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成语中出现的色彩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成语中出现的色彩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生命是有色彩的,色彩是有生命的。万物的颜色向我们展示了世界的精神和生命的本质。

原始社会,先民们从对色彩被动的感知。到自发的应用来反映生命本能的需要。从“着色于自身”,如古爱尔兰人以敌人鲜血涂红全身,到“着色于物体”,如绘画以颜色配合形状表达人们的意思、愿望和情绪。色彩被认为是有魔力的,古人赋以颜色符咒的力量,在冰河时代。在死者身体涂上象征生命的红色,认为可以帮助死者再生。随着人们对色彩认识的发展,色彩逐渐成为人们传达信息的符号,在人类生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当自然界的色彩进入语言后,色彩词成为人类捕捉自然色彩的工具,虽然语言符号简单而抽象,但是色彩的含蕴使得色彩词丰满而魅力四射。色彩的力量穿透词语,放射出美伦美换的光芒。

色彩词是语言词汇系统中的特殊类聚,有着独特的个性。自然界颜色的物理属性和颜色带给人类的生理反应、心理反应以及社会文化带给颜色的深厚内涵都在色彩词上得到有机的统一。

词语是社会的镜像,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进步,色彩词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有的色彩词稍纵即逝,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而有的色彩词经受了岁月的洗涤,从历史的长河中走来,传递着千年的文明,连接着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并在现代汉语中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我们选择成语这个平台,来研究色彩词。因为成语是历史的产物,绝大多数成语是历史上沿用流传下来的,它有着古老的源头,在形成过程中经过语言历史多次地筛选与锤炼,将众多的历史内容沉淀、结晶。保留了古代汉语的语音、词义和语法现象。成语又是汉民族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成语的形成过程中。不同时代的基本色彩词以各种方式出现,并保留了它当时的词汇特点和文化意蕴。现在,成语将这些色彩词的原生态呈现在现代汉语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这些成语。了解色彩词在成语中的面貌。分析其特点。换句话说,成语犹如树木的年轮一样,它的屈直疏密可以显示历史的变化,所以,成语从共时层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立足点,来寻找色彩词历时的演变轨迹。

在寻找色彩词的载体时。我们的注意力放在那些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成语。现代汉语中成语“大致有2万条”。①其中还包括罕见的、冷僻的成语,还有省体(蛇足一画蛇添足)和异条(恋恋不舍一恋恋难舍)。因此我们选择了《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缩印本)和《新华成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从中查找带有色彩词的成语。“《中国成语大辞典》是一部大型的语文辞书,收成语18000余条,可以供具有中等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使用。”②而《新华成语词典》是一部中型的成语词典,收词8000余条。虽然这部词典收录的成语数量相对少一些,但是增收了一些现代人耳熟能详,时代气息浓的成语,如“绿草如茵/碧水青山/鼻青脸肿”。所以我们在收集成语时,以《中国成语大辞典》为主,以《新华成语词典》为补充。

从古至今,各个历史阶段出现了不少色彩词,我们选取了具有典型意义基本色彩词。来考察这些基本色彩词在成语中的出现特点。汉语各个历史阶段基本色彩词的确定,我们采用了姚小平先生的说法:

殷商时代有:幽、白、赤、黄、青;周秦时代有:玄、黑、白、赤、黄、青、绿、紫、红:汉晋南北朝包括:黑、白、赤、红、黄、青、绿、紫、红、灰:唐宋及近代包括:黑、白、红、黄、青、绿、蓝、紫、灰、褐:现代包括:黑、白、红、黄、绿、蓝、紫、灰、褐(棕)、橙。

由于色彩词“朱”在古代是很重要的一个词,它出现的成语数量不少,所以我们增加色彩词“朱”。(下面我们所指的基本色彩词都包含“朱”)因此,本文所研究的基本色彩词包括白、黑、黄、红、绿、青、蓝、紫、灰、赤、褐(棕)、幽、橙、朱。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在成语中。色彩词的出现是不均衡的。各个色彩词出现的成语数量差别比较大,有的数量众多。如“白”色成语,共有118个,占总数的31.43%。有的数量非常少,如:“褐”色和“蓝”色成语。有的色彩词在成语中根本没出现,如“幽”、“橙”、“棕”。

