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夸美纽斯的“泛智”教育思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夸美纽斯的“泛智”教育思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伟大的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他的泛智教育思想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泛智教育思想的积极性在于关注“弱势”,教育目的关注现世;但也具有局限性,宗教色彩浓厚等。

关键词:夸美纽斯;“泛智”;普及;世俗;公共

中图分类号:G4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0-0201-02

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伟大的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他的一系列教育著作,都对后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大教学论》一书,更是西方第一本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在教育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泛智教育思想可以被视为其思想体系的核心。

一、“泛智”教育思想概述

作为其思想体系的核心,夸美纽斯的“泛智”教育思想涵盖在其他所有的作品中,并主要表现在其《泛智学导论》、《泛智学校》以及《大教学论》一书的部分章节中。其中《大教学论》开篇的那句“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更可以认为是“泛智”教育思想精髓的体现。

他的“泛智”思想直接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育内容的广泛化,即要求人们掌握这种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二是教育对象的普及化,即要求这些知识被一切人们所掌握。笔者认为,还间接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育目的宗教性与世俗性的综合,即教育对象的普及与内容的广泛性形成的教育目的,不仅关注永生也关注作为过程的现世生活。二是教育实施的公共化,即教育对象的普及与内容的广泛导致对教育的实施需要有公共化。

(一)教育对象的普及化

夸美纽斯明确提道,“不仅有钱有势的人的子女应该进学校,而且一切城镇乡村的男女儿童,不分富贵贫贱,同样都应该进学校。”[1]由此,他所提出的“泛智”教育对象的“一切人”,至少包含有以下两方面。

第一,教育对象不论身份地位。夸美纽斯十分不满当时只有极少数人才能接受教育的现状,因此他要求学校向全体人们开放。在他看来,上帝创造出的人,都有着相同的目的,就是“成为人,成为一种理性的动物,成为万物的主宰及其造物主的形象”[1]。人都是上帝所创造的,并且上帝对人毫无偏袒,因此剥夺一部分人受教育的权力是对上帝的不敬,这就为教育对象的普及提供了前提和保障。另外,成为人的目的,并没有因为出身的所谓高低而产生变化。因此,所有对象不论怎样的身份地位,都应受到教育。

第二,教育对象不论性别。传统认为,女性不仅体力上不如男性,而且在智力上也比男性差。所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社会将女性视为“弱者”的存在。即使智慧如柏拉图,也在感谢神■的恩惠创造他是个男人,而不是女人[3]。所以当时普遍认为,让女性接受教育是一种浪费。但夸美纽斯提出不让女性受教育是没有充分理由的。因为“她们也是按照上帝的形象造成的,在上帝的仁慈与未来的世界里面,她们也是有份的”。

另外,在《大教学论》中,他所提出的受教育对象的普及,还暗含以下两点。

第一,教育对象不论“智商”。在他看来,即使有的人天资并不聪颖,但并不能因此不让他们接受教育。因为在他的思想认识中,每个人都可以从教育中获得帮助,从而更好地享受现世的生活。有些人即使在某方面有所欠缺,但是在其他方面却有特殊的表现。所以不能将那些看上去较为愚钝的学生拒于学校门外。

第二,教育对象不论年龄。除一般强调的儿童青年以外,夸美纽斯“泛智”教育的对象,还包含有其他各年龄段的人。为此,按年龄从小到大,他设计了从胎儿学校(婴儿期)到老年学校的七级学校。其中的时间跨度涵盖了从人的出生直至老年的整个过程,体现教育对象普及的同时也一定程度地暗含终身教育的雏形。

(二)教育内容的“周全”

夸美纽斯对旧教育中几乎以《圣经》为唯一教育内容的现象极为不满。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悲惨地丧失了一生一世最甜美的青春,把生气勃勃的青春浪费在学校的无益的事情上面”[4]。因此,他决定建立一种“周全的教育”。

