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创新审读方法,彰显服务功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创新审读方法,彰显服务功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按:

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进一步加强报刊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报刊审读工作水平,从去年9月15日开始,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评选优秀报刊审读单位、审读员、审读报告活动。今年1月28日,新闻出版总署[2010]4号文件正式公布了评选结果,对全国30家优秀报刊审读单位、60名优秀报刊审读员、43篇优秀报刊审读报告予以通报表彰。本刊从这一期起开辟“全国报刊审读‘三优’材料选登”栏目,陆续刊出优秀报刊审读单位、审读员的事迹材料和优秀审读报告,供业界、学界同行学习、研究、参考。

自1990年起,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协同省委宣传部,把审读工作纳入新闻出版管理重要业务范畴,为报刊处配备专职审读干事,组建审读员队伍并全面开展审读工作。1994年,省编制部门批准设立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出版期刊审读室,核定6名编制。2000年10月,审读室独立设置,配备3名干部。2004年,该机构由科级升格为正处级,更名为陕西省出版物审读中心。

陕西报刊审读工作开展20年来,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和报刊处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协助支持下,加强硬件建设,创新审读方法,促进成果转化,重视理论研究,把审读、研究、服务结合起来,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为增强报刊管理工作力度,促进全省报刊综合质量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加强硬件建设,打牢审读工作的坚实基础

一是建设高素质的审读员队伍。审读中心现有报刊审读员120人,基本由老报刊工作者、专家学者以及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在职人员聘用组成。按照审读任务不同,分为坐班审读员、兼职审读员和机动审读员3个层次。每年都要根据全省报刊业发展情况,结合审读员年龄和知识结构,对审读员队伍进行优化调整,组织业务学习培训。目前,已形成人力资源配置基本合理的审读网络,审读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能较好地适应报刊审读工作的需要。

二是不断完善审读工作制度。1992年,陕西省委宣传部和省新闻出版局联合出台《陕西省报刊审读暂行办法》,对审读范围、主要内容、组织领导、方式要求、创办审读杂志《报刊之友》、样报样刊缴送、经费来源、审读报酬等做出明确规定,形成了报刊审读工作的基本制度和规范。2001年宁波全国审读工作会议以后,审读中心制定重点报刊审读制度、月度报告制度和审读结果通报制度,完善了每月召开重点报纸审读例会和编印《审读工作通讯》制度,用制度规范审读工作,使之步入健康运行、良性发展轨道。

三是畅通审读信息交流渠道。审读中心编印的内部简报《审读工作通讯》,是审读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自2001年以来已出147期,70多万字,指出报刊存在的问题391个。此外,还采取召开审读座谈会、下发定向审读报告、约请报刊社负责人沟通、个别交换意见及收集反馈信息等方式,与报刊社进行审读信息的双向交流。现在,审读简报和审读意见越来越受到报刊社重视,成为许多单位组织编采人员学习新闻业务或考核员工业绩的资料和依据。

四是争取审读工作专项经费。早在1993年,陕西省财政、物价部门就为新闻出版局批准了行政事业性收费许可,核定了收取报刊审读费的标准,此举在全国具有开创意义。2004年,贯彻行政许可取消省级审批的收费项目后,省局积极争取,省政府主管领导大力支持,省财政厅批准设立了出版物审读专项经费,每年度在40万元以上,为报刊审读工作提供了经费保障。

二、创新方式方法,拓宽审读工作的多种途径

早在10年前的审读实践中,陕西就探寻出“六结合”(即重点审读与面上审读相结合,综合审读与“解剖麻雀”相结合,整体内容审读与单项内容审读相结合,集中审读与分散审读相结合,面对面审读与背对背审读相结合,专职审读与群众审读相结合)的审读方法,曾在2001年宁波全国报刊审读工作会议上做过介绍,并被《中国新闻出版报》推广。

