融机构数量不断增加。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或增设网点或进入空白地区,这对农场、乡镇的农业发展特别是投资较大的节水农业设施建设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2)涉及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的贷款数量不断增长。以2009年为例,为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人民银行综合运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公开市场业务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信贷政策指引,引导金融机构合理安排信贷增长,有效扩大了信贷投放。到2009年9月末,全口径涉农贷款余额为8.79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1.2%,同比增长29.1%,比上年末高8.3个百分点,2009年新增涉农贷款2万亿元,占同期新增各项贷款的21.4%,在节水技术推广试点地区,金融对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的支持力度不低于上述比例,这对农业节水技术推广起到了促进作用。

(3)涉及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的贷款结构不断优化。从贷款结构来看,近几年,长期贷款,如农田基本建设贷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农业科技贷款增长较快,这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农业节水示范点黑龙江省甘南县等地的发展历程也证明了这一点,从1996年开始,在节水技术推广初期,县里规定农行、农发行支农贷款全部专项用于发展节水灌溉,农民生产性贷款由农村信用社解决,在前5年,用于发展节水灌溉的贷款就达5800多万元,这极大地促进当地的抗旱,甘南的节水灌溉做法多次获得水利部和国家的认可和推广。

1.2.2保险支农情况

(1)涉农保险范围在扩大。在国家财政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下,积极开展涉及国家粮食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重要粮油棉作物、大宗畜牧品种、天然橡胶、渔业和森林保险试点,农保范围逐渐扩大。

(2)涉农保障程度在加深。2009年农业保险赔款较2008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加,2009年1至11月,农业保险支付赔款90.2亿元,同比增长59.7%。约1970万户次的灾农得到保险补偿,及时恢复生产。保险支农的上述现状,对农业节水技术推广未见明显的保障作用。

2金融与保险在支持农业节水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2.1金融存在问题

(1)金融体系不完善。目前金融体系,正如前文分析所示,虽然表面上形成了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分工协作、功能互补的农村金融体系,但这一体系仅仅是概念性的、表面上的完善,实际上所有的农村金融机构都没有承担起应有的职能,影响了农业节水抗旱技术推广,进而迟滞了农村经济增长,这从近期的云南等地旱情就能看出[10]。

(2)银财的配套措施不力。涉农信贷尤其是节水抗旱贷款具有“准公共物品”特性,对于这类贷款应加强财税政策与农村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辅之保险措施保障,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切实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近几年的发展事实表明,“三农”发展的资金主要来自国家财政和金融部门,但这二者配合不力,保险的明确保障更是没有,因此,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新农村建设所需资金还有很大缺口,农村金融市场还面临资金流失和供需失衡的状况。

(3)金融服务水平不高。当前涉农金融有两大特点,一是繁、二是慢。繁就是贷款环节繁琐,在农场、农村涉农金融机构为降低贷款风险,采取5户联保等贷款措施,找齐5户并不象说得那样容易,还要加上作业区、村委会的相关手续,等款贷到手,农民自己都能成为一个业务熟练的信贷员了;即使等贷款到手,再去买抗旱设备等材料,物价已经上涨了,再加上农村信用社等的贷款利率都较高达到8%~10%,致使一些农户宁可抬款,而不去金融机构借贷。

(4)贷款数量增长慢。尽管从全国来看,涉及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的贷款有大量增长,但这是与原来较少的贷款基数对比而来的,从需求来看,所调查的市县只有不到40%需求者得到贷款,这对灌溉的渠井维修、设备更新极为不利。金融对于“三农”贷款发展是迟缓的,原因之一就是农户贷款普遍存在成本高、利润低、风险大的问题,使很多金融机构望而却步。各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只占新增存款的1/3,出现了从农村“抽血”服务城市工商业的现象。这些贷款真正落实到农业的更少,从调查数据来看,仅占总贷款额的15%左右。

2.2保险存在的问题

保险行业尤其是涉农保险,在我们国家是老产业朝阳式发展,很多方面都在探索,目前存在涉农保险机构少、保险覆盖面小和转嫁风险能力弱等总体问题,在具体操作方面,如明确为农业节水技术推广进行风险转嫁的保险服务几乎没有[11]。

3金融与保险支持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的创新建议

3.1金融方面的创新建议

(1)发展完善涉农金融体系,扩大农业节水技术推广规模。当前要加快农村金融发展,应继续完善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金融体系,这是农村金融发展的又一“突破口”。应鼓励农行、农发行、邮储银行以及“支农主力军”农信社等已有金融机构扎根农村,并在此基础上加快发展多种形式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和以服务农村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逐步建立并完善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金融体系。如此,有了资金的支持,各灌溉区才能扩大节水灌溉规模。

(2)加大银财配套力度,提高金融参与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热情。发挥银财支农整体合力。主要是补充完善农业发展银行的农村政策性金融服务功能,鼓励介入需要国家政策扶持、但市场风险较大、商业性金融不愿介入的农业产业化企业或项目,如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等基础性建设,增强政策性金融对其推动作用,对商业性金融等机构,可以采取减税等措施,调动他们参与热情。

(3)提高金融服务水平,降低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筹资成本。各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应围绕服务“三农”,因地制宜开发、推出了一批金融创新产品,促进了试点地区“三农”贷款投放,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要不断丰富,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应提高,在农贷操作上,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应变繁为简,变慢为快,如把5户联保改为3户联保等,降低采用节水灌溉农户的筹资成本。

(4)增加农贷资金数量,促进农业节水技术推广提质升级。严格做到“确保支农资金不外流”,要“进一步完善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政策”,而且主要是提高涉农贷款比例,更具体要求是大幅增加促进农业节水技术推广贷款数额,这样才能推动农业节水技术推广设备更新、灌溉技术升级提质。

3.2保险方面的创新建议

(1)开发相应险种,转嫁农业节水技术推广中的本地风险。农业节水技术对农作物抗旱增产有明显效果,这项技术具有“准公共物品”特性,搞好该技术推广利国利民,但是在技术推广中不仅面临资金难题,而且还会遇到技术、管理和设备意外事故等风险,所以,应对其风险应开发相应险种,可以开发关于技术、设备等专项险种,也可开发包括各项的综合险种,在保险责任方面进行明确即可,无论何种险种,其前提是应有财政补贴的政策险种,减少保户的保费,如此方能利于该技术推广,如短期难以开发新险种,可以采取过渡手段,如在生长期农作物保险基础上,对采取农业节水技术的农户进行保费折让和增加赔偿金额,这符合保险原则。

(2)应用再保险,把农业节水技术推广中的风险进行区域性或国际性转嫁。农业风险具有区域性,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应对的风险和推广过程遇到的风险更具有区域性,如应对的旱灾,在不同的县、市和省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在国家之间更是如此,如在调查中发现节水设备受冷暖变化的破坏等,都具有明显区域性特点,所以应开展跨省、跨国再保险,以分散其风险。

总之,在农业节水技术推广中,金融保险在国家统一要求下,必须根据行业情况和农业节水技术应用地实际特点进行服务创新,如此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