这种周全的教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博学”、“德行”和“虔信”,与此相对应分别是“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教育、道德教育以及教育。其中“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关注的是人的现世生活过程,而并不是单一的“永生”。这也印证他“泛智”思想中所提的“一切事物”。这种“百科全书”主要体现的是一种整体感的统一。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事物,促进现世的生活。

(三)教育目的的世俗倾向

夸美纽斯虽也认为教育目的应是为来世生活做好准备的,但这需要通过更好地促进现世生活的途径来实现。因此,也体现出一种世俗的倾向性。

“泛智”思想与生活的相关性体现出教育目的的世俗性。这与其他一些也主张教育普及的有宗教背景的教育思想家有所不同。他们虽然也主张学生要识字,要给予更多的人以教育。但却是期望通过教育,使学生通过识字从而更好地理解《圣经》、理解上帝。而在夸美纽斯的思想体系中,教育所要教给一切青年人的一切事物是要与生活相关的。这种与生活的相关性,便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德行和信仰,以便享受现世的生活,同时也为永生做准备。这种关注现世、关注人类生活的教育目的,相对于单一的永生准备及宗教目的而言,已经包含有了世俗的倾向。

(四)教育实施的公共化

“泛智”思想要求教育必须公共化。因其主张的是一种普及的教育,而非极少数人才能享受的贵族教育。那么这种“泛智”教育就必须采取公共化的教育实施过程予以保障。因为只有在公共的学校条件下,才有可能对知识资源汇总,并确保每个学生获得共同的教育。

班级授课制促使学校教育实施的公共化。与早期贵族教育的形式不同,学校教育在对象普及的情况下,需要有其自己的形式以保证更多的人可以受到相同内容的教育。这种对教育高效率的追求,催生了班级授课制的形式。这种较高效率的新型教育形式,在较好地保证青年人受到共同教育的同时,也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公共化。

二、“泛智”思想理论来源

夸美纽斯被称为“欧洲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位教育家,同时也是资产阶级新时期的最初一位教育家”[3]。造成他这种思想的来源,是其所处的社会和历史环境造成的必然结果。

(一)时代背景

在夸美纽斯生活的年代,世俗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已经有所发展,但并没有达到能够摧毁旧的生产制度的程度。同时,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市民阶级的愿望也开始以各种形式表达出来,但同样也没有形成足够强大的势力。新的政治经济条件为思想的解放和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作为一个思想先进的学者,夸美纽斯的思想必然会对正在起步的新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有所关注。这种关注,主要体现为他思想中世俗的倾向,以及对市民阶级愿望的表达。

“泛智”思想引出的教育目的及教育实施,表现出其世俗性的倾向。第一,教育目的不再只是关注终极目标、关注今生之外的永生。而且也将现世生活的幸福,从原先单纯的过程转化为一种目的性的追求,这便是一种世俗的倾向性。而这也正是与新兴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第二,教育的实施不同于以往的精英贵族的家庭教育,而是需要共同的学校教育,这就必然引发最大的世俗政治共同体――国家的参与。国家作为最高的政治共同体,同时也掌握着最高的权力,从而控制着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所以,国家作为学校背后的主要参与者,是客观事实决定的。

“泛智”思想所反映的是市民阶级的愿望。对一切市民,无论其身份地位,都要进学校受教育的要求反映出市民阶级对受教育的渴望。这市民阶级冲破了中世纪宗教的极度束缚之后,转而显现出对世俗权利的追求。而教育,正是他们追求的若干权力中的一部分。

(二)宗教思想

作为一名神学家、一位基督教的牧师,夸美纽斯的思想受其的影响从他著作中大量的宗教用语中,便能够明显感知。

教育对象的普及化来源于宗教中人人平等的思想。基督教中,上帝造人、人人平等的想法是其教义中基本的一部分。而正是这一部分,引发了夸美纽斯“人人受教育”的思想。

“泛智”思想有关教育内容的观点,来源于新基督教思想中对人性的高度关注。对人性的关注,在于不仅关注人的永生,而且关注人之为人的这一世。而关注现世,是要关注现世中人的生活。为了使人更好地在现世生活,就需要一种“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内容。

