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准介入技术治疗脑梗死疗效及不良反应报道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研究和观察治疗脑梗死患者时使用准介入技术的治疗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脑梗死患者共121例,其中50例为急性期,53例为恢复期,18例为后遗症期,所有患者均通过准介入技术进行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性期患者的显效率为96%(48/50),恢复期患者的显效率为92.5%(49/53),后遗症期患者的显效率为72.2%(13/18)。患者的不良反应包括:3例心动过速,5例颤抖,1例一过性意识丧失。结论 使用准介入技术进行治疗的疗效确切,患者的显效率高,且治疗费用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梗死;准介入技术;不良反应;治疗效果
脑梗死属于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指的是由于患者的脑动脉管腔内血液不断地凝集和增多,导致管腔的狭窄甚至闭塞,在侧支循环不畅通的情况下,脑组织就会缺血、变形甚至坏死,该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都非常高[1]。在临床的治疗中,保守治疗和介入治疗都是主要的治疗方式,但是保守治疗的效果无法得到保证,介入治疗需要患者符合手术指征,且花费较高[2]。在本次研究中,对脑梗死患者采用了准介入技术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共121例,其中,男67例,女54例;年龄在61~82岁,平均年龄为(68.8±12.6)岁。121例患者中,50例为急性期,53例为恢复期,18例为后遗症期,临床表现均存在起病突然、眩晕、头痛、耳鸣等症状,部分患者有呕吐恶心、言语不清等表现。91例基底节梗死,17例腔隙性梗死,13例脑叶梗死。所有患者均经CT检查核实,且脑部没有其他器质性的疾病,排除精神疾病患者,排除心、肝、肾、肺等重要器官出现病变患者,排除有药物成瘾史或酗酒史的患者。所有患者在入院时生命体征均较为平稳。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通过准介入技术进行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将肩部垫高以使头部后仰。找到病变处的颈动脉,在其波动最为明显的地方使用5~7号头皮针进行垂直进针,若有鲜红血液顶出则提示穿刺成功。使用胶布将头皮针固定,之后将药液缓慢推注,推注完成后快速拔针,并使用棉球对针眼处加压大约5min,之后使用小块的纱布进行包扎。治疗时推注的药物包括:急性期患者使用10ml的生理盐水加入5U降纤酶进行单独推注,推注时间为2~3min,之后使用40ml生理盐水加入0.25g胞二磷胆碱、20mgATP和60mg浓度为2%的普鲁卡因进行推注,推注时间为5~10min。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患者均使用50ml生理盐水加入0.2g血塞通或者10mL的脉络宁或者10mgd的灯盏花素,再加入0.4g维脑路通和60mg的普鲁卡因、0.25g胞二磷胆碱进行推注,推注时间为5~10min。所有患者均每隔一日进行一次推注治疗,1个疗程为4~6次。
1.3评价指标 基本痊愈标准: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降低幅度为91%~100%,经评估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标准: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降低幅度为46%~90%,经评估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标准: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降低幅度为18%~45%;无效标准: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降低幅度小于18%,甚至出现增加。
2 结果
急性期患者的显效率为96%(48/50),恢复期患者的显效率为92.5%(49/53),后遗症期患者的显效率为72.2%(13/18)。患者的不良反应包括:3例心动过速,5例颤抖,1例一过性意识丧失。见表1。
3 讨论
脑梗死是由各种因素引发的脑组织供血减少,导致脑组织因缺血而坏死,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神经系统症状[3]。该病在老年人群中多发,导致其出现中风、偏瘫等症状,甚至死亡[4]。农村中脑梗死的发病率远远高于城市当中脑梗死的并发症,主要是由于患者对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在平时的生活中并没有注意饮食搭配的科学性,因此控制率非常低[5]。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急性期患者的显效率为96%(48/50),恢复期患者的显效率为92.5%(49/53),后遗症期患者的显效率为72.2%(13/18)。患者的不良反应包括:3例心动过速,5例颤抖,1例一过性意识丧失。准介入技术是介于保守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之间的治疗方式,利用颈动脉穿刺将合理的药物组方进行推注,保证患者的病灶处能够获得有效的药物浓度,在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还能够降低治疗的毒副作用[6]。研究中患者的不良反应包括了心动过速、颤抖和一过性意识丧失,基本都与药物推注的速度过快有关,在停药大约1~5min均恢复了正常。更重要的是,研究中并没有患者由于反复穿刺出现了再梗死的现象,因此提示该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十分理想。
综上所述,在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准介入技术进行治疗的疗效确切,患者的显效率高,且治疗费用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杰.急性闭塞性脑梗死介入溶栓术治疗与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04(21):197-198.
[2]陈耀民,周盛年.急性脑梗死的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4,12(05):389-390.
[3]苗宝旺.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技术在复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D].山东大学,2014.
[4]李生,李宝民,周定标,等.对侧颈动脉闭塞患者颈动脉成形支架置入术的临床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11,49(04):303-306.
[5]梁辉,杨期东,高小平,等.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16例报道[J].中国医师杂志,2012,07(12):1667-1668.
[6]郝强,李慎茂,焦力群,等.不符合NASCET纳入标准的高危有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颈动脉成形支架置入术治疗[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0,18(05):33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