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民间礼俗:让更多音乐类遗产活起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民间礼俗:让更多音乐类遗产活起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项阳,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主要学术领域 :中国音乐史学、民族音乐学、音乐考古学、音乐文化人类学。曾获山东省“齐鲁乐谭”奖(1989)、厦门大学最高荣誉奖“嘉庚奖”(1990)、中央音乐学院“傅成贤一等奖”(1998)。】

项阳从自身学术领域出发,从“礼乐相须以为用”的角度着重分析了音乐类非遗的历史与传承现状,用大量丰富的实例向大家介绍了民间礼俗中非遗音乐的传承,指出民间礼俗是音乐类非遗乃至多种非遗项目的有效载体和生存空间,是中华文化大传统历史积淀的当下存在。他还用铅笔的“笔芯”和“笔杆”作比艺术本体与文化整体的关系,指出非遗的保护不能忽略文化的综合作用。

他认为,音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艺术形态,人人都可以参与。音乐具有时空特性转瞬即逝。在发明留声机前的音乐我们是听不到的。

音乐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什么特征呢?首先音声形态。就是功能的意义,有用的才能延续与生活环境有着关联。

项阳分析导致许多音乐类非遗失传的原因。比如劳动号子、拉网号子。第一,这些劳动的场景已经是表演与生存环境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二个是缺乏文化的认同。城市人口有流动性来着五湖四海缺乏文化认同。许多艺术形态都是由“乐”演变过来。当下国家的非遗有十大门类,这十类当中包含民俗等都跟乐有关系如婚礼葬礼等。精神文化的需求必须有一定的文化空间,还要有文化的认同既然是仪式他就是历史上的国家礼制。礼制中的仪式入乐。国家礼制到了民间礼制的过程就形成了民间礼俗。一定要有人活态传承。由于中国是礼仪之邦很多都是这个类型。人们认定的仪式有意义,我们现在看来许多音乐的非遗只关注他的意识形态忽略它在礼制中的整体作用。

项阳强调,必须要整体保护,就是艺术的本体跟文化整体的关系。它们的逻辑起点是礼仪。中国传统文化的礼仪分为五类。祭礼,祈福保安的意义。庆典,是嘉礼的类型。卫仪,是军礼类型。宾礼,就是热情。肃穆,是灾仪。正所谓礼乐相须以为用。

项阳认为,我们应该把握音乐类的非遗何以存在何以能够世代传承的原因。如果没有这些礼俗我们如果单独把他提出来他可能很快就消亡了。礼俗背后的意义是什么?是仪式。正是因为有用才口头传承民间礼俗是音乐类非遗乃至多种非遗项目的有效载体和生存空间。是中华文化大传统历史积淀的当下存在。善待礼俗产生文化认同,留住传统根脉,为音乐类非遗提供了不竭动力。民间礼俗让音乐类非遗活了起来。

(本刊记者李媛媛、孙毓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