(三)其他理论来源

教育对象的普及来源于人文主义思想。人文主义思想中,最重要的内容是以人为中心,要求一切以人为本。强调人的自然本性、人的生活价值、自由意志、世俗生活和世俗教育。人文主义者强调现世生活和尘世的享乐[4]。教育对象中提出“人人受教育”。尤其是提出女性受教育以及天性不足者也能受教育的观点,是受到人文主义思想很大影响的。

教育对象的普及以及教育实施的公共性来源于其民主主义的思想。民主主义强调一种现世的平等公平,同时也关注一种世俗的普遍。而“泛智”思想,几乎是全部体现出民主主义的思想。教育实施的公共性也同样体现出这种民主主义的思想。

(四)个人的实际经历

夸美纽斯自己的教育经历,使他对已有的学校教育产生了强烈的反感。他认为不管是哪类学校,都存在许多弊病,因此萌发出立志改革教育的思想。

“泛智”教育中教育内容的广泛性来源于其自身经历。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意识到走出校门,却发现自己并没有学到真正的学问,并因此浪费了大好的青春。所以,他提出教育的内容不再仅仅以单一的《圣经》为内容,而是要追求“博学”、“德行”和“虔信”。并且提出“博学”是一种整体广泛的知识体系,享受现世的幸福。

“泛智”思想中的部分保守性以及某些观点在宗教与世俗的矛盾,来源于其自身世界观的矛盾。一方面,他主张世俗的权利,表达出对市民阶级要求权利的同情;另一方面,他又运用了大量的宗教学语言,并且从宗教的角度对事物进行分析。并且,如“女子受教育”的某些论述,仍旧反映出宗教对他思想深刻影响。

三、“泛智”教育思想的评价

(一)思想的积极性

作为一位重要教育思想家的核心教育思想,夸美纽斯的“泛智”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教育对象上关注所谓的“弱势”。在教育对象的普及化中,他提出诸如女子受教育、天性不足的人受教育的观点。这些观点相对于原来宗教思想中的“原罪论”等观点,体现出对人性的重视。

教育对象的讨论体现出思想的前瞻性。在他的“泛智”思想体系中,具有一些之后先进思想的雏形。比如,他在讨论关于教育对象的“天性智力”方面的论述,意识到了有的人在这一部分天性不足,但却可能在其他方面有特殊表现。这可以算作是如今进行的特殊教育以及“因材施教”的雏形。再比如,他设计的从婴儿时期到老年期的七级学校,便已具有了当代终身教育的影子。

教育目的开始关注现世。作为一名神学家,夸美纽斯的思想自然深受宗教的影响。虽然他仍旧十分关注人的永生,但也对现世的幸福予以重视。比如他所提出的广泛的教育内容中,宗教的“虔信”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并且还提到了对于现世的“博学”的教育内容。而且,他主张“人人受教育”,是为了使人更好地体悟现世的生活,从而再去为完满的永生做准备。而不是忽视现世,全部为实现永生的终极目的。

(二)思想的局限性

由于受到诸如时代背景、宗教以及自身经历等多方面的影响,夸美纽斯的“泛智”思想也并非是完满的,它也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第一,思想的宗教色彩极为浓厚。虽然他的思想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世俗倾向,但从小的宗教经历,还是使得他的思想中存在一种较为浓厚的宗教神秘主义色彩。比如他在论述自己观点中,大量地运用宗教学的用语。

第二,其“女性受教育”的思想仍具有较强的保守性。虽然他提出让女性也进入学校接受教育,但是他自己也明确提出对待女性不能与男性相同,不能把知识没有“辨别”的教给她们。而这种“辨别”,并不是那种去粗取精的甄别,而是一种筛选。只留下那种能够学到“德行”与“虔信”的内容,将与现世生活最息息相关的“博学”剔除掉,这说明他的思想中的保守性还是很强的。

参考文献:

[1][捷]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15.

[3]吴式颖,任钟印.外国教育思想通史:第5卷[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228.

[4]高潇潇.夸美纽斯教育思想来源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2):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