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冠心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基础治疗干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讨对冠心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13年1月到2014年10月收治的冠心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中选择120例,根据入院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心内科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牙周基础治疗联合心内科治疗的方法,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牙周变化情况和炎性介质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牙周菌斑、出血、附着丧失和牙石等指数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慢性牙周炎;冠心病;牙周基础治疗;研究
牙周炎是由细菌或毒性物质引起的炎症反应之一,也涉及到因宿主反应过度而引起的组织破坏,目前成为了成年人失牙的首要原因[1]。存在持续炎症的牙周组织有可能会成为细菌及其产物、炎症和免疫介质储库,进而诱发相关系统性疾病。由细菌及病毒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与冠心病发病存在着紧密关联,炎症因子在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我院2013年1月到2014年10月收治的冠心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中选择120例,作为本次探讨对冠心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的效果的研究对象,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具体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的120例患者均符合冠心病伴慢性牙周炎的诊断标准,均无牙周基础治疗史。按照120例患者的入院顺序,将患者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25~50岁,平均年龄为(38.46±3.45)岁,冠心病伴慢性牙周炎病程3个月~3年,平均病程为(14.3±0.8)月;对照组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27~48岁,平均年龄为(34.88±4.37)岁,冠心病伴慢性牙周炎病程2个月~4年,平均病程为(17.4±1.2)月。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牙周指标和炎性介质水平均无明显差异,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程、性别及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备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在治疗前后组织对两组患者进行牙周、血清水平和炎症介质指标检查。两组均在治疗4个月后采用同一方法检查患者的全口牙周,详细记录牙周菌斑、牙石、出血、附着丧失和缺牙等指数。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血液标本采集,均在早晨进行空腹采血,统一抽取静脉血8mL,离心分离血清后将血清密封在无菌试管中。主要检测指标包括血清中的血脂水平(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及低密度脂蛋白)和炎症介质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2]。
对照组只采用心内科治疗方法。按照常规的心内科治疗程序,结合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临床特征,主要采取降脂和控制血小板聚集、血管扩张和β受体阻滞等措施。
观察组患者采用牙周基础治疗联合心内科治疗的方法。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牙周健康知识宣传和卫生指导,详细告知患者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用药禁忌,辅助患者转变不良生活习惯;采用龈下刮治、龈上洁治与根面平整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过程中,在主治医师的指导下给予相应的镇痛措施;治疗后给予替硝唑口服,0.5g/次,以3次/d的标准服用。此外,给予复方氯己定含漱液,一天含漱两次,每次2min[3]。
1.3 疗效判断标准
①牙周指标: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治疗4个月后牙周菌斑、出血、附着丧失和牙石等指数。②炎性介质水平: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4个月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三项指标的指数。
1.4 统计学方法
针对上述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运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统计方法以 t 检验及χ2检验为主,对比以P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冠心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指标。
对比情况见表1。治疗后观察组的牙周菌斑、出血、附着丧失和牙石等指数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注:*表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牙周指标对比,P、t值为其统计学检测结果。
2.2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炎性介质水平变化情况。
对比情况如下:治疗4个月后观察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指数分别为5.58±1.03,6.77±0.74,39.85±3.62;对照组的各项指数分别为8.21±1.43,12.34±2.57,55.32±5.68。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炎性介质水平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来的医学资料表明,牙周炎患者的炎性或其他免疫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动脉粥样硬化则是冠心病病理的构成基础[4]。血小板活化因子通过激活作用聚集成为血栓,在血管壁上附着,最终形成了粥样斑块。作为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牙周炎可作为心血管类疾病独立性质的危险因素,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并加速了斑块破裂的进程。尤其是存在着持续性炎症反应的牙周组织,有可能会作为细菌及其产物的储库,与患者的器官和全身系统发生相互作用,诱发相关的系统性疾病[5-7]。
目前的牙周基础治疗主要是在口腔健康知识指导的基础上,进行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的方法,通过去除附着于牙周组织上的菌斑与相关的毒素、病变组织,控制局部炎症,进而控制由局部炎症反应u引起的全身系统疾病的发展[8-9]。
本研究结果表明,联合牙周基础与心内科治疗,治疗后观察组的牙周菌斑、出血、附着丧失和牙石等指数的下降幅度要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李.牙周基础治疗前后冠心病伴牙周炎患者血清白介素-17、白介素-18及血脂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D].青岛大学,2012.
[2]张雪,张忠提,贾兴亚等.冠心病伴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前后血清、龈沟液中PAF水平变化[J].山东医药,2015,04(11): 73-75.
[3]陈旭.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伴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22(07): 1504-1506.
[4]沈国函.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合并冠心病的老年患者IL-8、IL-10水平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12.
[5]陈群,吴S,骆凯等.冠心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基础治疗干预研究[J]. 广东牙病防治,2009,05(11): 519-522.
[6]肖燕,刘冰,朱娟芳等.牙周治疗对伴慢性牙周炎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循证医学分析[J].口腔医学研究,2015,04(03): 242-246.
[7]Wei-Dong Leng,Xian-Tao Zeng,Yong-Ji Chen,Zhong-Qun Zhan,Yong Yang. Periodontal disease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A meta-analysis based on 38 case-control studies[J]. World Journal of Meta-Analysis,2013,01: 47-56.
[8]Hideki Ehara,Ritsuko Yamamoto-Honda,Hiroji Kitazato,Yoshihiko Takahashi,Shoji Kawazu,Yasuo Akanuma,Mitsuhiko Noda. ApoE isoforms,treatment of diabetes and the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J]. World Journal of Diabetes,2012,03: 54-59.
[9]Ruijian Li,Panpan Hao,Yuguo Chen,Yun Zhang. Association of cystatin C level and cardiovascular prognosis for patients with preexisting coronary heart disease:a meta-analysis[J].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4,Z1:539-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