审读中心采取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审读工作,并且提出了报刊重大失误首次发现率、报刊审读品种覆盖率、重点报刊版面内容检测率等衡量审读工作质量的量化标准。根据人力、财力和审读工作的任务,主要围绕正确处理重点审读和全面覆盖的关系,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审读路子。把全省348种报刊分成重点、次重点和一般3种类型,组织协调审读人员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审读办法。一是对重点报刊实施同步跟踪审读。抓住重点报刊审读,就能把握全省报刊舆论的脉搏。每年选择20―40种报刊作为重点审读对象,由坐班审读员和指定的审读员紧随报刊出版时间同步跟踪审读,报纸每个月、期刊每三个月召开审读例会或对审读情况进行综合,写出审读综合报告,编印《审读工作通讯》,上报省委省政府相关领导和新闻出版总署,同时通报省内报刊出版单位。二是对次重点报刊分工到人审读。把介于重点与一般之间的报刊列为次重点,分工兼职审读员每人审读2―4种,以发现问题为主,无须与出版时间同步,审读报告除问题必报外,其他内容灵活自定。三是对一般报刊进行抽查审读。列入此类的报刊占全省报刊的较大比重,主要有科技期刊、高校校报、学报等。审读中心借助社会力量,与有关机构、学术社团合作,有计划地开展群众性的“大审读”活动,实现对一般性报刊的内容监督。

审读中心结合3个层次的报刊审读工作,大胆创新审读方法,使之既形式多样,又卓有成效。主要审读形式有以下几种:

形式之一,组织较大规模的专题审读战役。2001年9月、2002年7月、2003年8月,分3次对创刊于2000年8月的《新西部》杂志连续3年出版的全部内容组织开展专题审读;自2005年8月至2007年3月,对省内10市党委机关报抽5个月的完整样本、分6个专题开展审读,量化打分排序。这两次审读投入力量大,时间跨度长,审读内容多,上下互动,反响强烈,效果明显。其中10市党报审读,省委宣传部和省新闻出版局专门召开10市市委宣传部主管部长和党报总编参加的专题审读座谈会,促进地市党报整体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此类战役性的专题审读自2000年以来共组织37次,均获得了理想的效果。

形式之二,组织审读员和目标受众共同参加审读。2004年5月,组织西安欧亚学院新闻系师生选择《三秦都市报》、《西安晚报》、《华商报》一周的新闻进行比较阅评,报社人员和审读员参加,由学生发言,老师和专家进行点评。2006年8月,组织3名资深审读员和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7名大学生,对《当代青年》杂志进行专题审读;2007年7月,组织部分审读员和西北大学新闻学院7名学生对《大众文摘》杂志进行专题审读。把目标受众引入审读工作,使审读意见更加贴近办报办刊实际,也搭建起了报刊社与受众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

形式之三,配合专项检查活动开展审读。2007年3月20日《中国新闻出版报》刊登了总署将于下半年对全国期刊进行一次全面的出版规范检查的消息,审读中心立即行动,随机抽取20种科技期刊,组织审读员依据新闻出版管理相关条文,对版权页版本记录、封面标识进行专项抽查审读,将结果通报全省期刊社,并提示期刊出版单位及时动手,以规范出版行为的实际行动,迎接总署下半年专项检查。

形式之四,围绕大报名刊培育工程组织审读。2008年8月4日,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召开全省加快报刊业发展工作会议,出台《关于加快全省报刊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确定了首批陕西大报名刊培育对象。审读中心积极给报刊发展提供审读支持,对大报名刊培育对象加大审读力度。《陕西日报》推出系列专刊,《西安晚报》改版等,审读中心均及时跟进,或写出专题简报,或到报社座谈,总结其优长,指出其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受到报社欢迎。针对《女友》杂志提升竞争力的迫切愿望,组织5名审读员,自2008年9月份开始,对其每月出版的4种杂志进行全方位审读,为《女友》做大做强尽心出力,“对刊物质量和品位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

形式之五,与相关部门、组织合作开展审读。2003年2月,省记协和省新闻出版局、省广电局共同召开宣传党的十六大精神经验交流暨报纸展评会,审读中心派出5名专家,在事先审读的基础上,对《陕西日报》、《当代陕西》等27家报刊宣传十六大精神的情况现场点评,探讨把宣传十六大精神引向深入的思路。2004年以来,多次与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省报刊评论学会、省社科学报研究会合作,开展期刊审读评优、评选十佳主编、优秀编辑活动,拓展了审读功效。

