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启发式教学的智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启发式教学的智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我国教育发展面临着多方挑战和威胁。教育发展的理念、方式、方法及路径的选择,成为影响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方向问题。重视我国数千年优秀教育文化传统的价值,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当今时代变革的关键时刻,具有重要的意义。

启发式教学是以我国孔子为首的历代教育家集体智慧的结晶,贯穿中华民族悠久教育史的全过程,是我国优秀传统教育理论的精华。但是,当前的教育并没有真正发挥启发式教学的应有作用,没有真正体现启发式教学的教育智慧。具体表现如下:一是认识不到位,往往认为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教学原则,而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难以操作;二是“启”与“发”脱节,教师只重视“启”,只注意“启”的方式方法,忽视了学生的“发”,不注意学生“发”的时机与状态;三是忽视“发”的个体性,因为启发式教学中的“发”,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是有差异的“发”,是生动活泼的“发”,而不是全体学生步调统一的“发”。

启发式教学在强调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达到愤悱的基础上,教师适时适度启发诱导,从而达成教学目标的独具特色的教育范式,集教学思想、方法、原则与策略于一体,体现以学论教,实现教学相长,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教学智慧体系。

一是自求智慧。启发式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建构一种自主学习、自求自得的场域。通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主发现问题,独立思考,从而解决问题。在颜渊问“仁”时,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强调为仁是依靠自己主观努力追求的一种自主自觉的道德行为。自求智慧特别重视思的作用,重视独立思考。如孔子说“君子有九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中未见孔子的长篇大论,记载的都是孔子对弟子思考结果的简短的证实、点拨和生成之语。孔子以自己的德行学问,成为学生人格的仰慕者、思想的追随者,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让学生自思自悟。

二是愤悱智慧。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曾云:“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难成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意思是说,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观察、调查、研究学生,当学生心求通而不通、口欲言而说不出时,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敏锐,老师只要略加点拨指导,即可意开词达。愤悱智慧特别重视问题的价值,《论语》有丰富案例,如“问君、问孝、问政、问仁、问礼、问为邦、问行、问成人”等都是由学生发问、孔子应答的。愤悱状态是学生主体(内因)与教师主导(外因)最佳结合状态,是启发教学的最佳时间点。要精心设计问题,给足思考问题的时间,把握愤悱的时机,让学生在学问思辨的愤悱之境域中得到启悟。

三是诱导智慧。《学记》:“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意思是说,教学的最好方式是诱导。办法是引导而不硬牵着走,严格要求而不强制压抑,指出学习的门径而不包办代替。“和”指氛围和谐融洽,“易”指没有畏难心理而轻松学习,“思”指会思考学习。师生情感氛围融洽(乐学),学习没有畏难心理轻松生动(学会),使学生更好地开动脑筋思考学习(会学),这样才算善于诱导。诱导智慧的最高境界是“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即老师善于有步骤地诱导学生,用各种文献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又用一定的礼仪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使学生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

四是反复智慧。愤悱诱导之后,要重视举一反三,如果“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说明学得不融通,不能触类旁通,不能温故知新,不能知行合一,不能始终如一;学得不牢靠,学问不能复,道德不能复,志向不能复、情意不能复。反复智慧强调方法的迁移,能够由一及三,由今及后,由此及彼,由近及远,授以鱼便能知渔能渔会渔。反复智慧的最高境界是“善教者”用“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语言就能“使人继其志”。

自求智慧强调启发学生自主思考,愤悱智慧强调启发的契机,诱导智慧强调启发的技巧艺术,反复智慧强调启发的方法迁移。但这并不能涵盖启发式教学智慧的全部。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思想,博大精深,也是一种教学策略体系,科学实用而优美。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是启的施教主体,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发的学习主体,起主体作用。继承启发式教学智慧,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教学活动沿着“启―发―启―发……”形式有序地交替进行下去,使课堂结构合理,教学过程流畅,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融洽的协作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