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阅读效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提高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阅读效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语文教学旨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从如何高效预习、阅读方法指导和形成独特感悟三个方面谈了如何提高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阅读效率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小学 高年级语文课堂 阅读效率

笔者常听到有不少高年级老师抱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阅读效率低下,而学生阅读效率低下往往会影响教学进度,导致教学目标无法达成。新课标中对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提出了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如何才能达到这一要求,如何才能提高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阅读效率,笔者根据自己近年来教学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高效的预习是前提

在高年级课堂教学中,如果仍要花一定的时间来让学生熟悉课文,解决字词长句,势必很影响阅读效率。熟悉课文主要依赖于课前预习。预习分为课内预习和课外预习两种,高年级的预习,主要以课外预习为主。教师应该对学生提出所有课文预习的统一要求:能借助字典词典自学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能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能提出疑难问题。还要针对每一具体课文提出个性化的预习要求。在新教育理想课堂的理念中,预习就是面对特定的问题进行思考,尝试解决,独立完成一个学习的过程。预习既然是要独立经历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那么它涉及的内容、面对的焦点,就不应该只是传统观念中认为的把课文读几遍,学习生字词语,标上段落序号,做出适当的批注圈画等一些基础性任务,还应该紧扣文本重难点,直指教学目标,针对主要教学内容,涉及文本内容及表达方式设计预习作业,引领学生完整而系统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学生在预习中就能抓住学习的重难点,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可以大大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减少预习的盲目性,提高预习的效率。

课堂上要有独立检查预习的板块,预习检查要贯穿教学始终,对教学预设及时调整,进一步明晰教学的重难点,明确课堂教学的着力方向,力求效益最大化。

二、正确的方法是保证

语文教学旨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该怎样指导学生阅读呢?首先教师应该有大局观,教学之前,对整本书的编排与内容有宏观的了解。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进作品情境,感悟作品的人文精神,要求学生“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据此,本文结合语文教学实际,就如何对学生进行具体的阅读方法指导作一粗浅的探析。

1.朗读法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训练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能使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记忆与理解,增强语感,并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说话能力。例如,《卢沟桥烽火》这篇课文感情强烈,语言精炼,很适宜指导学生朗读。文章在写我军与日军交战场面时,用枪声、炮声、喊杀声组成了一幅惊心动魄的战争画卷。学生在朗读中可以学习文章的语言和写作特色,深入体会日寇侵略罪行及丑恶嘴脸,激发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又如,《长江之歌》一文,语言优美,韵律和谐,既表现了长江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这么一篇语言优美,形象生动的文章,其美感须经反复朗读才能体味,读得顺口,读得流畅,读出感情,体会才能真切,感悟才能深刻,充分体会作者对长江的热爱、眷恋之情。

2.提问法

课堂提问是开启学生思维闸门的一把钥匙。提问法要求在教师指导下,以问题为核心,通过学生不断地阅读课文,来分析、研究、解决问题。课堂提问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问不能太碎太杂,切忌“满堂问”,为此,教师设计问题要找准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就如一篇文章的线索一般,既单一明晰,又可串联全文,能开启学生心智、引发其深层的多向的思考和探析。如《夜晚的实验》中“斯帕拉捷为了弄清蝙蝠夜晚飞行的秘密共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猜想、方法及结论各是怎样?”《螳螂捕蝉》中“大臣和少年各采用什么办法来劝说吴王的?劝说的结果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等等,这样的问题既立足于文本,又调动了学生,还可从这些问题生发出枝蔓问题,使课堂变成丰满。学生顺着问题思考下去,既能深入了解课文的主旨,又能培养自身的探索精神,对文本进行深入探讨,一堂课有这么一两问就足够了。

3.讨论法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小组讨论教学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形式,运用得好,能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进而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在教学中教师可进行这样的情境设置:文章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还能不能写得更好?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让他们结合提问、练习,展开小组讨论,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在激烈的争论中去阅读,在阅读中解决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强化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习效果远远优于传统的讲读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切不可学生的思路刚刚打开就草草收场,使“讨论”流于形式。

三、独特的感悟是目标

“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并不是教得越多、越全、越广就越好,学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感悟才是他对文本完全理解的标志。教师当删繁就简,削枝去叶,抓住重点段落,精读感悟。重点段落主要指描写精彩的段落、中心突出的段落、表达特殊的段落,如过渡段、中心段。精读感悟就是把重点段落读熟读透,学生在反复朗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咬文嚼字反复吟咏、体味文本内涵和文字意蕴,使学生读有所悟,读有所获。阅读感悟要忌琐碎。要提倡整体感悟,做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抓住关键词来切入。我在教学《军神》一文时,先让学生结合解题,指点他们区分文章是写人还是记事;接着让学生朗读课文,画出沃克医生赞扬(刘大川)的句子;最后分析课文,为什么说他是一块钢板,是一位军神?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我还引导学生进行重点感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关键之处,反复品味,把感悟活动引向深入,使学生会意、入情、悟法、明理。

总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训练,去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水平才能得到发展,语文课堂阅读效率也才能真正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