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读出语文的甜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读出语文的甜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往往忽略朗读这一环节,而把大部分时间放在文本的分析上,这样就造成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语文学习枯燥,且对文本的理解能力越来越弱。实际上,朗读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不妨让朗读重新走回语文课堂,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关键词: 朗读 初中语文 角色扮演

古往今来,很多人对“读”做过推崇与肯定。朱熹曾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几遍,自然伤口,久远不忘。”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朗读教学受到不小的冲击,朗读教学中的问题日渐显现。

(一)课堂朗读时间越来越少。

在现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教学不能充分显现,即使有朗读的次数或机会,大部分课堂也只是浅尝辄止,没有落到实处。一些老师急功近利,把大部分时间放在问答环节,而把本该属于朗读的时间挤掉。

(二)朗读缺少指导示范。

老师在进行朗读指导时,进入一个怪圈:重声音形式,轻内心体验;重表面工夫,轻语言内涵。老师只要听到学生大声朗读就心满意足,不管学生读得对不对,感情是否到位。这样的课堂往往表面工夫做得很好,课堂内书声琅琅,震耳欲聋,但是什么地方该重读,什么地方该停顿,学生一无所知。还记得于漪的《往事依依》吗?还记得那个情满双眸的国文老师吗?他深情的示范朗读感染了学生,激发了学生对新文学的兴趣,这就是示范朗读的魅力。

(三)朗读缺少有效评价。

许多老师在学生朗读后,没有给予相应的评价,更没有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有些老师只要学生朗读响亮就给予好评,或者是只指正错误的读音,其余一概不管。到底读得怎么样,有什么缺点,学生浑然不知。其实,只要老师稍加点拨,学生的朗读就会更上一层楼。老师的一句鼓励,也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

事实上,朗读作为语言教学的重要一环,在语文教学中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它究竟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一)朗读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文学(语文)的学习兴趣。

苏教版语文初一下学期有一篇文章叫做《我的老师》,里面有这样一段文字:“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远看不见山,那天边只有云头,也看不见树,那水上只有海鸥……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多么有益的影响!”我被文中蔡老师的教学手段和人格魅力所吸引。她深情地吟诵诗歌,还将诗歌编成歌曲便于学生记忆,让学生不仅爱上学习诗歌,而且提高文学修养。同样的事例还有于漪老师的《往事依依》,国文老师们的声情并茂,让吟诵的诗歌深入人心。即使过了二十多年,这些诗歌依然镌刻在作者心中,无法忘怀。从中可见,朗读对于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是何等重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主要靠老师激发和调动。朗读,是老师手上最有效的工具。可见用朗读感染学生,再适合不过。

(二)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今后的听说读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叶圣陶先生说:“读文章,写文章,最好不要光用眼睛看,光凭手写,还要用嘴念……自己写了东西也要念,遇到念不顺的地方,就是要修改的地方。”很多老师认为考题中无法考查学生的朗读,因而无视朗读教学。可是实际上,很多题型都关乎朗读,如“修改病句题”、“背诵默写题”等。在最近几次考试中,我发现每次考察修改病句,学生的失分就很多,但是实际上很多语句只要多读几遍就能发现问题,这个从根本上体现出学生的语感较差。因此,让学生反复朗读才是王道。

朗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更能在口头上逐渐习惯文章的遣词造句用语,使学生自然吸收书面语言,吸收优秀作文的精华,用于个人写作。

听说读写,其实读是基础,就像造房子,只要根基夯实,就不怕房子歪斜。大量反复地阅读,有助于听说写能力的提高,坚持做这件事,必然会有所收获。

(三)朗读是提高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告诉我们读书需要时间,更需用心,是一个感性思维过程,需要用心感悟文字所传达的内容和情感。

以我听过的公开课《再别康桥》为例。老师在这堂课上先请某位学生示范朗读,而老师和其余学生则是裁判,共同评价学生的诵读情况。紧接着,第二位学生在第一位学生的基础上改进诵读,再由老师和学生评价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大家一起总结这首诗歌的诵读要求,达成共识,即朗读时的语速――舒缓,音调――低沉,节奏――轻柔。这既是对诵读提出的要求,其实在无形中又让学生初步了解了诗歌的基调。既然是舒缓与轻柔的朗诵,那诗歌内容必然是美丽柔和的;既然是要用低沉的音调来诵读,那诗歌中必然有些部分是能体现出诗人的某些情愫的。在评论与总结的过程中,学生实际上形成了自己的感性认识,并将这种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而后,刘老师又带领学生集体朗读,可能因为是公开课,学生的感情投入十分迅速,从学生的集体诵读中,我听出了他们对徐志摩的理解和对康桥的理解。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朗读这个教学手段,有目的地、合理地、有重点地加强朗读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快地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感情。因此,朗读在中学语文课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紧抓朗读这一手段进行语文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朗读作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对语文教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