三、促进成果转化,发挥审读工作的综合效应

审读中心在多年审读实践中,总结形成了“三点一线”(即审读标准、审读文本和审读结论三个点,必须构成一条直线,不能出现偏差)、“三位一体”(即要把对报刊的审读、对审读工作的研究和为审读对象服务统一起来,使审读、研究、服务成为一个有机体,缺一不可)的审读理念,紧紧把握审读工作的基本规律(即通过审读发现问题,通过研究认识问题,通过服务解决问题),努力发挥审读工作的综合效应,把审读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满腔热忱为报刊服务上,以促进报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扶持报刊健康发展。

一是把开展审读与总结宣传典型结合起来,为报刊树立学习榜样。在审读工作开展过程中,把“求疵”与“求美”并重、表扬与批评并重,在开展专题审读基础上,积极发现、总结、推介先进典型,以收示范引导之效。

2006年,审读中心发现,由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主办的《农业科技报》和由陕西农业杂志社主办的《西北园艺》杂志,自觉服务“三农”,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审读中心派专人前往调研核实,向省记协递交了《关于宣传〈农业科技报〉、〈西北园艺〉杂志服务“三农”先进事迹的建议》。省记协在《陕西新闻界》上转发了审读中心的建议函和两个报刊的事迹材料,并加编者按语予以肯定。《内部通信》《中华新闻报》《今传媒》分别刊发了审读中心撰写的有关《农业科技报》创新“三农”服务模式的经验和事迹报道。

审读中心组织对10市党报进行专题审读期间,发现渭南日报社锐意改革,抽查的前几个月报纸和后几个月报纸变化显著,质量提升很快,“判若两报”,由中心负责人带领一名担任过市级党报总编辑的资深审读员,深入报社进行调研,总结撰写了《让改革之光照亮党报品牌――〈渭南日报〉改革一年巨变的启示》的调查报告,在省内推广。该调研报告在《中国新闻出版报》以专版篇幅刊登,被多家报纸、杂志和网站转载,被《中国新闻年鉴》收录,并获得陕西省委宣传部2007年度全省优秀调研成果奖。

二是走出机关面对面审读,以贴身服务促进问题整改。为有效解决拿着样本背靠背审读,许多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难以了解的问题,审读中心采用上门面对面审读座谈交流的方式,选择那些勇于改革、锐意创新、搏击市场、对审读有内在需求的报刊,为其提供审读支持。最典型的是对《华商报》的审读,平时列入重点同步跟踪,月度审读报告中关于《华商报》的亮点和存在问题,都占较大篇幅。有计划地集中较长时间、较多力量,对《华商报》进行集体“会诊”式的专题审读,自2002年以来就组织实施了多次。上门面对面审读更加讲求针对性。2008年针对该报用新闻包装广告的问题,两次上门共学法规、力陈利害,提出“媒体作为社会监督者自己也要受监督”,座谈交流以《事业鼎盛之际更应敬畏法律》为主题的审读意见,使报社接受批评,不惜蒙受几百万元的经济损失,采取一系列措施,杜绝“新闻广告”。2009年配合报社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派出连续6年分工审读《华商报》的资深专家,作了题为《对主流大报品格的几点思考》的长篇辅导报告,被报社称赞为“诤友”。仅2008年以来,就先后组织审读员到《华商报》《西安晚报》《榆林日报》《商洛日报》《安康日报》上门审读7次。报社从中尝到了甜头,提高了自觉接受审读和运用审读成果的意识,使经验和成绩得以巩固和发扬,使问题得到积极整改。

三是与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合作,以审读促进报刊产业健康发展。针对报刊转企改制、面向市场求发展的实际,拓展审读功能,由促进报刊提升质量向推动产业发展服务。2008年8月,由审读中心具体组织实施,陕西省新闻出版局首次联合省工商局,对全省72种经营广告业务的科技期刊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广告专题审读,以两局联合下发文件的形式通报了审读结果,重点分析了科技期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科技期刊广告业发展的建议,并总结推广了5家期刊社的先进经验。这次专题审读贯彻边审读边整改的原则,20多家有不同程度违规表现的期刊社积极规范广告内容和形式,8家未持有效证照从事广告经营活动的刊社也随即补办了相关手续。

