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探索笛子“循环换气”技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笛子是古老的民族乐器,不但有其独特的风格和极强的表现力,而且在演奏技术上也是极其高超的。循环换气是一个高难度的技巧,也是笛曲中常用的一个技巧,能使笛子连续不断地吹奏较长的乐句、乐曲。
循环换气最早是唢呐的一个绝技,在上个世纪50年代被移植到笛子上,笛子运用循环换气比唢呐要难一些,因为唢呐可以鼓腮,而笛子的口风控制结构不允许鼓腮。要想掌握好循环换气方法,首先要明白循环换气的原理。人的肺活量是有一定限度的,这少量的空气显然不能使乐曲继续很长的时间,除非在吹奏乐曲的同时把气吸入肺内。但在人的生理条件上,呼与吸是对立的,互相矛盾的,因此我们要通过口腔存气,依靠咽壁压气的一瞬间的同时,鼻子偷吸一口气,这就是换气技术中最关键的地方。
换气是口腔各部分收缩,把原来储藏的少量空气压出来的一瞬间,迅速地从鼻孔吸入空气,使气流能源源不绝呼出,达到乐音不断的目的。现在详细地分析吹奏者换气的过程及操作的方法。
第一,首先口腔内自然张开、储气,颊肌、下颌肌及舌骨肌的收缩,迫使口腔中的空气呼出时具有一定的能量,可用手在下颌加一点压力,帮助气流呼出时有力量。当一口气吸到剩下60%的时候,就把气息位置提高(横膈膜以上),以缩短气的循环路程。
第二,呼、吸同时进行。在口腔肌肉收缩使空气呼出的一瞬间,用鼻子把空气吸入肺内,口腔中储藏的空气大约不到半秒就完了,所以吹奏者要善于掌握这个时机,急速吸气。一般吹奏者多采用腹式――横膈膜呼吸,因为它能迅速地把气吸入肺内,口腔放大并有意识将气含在口中。
吹奏者可以学习民间的练习方法:用一根细塑料管一头含在口中,一头插到水中吹气泡,根据上述方法练习(练习时保持吹笛的口型)。如有气泡源源不绝地出来就可以了,也可以呼吸时对着自己的手来练习,因为人的皮肤感觉神经是很灵敏的。
第三,不用乐器时能进行换气,不见得能在笛子中换气。笛子换气要比唢呐换气难得多。吹奏唢呐时气流全部进入乐器内,同时唢呐有铜片压住,使唇被控制得很紧,在换气时采用颊肌隆起,使口腔中储藏空气多一些。而笛子的音声是这样出来的:吹奏者将呼出的气流送到风门中,与风门的锐边相碰时气流就散开,发生涡旋式的运动,造成空气的疏密,也就是造成了一定的音波。据不精确的计算,在吹奏笛子时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气流进入笛内,有三分之一的气流跑到外面去了,因此换气增加了困难,特别是唇的控制。
笛子中的换气,大多数的演奏者是不采用面颊肌隆起的,因为与控制口型的笑肌有很大的矛盾,破坏了口型的正确性,影响了音色的美。另一方面,破坏了演奏者仪表上的美。
在换气的一瞬间,吹奏者唇部的控制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在吹奏高音时进行换气,如唇的收缩过紧,使风门过窄,会形成音过细或吹不响。就是由于唇的收缩,使口型有轻微的变动,而使气流进入风门的正确角度有所改变(偏上或偏下),也会吹不响或发出杂音来。
另外,在换气时演奏者应运用空气的惯性。在吹奏时呼气有一定的力量,在换气时断绝了供给气流的能源,这时乐器中气流的能源应包括两方面:一是口腔肌肉收缩所产生的,二是空气运动惯性所产生的。倘若仅仅利用口腔肌肉收缩的能量想把笛子吹响那是非困难的,往往是付出了很强的劳动而不得到应有的收获。
开始应采用单音练习,让思想集中在口腔肌肉上,最好在笛子的中音区(三指1―1),在平吹这组音中练习就好,因为中音区口型的变化比较小最容易发音。低音区所需气流比较慢,气量多,唇部松,风门大,因此在低音区换气时唇部控制是不容易的。采用高音练习也是比较困难的,因为高音所需气流速度大,故口腔所加的压力必须增大,同时风门的收缩比中音紧。
练习方法如下:
1.强弱音的练习法。
2.利用颤音换气也容易成功。因颤音是在两个音的交替中进行,所以不容易暴露换气的缺点。
3.利用指振音也是容易成功的方法之一。指振音所产生的震动与弦乐中的揉弦一样。
在旋律进行中,在二拍以上长音中的最后一拍的后半拍来进行换气是最不容易暴露换气缺点的方法之一。
吹奏者应在肺部保持一半或三分之一的气时进行换气,不然会缺气,从而造成肌肉的高度紧张,达不到换气的目的。
在开始练习换气时,吹奏者的各口腔肌肉和各呼吸器官将感到不正常的高度紧张,影响技巧的掌握和身体的健康。因此,每次练习时间不宜太久,应该跟着熟练程度增加每次练习的时间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