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及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及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如何更好地、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为教育教学活动搭建一个信息平台,提升教学质量,让课堂变得五彩缤纷而又趣味盎然,教师如何结合学科的特点,做到以人为本,在教学实践中科学而合理地使用,提出措施:高效利用网络,促使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变简单追求多媒体的参与为适时适度、科学地使用;多媒体的使用要紧密结合语文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

关键词:特殊教育;语文;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0-0203-02

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谁能把多媒体等信息技术与教育真正结合起来,谁就能抢占教育信息化的制高点,谁就能处于优先发展的地位。在新的形势下,特殊教育学校把信息技术纳入到学校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当中,开展实践教育与创新教育,构建学校信息化教学模式。从教学的实践看,多媒体计算机以其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等特点,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它在处理图文、动画、视音频等方面的优异功能和出色的表现,博得了广大师生的青睐,优化了特殊学校语文课堂教学,显示出不同凡响的教学效果。

一、优化课堂教学,让学习活动生动有趣

1.完美再现课文,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尽显魅力

听障学生由于生理方面的缺陷,导致了主要依靠视觉来接受外界的信息。由于长时间地依靠视觉,极易造成视疲劳。枯燥乏味的文字,又很难让学生的注意力维持长久。而凡富有成效的学习,都必须对学习的材料产生浓厚的兴趣。根据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借助多媒体课件声、图、象、文结合的整体性特点及所展示的流动的形态和强烈的色彩,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无意注意。营造的情景也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思维活动,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起来,学生的兴趣也被激发出来,并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探求新识。听障孩子、智障孩子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会自觉主动地学习,注意力高度集中,弥补了注意缺陷,达到突破教学难点、启迪学生思维、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例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教学时,课件中,美丽的珊瑚、威武的龙虾以及飞翔的海鸟把学生带到了祖国南大门,课文的情境再现于眼前,直观形象的图像让学生像在海底周游一般,从而完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主动探究发现,“课件”引导玩中学

新的《课程标准》对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识字提出了“学会”和“会认”两种不同要求,体现了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特点,这有利于学生尽快、更多地识字,为尽早进入阅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为了增加孩子的识字量,并把识字作为一种乐趣,我们制作了适合他们口味和特点的游戏化课件,在有意义、有情趣的“玩”中学词识字。在识字课上,教师设置游戏、竞赛的环节,寓教于乐,如在课件中,一棵苹果树上结满了苹果,但是树上的每一个苹果里都写有一个偏旁或者一个字,只要学生到前面来按动鼠标,选择合适的两个苹果来组成新的汉字,树上的苹果就会掉到下面的筐里。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都要求到前面来操作,学习积极性很高。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没有任何兴趣和仅靠强迫维持的学习会扼杀学习的热情,这种学习是不会维持长久的。”识字教学亦是如此,因为低年级学生自制力较差,往往凭兴趣学习,所以,在教学中,改变单一、枯燥的学习方式,在识字时,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去探究发现,学生不仅爱学,而且乐学,乐在其中。

3.利用多媒体,轻松学语言

听障孩子在学习语言及交流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缺少句子成分或成分颠倒等语病。然而,他们却很难发现这些。而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活泼的环境,来帮助他们纠正自己的语言错误,并实现人机交往,引导他们学会像正常人一样使用语法和正确地沟通表达。例如一年级教材“认识水果”一课,在了解水果名称的基础上,可以让有残余听力的学生练习听辨词语,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用鼠标选取小喇叭说的是哪个词语,如果答对了画面上的小人会高兴地鼓起掌来;如果错了,小人就不动。学生可以反复练习操作。其次,在充分考虑学生思维特点的基础上,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多媒体对具体形象的画面展示,让学生及时地进行抽象概括,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另外,还可以通过课件,展示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思维意境,培养学生利用残余听力聆听声音及感知声音的能力,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听力评估:让学生感受各种乐器的声音,并正确进行听辨练习,如钢琴声、鼓声、笛子声……开始有的学生听不清楚,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能准确分辨。这个课件的好处是图画与声音是同时出现的,让听障学生一下子就知道自己听到的声音是哪一种乐器声,然后再进行分辨,最后还能统计出自己的分数,直观形象而且有趣,为习得语言奠定基础。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可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其优越性毋庸置疑。但是多媒体技术既然是一种教学技术,它是以一种教学辅助手段的角色被应用于课堂,除了自身对学生强大的吸引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教师在应用这一技术时,要充分考虑教学本身以及学科知识的特点,在旧有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这也是应用过程中应当思考的问题。

