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烛之武的退敌技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烛之武的退敌技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烛之武退秦师》是一篇经典课文,本文主要对烛之武剖析当时局势,彰显高度智慧,准确选择劝说对象,逻辑严密的说辞进行分析,挖掘历史人物极富智慧的思维和语言内涵。

【关键词】烛之武 退敌 说辞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7-0103-01

《烛之武退秦师》入选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出自《左传》,记述的是公元前630年秦晋联合围郑的一个故事。

文章的主要人物是郑国大夫烛之武,他在大军压境、国都被围、国家处于风雨飘摇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救国家于生死存亡之时。这篇文章既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又展示了主人公的智慧和语言技巧

烛之武在劝说秦伯时充分把握了他的心理,对当时的局势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对秦伯晓以利害,用简洁、温文尔雅的语言使秦国认识到灭掉郑国只能是有利于晋而不利于秦,于是放弃了与晋国的合作,独自撤军,孤立了晋国,迫使晋国撤退,从而挽救了郑国,使其免于一场战事。

本次围攻郑国的是秦晋联军,出兵的理由是“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可见晋国强烈的“报仇”心理及灭郑的坚决态度。郑国“无礼于晋”的事件有:晋文公重耳当年逃亡路过郑国,郑国没有以礼相待;公元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出兵帮助楚国。在复仇心理的驱使下,晋国经过组织和策划发动了对郑国的围攻,晋国对郑国势在必得。而秦国不然,没有一定要灭亡郑国的理由和必要,因此其战斗的坚定性要小得多,所以秦伯是比较容易动摇的。这是烛之武之所以选择秦军作为劝退对象的原因。

秦国和晋国虽然有“秦晋之好”的历史友好关系,但友好并不能代表利益。在春秋战国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晋为“侯”,秦为“伯”,在当时作为级别低的秦国,当然要服从级别比较高的晋国,此次联合出兵围攻郑国并不是秦国的主意。秦国此次参加对郑国的围攻一方面是不好违背晋国,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得到好处。在充分分析秦伯的心理之后,烛之武认定秦伯可成为突破口。

烛之武趁夜见秦伯,首先陈说了当前郑国所面临的局势“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将自己摆在一个亡国之臣的位置上,而自己也不是来求情的,“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使秦伯放松了对他的警惕,给了他说话的机会,接下来烛之武处处站在秦国的角度考虑,一步步说服秦伯。

烛之武对秦伯晓以利害,使秦伯认识到灭掉郑国只能有利于晋而对秦无利,“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秦国也不可能劳而无获,空手撤军,于是烛之武又抛出利益的诱饵,“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如此一来,贪图利益的秦伯哪还有不退师的道理?

为了督促秦国尽快撤军,烛之武提到了历史上晋国违背誓言的事情,“朝济而夕设版焉”,指出晋国君主历来是不守信用的,摧毁了秦晋之间的信任。

烛之武在劝说秦伯时还提到了来自晋国的潜在威胁。秦晋两国隔黄河相望,而两国都有统一海内的野心,当然都不希望距离自己最近的国家成为霸主,否则自己就有可能成为最先的牺牲品,对自己不利的事当然不能做。烛之武抓住秦国的这种潜忧心理,描述了晋国下一步的吞并计划,“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引起了秦伯的重视,惊醒了秦国“分一杯羹”的美梦,使晋国提前成为秦国假想中的死敌,秦必欲除之而后快,这种敌对心理一旦产生,秦晋联盟就会名存实亡。

而历史也证明了烛之武的分析是对的。两年后,即公元前628年(僖公三十二年),晋文公卒,秦穆公为了同晋国争夺霸主地位,乘晋国新丧潜师袭郑,于是发生了晋人截击秦军的崤之战。事实说明,“秦晋围郑”过程中,秦国虽然表面上与晋国结成联盟,实际上,两国已存在潜在的互相威胁。而烛之武正是利用了这一点。

“夜缒而出”之前,烛之武已有十足的把握劝退秦军。经过一番劝说后,秦伯明白自己此时帮助晋国实际上是在给自己掘墓,而秦伯也不会空手而归,撤军之时留下“杞子、逢孙、杨孙戍之”,名义上是秦国多了一个附属国,实际对当时的郑国来说,是多了一个“保护神”,而这正是当时的郑国所需要的。在秦伯看来没有朋友,有的只是利益,在得到满足后一声不吭,撤军而回,留下想追而不能追,想攻而不敢攻的晋侯,处于尴尬、孤立的境地,“亦去之”。这一次烛之武可以说是完胜,而他的成功完全来自对当时局势的正确分析、对秦伯心理的把握和合情合理的劝说语言。

烛之武的说辞仅百余字却能化解一场迫在眉睫的危机,不得不说这是一篇辞令妙品。

整篇说辞十分讲究语言艺术。既有明确的说理,又有隐晦的暗示;既有设问,又有反问;从地理位置和历史事实两方面对比,说得有理有据,而又合情合理。烛之武处处为秦国的利益考虑,设身处地,不可能不打动秦伯。

说辞具有严密的逻辑。烛之武牢牢抓住“利害”两字来打动秦伯。列举的历史和描绘的未来形成了严密的逻辑力量,脉络清楚,流畅生动,不但秦伯心悦诚服,就是今天的读者听来也觉得入情入理。

烛之武不仅说服了秦国单方面退兵,瓦解了秦晋联盟,挽救了郑国,而且凭借这篇说辞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人评价说,烛之武开了战国游说的先河,是战国时代纵横家的“祖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