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阅读理解中教与学的思维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阅读理解中教与学的思维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是这样阐述的:“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发展思维”是阅读教学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一、语文课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一)运用直观,形象认识,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指出:“思维的深刻性是指不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而是自觉地从表面现象中发展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并达到对事物的深刻理解。”儿童往往由于知识经验贫乏,表象储存量少,利用率低,影响了思维的深刻性。因此,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应利用直观教学,丰富学生表象,使之由表及里,达到对事物的深刻理解。

(1)运用图象直观

如《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学生对小壁虎的尾巴是怎样挣断的理解有困难。老师可制作“蛇咬住小壁虎的尾巴,壁虎用力一挣,尾巴就断了”的活动幻灯片,形象生动的画面使学更直观地就能理解小壁虎的尾巴是怎样挣断的。接着,老师把小壁虎断尾巴借尾巴长出新尾巴的过程再通过幻灯演示出来,学生便能深刻理解小壁虎的尾巴特点及作用,突破了教学难点。

(2)运用实物直观

如教学阅读课文《燕子妈妈笑了》一文,如何让学生较快较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呢?课前我们准备好冬瓜和茄子各一个。引导学生观察认识:①小朋友,知道这是什么?(逐个出示冬瓜及茄子)②你们仔细观察一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同?(独自观察,记在心里)然后学习课文,边学边结合用实物对照,让学生自我检查自己的观察与小燕子的观察是否相同,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样教学,使课文内容变得浅显易懂,学生记忆牢固。

(二)巧设练习,灵变通,培养学生的思维性

思维的灵活性就是善于从不同方面思考问题。如,变换角度,训练思维的多项性辨别正误,训练思维的缜密性;举一反三,训练思维的变通性。在读书练习中,把在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类似的课文学习之中。如学习古诗《赠刘景文》以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古诗方法:① 联系句子理解字词。②串解句子的意思。③熟读背诵。④概括整首诗的意思。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山行》等。

(三)狠抓阅读,高频快速,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思维深刻性和思维灵活性的集中表现。在阅读教学中,做到听话能迅速做出判断和反映,说话能迅速表达,对答如流,读写速度快,思维敏捷,效率高。(一)训练速读。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学习浏览等等。(二)引疑争论。在阅读的教学中,训练学生能及时敏捷的说出自己想说的话,简明扼要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教《小壁虎借尾巴》,当学习课文最后时,可问学生:“同学们想想看,小壁虎以后尾巴再断了,还会去借尾巴吗?”教师紧扣课文重点。引疑争论,情趣颇浓。有的说:“小壁虎还会去借的,如不去那它就没有尾巴了。”有的说:“小壁虎不会去借的,因为谁都不肯借给它。”这时有位同学站起来反驳:“刚才两位同学说的都不对,小壁虎尾巴再断了它不会去借的,因为它本身会长出新尾巴。”通过这样的设问引辩,引导学生敢想敢说,有效地训练了学生思维快速敏捷性,还可开展引导概括、开展竞赛等训练,更有效地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另外,加强实践,独立思考,培养思维的独创性。可以从观察图象、说话写话、课内外结合来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又发展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阅读理解教与学的基本思维方法

(一)分析综合法

分析,是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成简单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的方法;综合,则是把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和各种因素联结起来加以研究的方法。分析综合的阅读,依据课文的不同体裁、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但应当稳定地保持“综合――分析――综合”的程序,即从课文的整体出发,分析课文内在的逻辑联系,把课文分解成若干段落,接着分析研究课文的各个部分要点、特征与相互联系,最后又回到整体,认识课文的中心。简单地说就是“总――分――总”的理解思路。如《古井》这课怎样引导学生阅读呢?先是通读,自学生字词,初知大意。后是细读,读懂每句话将词与句放在上下文中理解,特别是那些重要的词句。如第一段的最后一句:“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平原的儿女。”这是一句既精彩而又至关紧要的话,一定要仔细理解。可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古井像母亲呢?又为什么说泉水像乳汁呢?然后在学词学句的基础上,再概括段意并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联系。这样做,就能从整体上抓住重点的句和段,理解文章的中心,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共鸣,受到启发,突现综合的理解过程。

(二)归类比较法

归类,是把事物按不同性质分门别类做出归属;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活动或从归类到比较,或通过比较进行归类,但都是建立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例如《舍身炸碉堡》一文中有两处关于枪声的描写。第一次是“嗒嗒嗒……突然,从一座桥上喷出六条火舌,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第二处是:“敌人的机枪更疯狂了,子弹扑哧扑哧打在身边,地上冒起了点点尘土和白烟。”阅读时,可把这些描写找出来。思考:作者为什么两次写到枪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只要仔细读文章,综合起来想一想,归到一起比较,就不难发现,这两次枪声都说明敌人的炮火非常猛烈,战斗的形式十分严峻。但是“嗒嗒嗒”表示因子弹没有击中物体而发出的清脆响亮的声音。“扑哧扑哧”则表示子弹击中物体所发出的沉闷的声音。子弹直接打在身边,说明的处境十分危险。通过这样归类与比较,就容易使学生认识到,两次枪声的变化,战斗形式也在变化,但更主要的是,从生死攸关的时刻仍坚持“匍匐”前进,向前“猛冲”的勇往直前的行动中,可以看出他那英勇的形象和伟大的献身精神。

(三)演绎归纳法

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由理论到确定事实的推理方法。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由事实到理论的推理方法。例如《詹天佑》一课的中心句是“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爱国工程师”,全文都是围绕这句来选择材料,展开情节的,而“杰出”又是中心句中的中心词,抓住它,能帮助我们领会全文主要内容及思想感情。以达成新知的理解过程,这就是采用一般到特殊的演绎过程;当时,清政府修筑京张铁路受着帝国主义的欺负,国内又缺乏工程技术人才,帝国主义阻挠、要挟和嘲笑,况且工程又十分艰巨,连外国工程师都不敢轻易尝试。在这种情况下,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任务”,这需要有多么“杰出”的胆识!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以及设计人字形线路的例子都说明了詹天佑作为一名爱国工程师,具有“杰出”的智慧。詹天佑身体力行,深入现场,与学生、工人同甘共苦,始终坚持野外工作,白天测路线,晚上绘图、计算,工作极其艰苦。课文通过具体生动的描写,表现出詹天佑“杰出”的高尚品质。又如《群鸟学艺》一课,写了猫头鹰、老鹰、乌鸦、麻雀、小燕子向凤凰学习搭窝的经过。可采用归纳法,归纳各种鸟的学习态度,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

(四)抽象概括法

抽象就是舍弃事物的非本质特点,抽出它的本质特点,如在课文中找中心句,在句子中找关键词;概括就是依据事物的本质将同类事物归联一起,如总结课文的中心思想。抽象概括是在分析综合、归类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的。如《美丽的小兴安岭》写的是春夏秋冬四季景色,抽取第一段“春”景,然后概括每一季节的特点,要求学生按照这样的特点,来学习夏、秋、冬三季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