审读中心长期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了广泛的理解和支持。多年来,省委宣传部一年一度的总编台长培训班上,通报审读中心审读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陕西省记协召开的各种研讨会,多次安排审读中心作专题发言。省记协的刊物《陕西新闻界》每期转登审读中心编印的审读简报,发至全省各新闻单位,并交流到外省记协。这一做法已持续好几年。越来越多的报刊社认同并支持审读工作,主动要求将他们的报刊纳入审读。2008年至今,《华商报》和《西安晚报》分别派一名分管报纸质量的部门负责人,参加审读中心的月度审读例会,听取审读员原汁原味的审读意见,并及时沟通有关情况,使审读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

四、重视理论研究,助推审读工作的质量提升

开展报刊审读理论研究,是做好报刊审读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也能给审读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注入强劲动力。陕西报刊审读之所以20年坚持不懈,取得显著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在大力开展审读实践活动的同时,注重对审读规律的理论探讨,提升了审读工作的层次和效益,推动了审读工作的创新发展。

陕西审读工作起步之初,就创办了《报刊之友》杂志,开辟 “报纸经纬”、“期刊纵横”、“专题阅评”、“个案评析”、“审读之窗”等栏目,一方面刊发优秀审读报告,另一方面组织审读员开展审读研究,结合工作实际从理论上梳理报刊审读的规律和特点,对报刊审读的内容、性质、对象、作用、方式方法、队伍建设等,对“审”与“读”的关系等进行比较分析,初步探讨了审读的功能、原则、机制等问题,提出了构建“报刊批评学”、构建“审读学基本体系”等问题,于2000年4月结集出版《报刊审读初探》一书,梁衡同志作序并肯定该书“具有拓荒的性质,它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2003年以前的12年间,《报刊之友》刊登审读员和读者针对全省报刊的审读报告和阅评文章六百余篇,发表对报刊审读工作的理论探讨文章130多篇,成为全国唯一以报刊审读为主旨的公开刊物。2004年划转主办主管单位并更名为《今传媒》后,办刊宗旨有了调整,审读中心参与联办,延续了审读刊物的血脉,把原来的“报刊批评学”上升为媒介批评学,专门设置“审读、阅评报告”、“媒介批评与审读探索”、“媒界人生”等专栏,刊登省内外报刊审读动态、经验、审读文章和优秀审读员事迹逾200篇,其中报刊审读与媒介批评的研究文章有50多篇,还多次组织开展了有关研讨活动,搭建起了面向全国业界学习、研究和交流的平台。2007年6月中国传媒大学雷跃捷教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媒介批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1世纪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材)一书中,高度评价《今传媒》网络版:“针对报刊的批评,最典型的就是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新闻出版局主办的《报刊之友》(现改为《今传媒》)网络版,它于1999年开设‘报刊批评学’栏目,开展有关报刊审读和媒介批评学理论的研究,如今经过对栏目的进一步完善,这个网站更加突出了报刊媒介批评的特色,彰显审读刊物的个性,关注报刊批评案例实践。”

陕西报刊审读开展20年,有许多成功的案例和创新性做法,审读中心注意对其积累并吸纳兄弟省(区)的新鲜经验,组织审读员进行研究、梳理和理性提升,使其成果成为指导审读实践的“利器”。2007年至2008年期间,组织审读员结合开展专题审读的诸多案例,围绕专题审读的理念、操作、意义、价值等进行探讨,总结提高,增强了运用这一“重型武器”助推陕西报刊健康运行、繁荣发展的信心。在此基础上,筛选出26个典型案例,汇编出版了《媒介批评的实践与探索――陕西省报刊专题审读案例选辑》一书,受到省内管理部门、审读员和报刊社的肯定、认同,也收到良好的社会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