二、结合学科特点,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

1.高效利用网络,促使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在很多人看来,多媒体辅助教学即课件的使用。教师尽管费尽心思制作出来的课件很有技术含量,但它的容量却十分有限,并不能囊括语文教材所涉及的天文地理、文化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光盘形式的课件虽方便了教师的教,却没有充分重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要改变课件演示辅助教学的局面,则要充分利用网络。比如,在教学一篇课文之前,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索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信息,并且将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应用于课堂。教师还可让学生在预习和整体感知课文之后,自己动手制作课文的“课件”,尝试着进行信息的利用和处理。许多课文后面都有一些拓展练习和实践性很强的训练,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材料。教师可以从这些题目入手,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2.变简单追求多媒体的参与为适时适度、科学地使用

多媒体的运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学生乐于参与的课堂氛围。但有的教师却存在着诸如此类的认识上的误区:只要教学手段先进了,教育思想便先进了。于是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这一现代教育的外衣下,依然扮演着传统教育的舵手,教师仍旧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仍旧是被动的接受者,一言堂式教学、填鸭之风仍然存在。多媒体在教学中只是教师的一种辅助工具,教师要做一个睿智的思想者,在教学中发挥其重要的主导作用,以自己鲜明的思想吸引学生,启迪学生。其实,教师又何尝不是一个“多媒体”化的人呢?教师能讲解,善思维,有理智,有创意……总之,教师要正视和发挥自身的“正能量”,适时适量、合理有效地使用多媒体。同时我们也必须认真思考:多媒体为我们提供了图像、视频等感官刺激时,是否也在不知不觉中忽视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呢?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有着很深邃、丰富的意境,愈是反复揣摩、仔细品位,愈是有着韵味深长的内涵,令人浮想联翩。又岂能是几幅静态或视频画面所能表现完整、透彻的呢?教学中,不要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或用课件来“堆积”课堂,要以有利于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习得和智力的发展,而且还要关注他们情感的体验、态度的养成、价值观的确立,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把学生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经验,注重人格的完满,从多方面满足学生的需求。在多媒体的使用中,做到以“人”为本,以机为辅,科学使用,扬长避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求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最终目的。

3.多媒体的使用要紧密结合语文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

从小的范围来看,多媒体的参与要根据某一篇课文内容来决定,而从大的方面来说,多媒体的使用则应考虑到语文这一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小学阶段,人、事、景、物是构成了语文教材的主要部分。对于大多数记叙文来说,多媒体的使用主要是起到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语言文字所描述内容的作用。因此,做出来的课件一般包括视频和文字两部分,再加声音或背景音乐等。从课件本身来看,要求的技术并不是太高。于是,许多教师在选取公开课课文时,都要颇费一番苦心。那就是要选一篇能很好地展示多媒体的优越性及自身制作技术的课文。多媒体的运用成了选取教学内容的重要指标,一时间,那些介绍科学知识的课文就成了“宠儿”,课件中演示了一些科学现象,并视为含金量极高的环节。而对于无法穿上多媒体“外衣”的课文却被“冷漠”一旁。这实际上是本末倒置,让形式牵着内容走了。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并非所有的课文都适宜使用多媒体。尽管许多教师在极力提高课堂的含“电”量, 其实所制作的课件也无非是一段精美的录像或图片,再加上几句话或一段文字,而对重点词句做了变色、点击出现等技术的简单加工。而这种功能却是以往的录像加小黑板就完全能够实现。如果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来完成一些传统媒体就可以做到的事情,只能说是一种技术上的“时髦浪费”。在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必须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要与其他媒体有机结合起来,量体裁衣,灵活运用,做到优势互补,和谐共存。

多媒体作为教学的手段,就是要把其融入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一样自然流畅、得心应手、顺情合理,来服务于教学。作为新时代的教学工作者,要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用好这“纸”和“笔”,让教学开出一朵又一朵美丽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