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世纪视野下浅谈“大众文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世纪视野下浅谈“大众文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文艺学随时代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各种文化的融合,使文艺学的发展有了新的定位,而本文则是针对当前文艺学界普遍观注的“大众文化”现象,以其典型形态――影视文化为例加以分析,在新世纪的大背景下浅析大众文化存在和发展的意义。希望对文艺学的创新和发展上有所启示。

关键字:新世纪文化学发展;大众文化;影视传播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9-0073-01

进入新世纪,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与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市场化的模式的逐步扩大,文艺学的发展与创新也随之而来。在世纪之交的今天,文艺学正沿着他最初的一元化方向不断的将其外延进行深化,并与其他文化和学科相互渗透和融合,渐渐形成了多角度多元化的对话模式。

一、大众文化的提出与其内涵

在人类不断追求文明与进步的历程中,随着工业社会的不断发展,全球经济的突飞猛进,相应的一些负面的影响也相伴而生。暴力、、环境污染、能源危机、金融危机……所有这些,都致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发生裂变。在这种大背景下,西方在19世纪80年代出现了“大众文化”这一概念。由此,文化审美不再是上流社会的精英们享有的特杈,而是更多的大众参与其中,共享文化盛宴。

“大众文化”由于其自身的复杂性与特殊性,成为各个学派观注的焦点。其中主流学派大致可分成三个。分别是法兰克福学派,伯明翰学派以及符号学派。他们从对社会和接受群体以及研究对象的不同,对“大众”和“大众文化”做出了不同的解释。比如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大众是被动的接受文化事物,而大众文化的兴起则是对创造性的一种扼杀。而伯明翰学派则认为大众是一个流动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主体,他可以自由主动的接受新事物。

笔者将几种观点予以综合,针对当下大众文化在社会中所呈现出的一般形态及其影响力将大众文化概括为:大众文化是社会化大生产与工业化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以工业化与商品扩大化为背景,以普通大众为接受主体,以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趋向,审美方式,生活理念,文化观念,消费观念。的集体转变为标志,形成的大众全体参与的审美愉悦与狂欢。

由于大众文化涵盖面十分广泛,对于其内在涵义与特征在把握上也存在一定的难度。综合各家之言基本上可以将其内涵特点总结为以下几点:首先是集体性。其主体是“大众”,必须能够得到群体性的认同和接受。与精英文化相比,它占有更广泛的受众群体,比如高雅音乐、歌剧、只能小范围的在一定限度的人群中得以传播。而通俗歌曲却可以迅速在社会上大范围流行。或者说这种精英文化只是一种极端的审美表现,根本不能称其为流行。而大众文化则不仅普及大众,也面向文化精英,如今的大众文化已超越了“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界限。强调的是服务于所有大众,形成文化上的集体式狂欢。其次是消费性。大众文化随着电子传媒、影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印上了商品性与盈利性的标签。比如在数字时代到来的今对文学戏剧的影视改编,再比如网络时代所形成的网络文学,快餐文学亦是很好的例证。第三、娱乐性。大众文化以其本身的通俗易懂的特性,使其与精英文化或雅文化更增加了其可被理解性。人们在日常工作之余,读一本自己喜欢的小说,杂志,或欣赏一场精彩的电影,不仅可是缓解自身的精神压力,使心中的烦闷得以释放,还达到了打发无聊时间,得以消遣的功能。

二、图像时代的影视产业与大众文化的渗透

进入图像化与数字化时代之后,媒体成为传播思想的主要途径。媒体中的新闻报道内容以属于“硬传播”媒体中的文学艺术内容则是一种“软传播”这种软传播是将审美趣味,生活方式,时尚内容,文化观念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到传播对象的头脑之中,这种“和平演变”方式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大众文的渗透,它比“硬传播”更有效。①