色彩词在成语中出现不均衡,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历史的偶然和必然。我们尝试从这些色彩词的出现时间和成语的形成时间上分析一下,来探讨“幽”、“橙”、“棕”没有在成语中出现的原因。

“幽”《说文》“黝,微青黑色也。”黝之言幽也。幽与黝,古同声而通用。在殷商时代指黑色,卜辞中可以见到“幽牛”。在周秦,“幽”被玄和黑代替。逐渐地“幽”由表示黑色引申为昏暗,进而引申为隐晦、深奥。后来“幽”就脱离了表色功能,词义更为概括抽象。

“橙”《说文》:“橙,橘属也。“橙”在古汉语中用来表示橙树或其果实,在现代汉语中“橙”表示红和黄合成的颜色。“橙”产生颜色意义的时间的时间较晚,据考查。最早反映“橙”为颜色的词典是1936年出版的《国语词典》,这个词典中“橙”有两个义项:①[植]常绿灌木,叶长卵形,花白色。实经霜早熟,形圆、色黄。其皮香气甚烈,瓤味酸。②颜色名。黄而微赤。有人认为,“橙”在现代汉语中才获得抽象的颜色意义,这一意义可能是从欧洲语言相当于汉语“橙”的词(如英语orange)借译过来的。

“棕”在现代汉语中经常用作棕褐色的通名,但是它指颜色在明清文献中还不多见。这说明“棕”的颜色义出现较晚。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推测,这三个色彩词没有在成语中出现的原因,跟它们表示颜色的出现时间有着直接的关系。

“幽”表颜色是在殷商时期,接着就被“黑”代替,它指黑色出现的时间比较早,又很快地退出了历史舞台,所以在成语中没有留下它的身影。

而“橙”和“棕”表颜色的时间很晚,因为大多数的成语具有千年以上的历史。所以“棕”和“橙”没有出现在成语中可以用这个原因来解释。当然,也并不排除有一天它们也会构成新的成语,出现在我们面前。

色彩词和成语都是文化的积淀和结晶,那么文化内涵丰富的色彩词进入到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成语中去的时候。两者的碰撞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大多数成语有字面意思和实际意思。颜色词也有浅层的词汇意义和深层的文化内涵,成语表意的时候。这双重意义的结合是怎样的呢?最可能的情况是成语的表层含义需要的是色彩词表示的颜色,而成语实际意思则需要色彩词的文化内涵参与进来,只有明白色彩词的文化内涵才能真正弄明白成语的含义。

我们来看成语“白鱼入舟”。从字面上来说。这个成语的意思就是白色的鱼跳进了船里。然而。成语的实际意思是把这种现象附会为周武王伐纣灭殷的征兆,后比喻用兵必胜的吉兆《史记・周本记》:“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诸侯皆日:‘纣可伐矣。”’裴集解引马融曰:“鱼者,鳞介之物,兵象也:白者,殷家之正色,言殷之兵众与周之象也。”白鱼入舟――周伐纣灭殷――用兵必胜。这些意思的过渡主要是靠“白”。在成语表层意义上,白就是指白色,然而,在成语的深层意义上,白指“殷”。在后面我们还要分析。颜色与朝代有密切的关系。“白者,殷家之正色”,殷尚白,以白色作为自己朝代的标志。所以,当周武王船里跃入白鱼时,诸侯把“白鱼”附会成“殷朝”也就不足为怪了。因此,只有明白颜色与朝代的关系才会读懂这个成语。只有理解颜色的深厚文化内涵,我们才能读懂成语的真正意思。

色彩词和成语都是语言学中很重要的部分,成语中色彩词的特点。色彩词在成语中的运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通过研究。我们可以总结成语中色彩词的出现特点,发展变迁。色彩词的文化内涵。可以发现成语的意义与色彩词意义的如何融合统一,探寻文化内涵丰富的色彩词进入到文化内涵丰富的成语中去的时候,两者的碰撞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在实际应用上,还有两点现实意义:一是使现代的中国人更深刻地了解成语的内涵。色彩词的内涵。掌握古代人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二是使学习汉语的外国人,从文化角度更好地理解汉语成语和色彩词,以便能明白其深厚的意义内涵,在交际中能够灵活贴切地运用成语和色彩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