90年代以来,尤其是1993年以来,“大众”文化的迅速扩张和繁荣,以及它对日常生活的大举入侵和深刻影响,使得以影像文化为老大的“文化企业”取代了以往关于文化的任何经典定义。文化的内涵已转化为“表达特定意义与价值的特定生活方式。它不仅存在于艺术与学识中,还存在于日常行为中”(雷蒙德语)②并且使得影视文化成了日常生活化的意识形态的构造者和主要承担者,电影电视具有多元文化定位的繁复的社会功能。尤其是那些美妙光洁、半浅不深的肥皂剧展现着中国的无名世界的都市景观,构造个人和关于个人的文化表述,同时也在重申着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的家庭伦理的人道主义信条及商业社会的职业道德,显示着今日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在当代中国所扮演的重要而极度复杂的角色。

新世纪,消费主义日渐成为社会的主要构成方式,各种审美文化及审美形式都被打上的商品的标签。人们的物质欲望也极度膨胀起来,同时人们也感到了都市快节奏生活带来的与日俱增的压力和空虚感。于是在追求物欲的同时,大众也开始转向精神层面的需求。就在这时,当代文化工业迅速发展崛起,一些审美产品问世,一时间,大众文化以其迅猛之势风靡市场,其中包括:电影、电视、报纸、杂志、等等。这种以图像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大众文化”表面上看可以满足人的精神需求,有益社会的发展,但是深入分析,这些大众的文化产业丛勇了现象本身的迷信。实际上这种文化既是当代文化的直观品格,也表明了当代文化的无根性。反映了时代感受情的语言的贫乏,反映了时代感情和语言的贫乏,反映了这个时代没有虔诚心性,没有精神仪式的生命贫乏。

三、以影视传播为个案分析

以影视为例,电影、电视呈现给大众一种影像真实。疲倦的人们需要休闲的时候往往首先想到电影电视,因为网络时代电影来源比较简易快捷。同时也加强了影视的大众集体参与性。看电影时,观众把自己放置于一个自我虚构的环境中去,随情节的发展进行着心理意识的转换。就电影的本身而言,他是以一种合法的方式满足人类的视觉。电影是对人类视觉经验的全面激活。可理解的思想变成了可见的思想,概念的世界变成了视觉的世界。在这之前你在观察你自己的生活时,就像一个不懂音乐的人在音乐会上听管弦乐队演奏交响乐一样,他只听得出主旋律,其余的只是一片模糊糊的声音,只有那些真正懂得并能欣赏音乐的人才能听出乐谱中每一个音部的对位结构。{3}一部优秀的影片可以通过他的特写来揭示我们的多音部的生活中最隐蔽的东西,并且教会我们像读管弦乐谱似的去观察生活中的一切可见的复杂细节。

电视剧亦是如此,它是当代工业社会的绝妙馈赠,它生动、形象、直观、超时空、视听兼备。我们亦通过这个崭新的机会看到了视野以外的事物,从中我们会发现两种不同的前景,或是破坏安宁,使世人再度陷入煎熬难忍的困境。{4}如从《蜗居》中看到的新一代年轻人为住房问题而陷入的深深苦恼。或是灵光寰宇,富从天来。如从《奋斗》中看到的青年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对生活的热忱。电视将使我们屹立不倒或使我们沦落,这是可以断言的。

我们已经知道,当代审美文化的深层内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深度的消失与尝试着回到平面上来,不过,这还只是从创作的角度,而不是从消费的角度,更不是从把消费的观念延伸到传播与接受方式的特殊生上去的角度去考思考问题。而在电影身上,我们却可以看到:传播手段与接受方式的的特殊性,导致了全新的美学领域的出现。这就是:作为一种全新的美和艺术的载体,正是它,导致了人类美学观念的深度的消生与尝试着回到平面上来,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真实观”的转换。{5}

影视的传播基本上是借助网络,媒体等现代化科技的手段,走商业化道路,打造高品牌与知名度。这一点,我们从日渐高超的电影票房与电视剧的后期宣传中可见一斑。在如今被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大众文化在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同时,也带着利益交易的味道。再以影视为例,他存在着过分迷恋技术,而使得艺术追求退居次位;图像泛滥使艺术更明晰但也更表象等问题。因此,从另一个侧面来讲,这种艺术的形式已经变的不纯粹了,我们没有必要太拿他当回事。

注释:

①张凤铸.影视艺术新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204页.

②周月亮,韩俊伟等,电影现象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232页.

③④⑤潘知常.反美学―在阐释中理解当代审美文化[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5年版.第87页.第95页.第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