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黄自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黄自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黄自艺术歌曲是他全部创作中最具有艺术价值的部分之一。黄自创作的艺术歌曲无论从内容、题材和风格方面都独具艺术魅力,并代表了黄自音乐创作风格的典型特征。其艺术歌曲作品的创作构思,在内容的选择上多是采用中国古诗词或现代近体诗词作为歌曲歌词,在艺术表现上以其唯美、细腻的音乐线条展示诗词本身所蕴涵的意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中,黄自将西方作曲技法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素材相结合,注重钢琴伴奏在歌曲中的展示和体现,使钢琴伴奏声部的音乐具有活跃、流畅的特点,丰富了钢琴的艺术表现力,真正使伴奏与旋律、诗词三者紧密融合在一起。

关键词:黄自;艺术歌曲;创作特点;诗词;钢琴伴奏

黄自艺术歌曲是他全部创作中最具有艺术价值的部分之一。其艺术歌曲的创作秉承着艺术歌曲含蓄、婉约的艺术风格,在创作中运用中国诗词作品作为歌曲歌词,通过声乐旋律的演绎来表现诗词唯美、诗韵的艺术境界,达到曲、声、诗三者的完美结合。黄自一生共创作了包括《南乡子》《天伦歌》《玫瑰三愿》《春思曲》《思乡》《花非花》等共十二部优秀艺术歌曲作品。这些作品曲调优美流畅,音乐形象鲜明,富有抒情性,并且旋律清新婉约,和声运用独具匠心。黄自的艺术歌曲作品创作上在运用西方作曲技法的同时,注意吸收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素材,使他的音乐具有民族风格,并且在歌词的选择上多采用古诗词或现代近体诗为主,注重中国古诗词的音韵美和意境美。他的艺术歌曲至今仍是我国各艺术院校声乐教程的必修曲目,具有浓厚的精神底蕴和美学内涵。

一、词与曲紧密结合

诗词与音乐作为两种艺术形式,有其各自的表现形式。王次菰凇兑衾置姥新论》一书中提到:“音乐通过音响的组合达到表现的目的,而文学的表现目的则通过语言的手段去完成。但是语言与音响在表现形态上又具有通过声音展示的一致性。”①而艺术歌曲作为诗词与音乐结合的一种艺术体裁,它既要求作为歌词的诗词形式适合于音乐的形式,同时通过音乐也能准确保持诗词的本质。即所谓“诗为乐心,声为乐体”。②

诗词具有自身的音乐性,在东明论述的关于《从日本人的汉(唐)诗吟唱论唐诗与音乐的关系》一文中提到:“优秀的诗,除了内容外,还具有语言形式的音乐美。既有较强的音乐性,给人听觉器官以美的享受,又通过人的思想感情,产生心理效应,或荡彻肺腑,或激励志操,或悦性怡情,或宁神忘痛。”③即提倡诗词的音乐性,而诗词的音乐性又存在于旋律的音乐性、节奏的音乐性以及韵律的音乐性,三者的和谐统一构成了诗词语言的整体音乐美。诗词中的音乐性如何合理地运用到歌曲创作中,使词与曲紧密结合成为黄自创作中所注重的方面,他力求使歌曲中音乐的音调、节奏和诗词的声调和韵律紧密结合,并真正使词曲达到完美的结合。

(一)诗词旋律的音乐性与曲调的结合

诗词中存在旋律的音乐性。“歌唱的旋律其声音的高低升降、长短的进行和音色、音强的变化是完全可以和语词的声韵结合在一起的……”④当一首诗词吟诵时,常要注意诗词本身所带有音调的高低起伏,而这起伏感使诗词在吟诵时带有旋律感,造成了旋律升降的变化倾向,这旋律升降的倾向即是由诗词的韵律和吟诵腔调所决定的。这种诗词中旋律的音乐性使诗词具有委婉、起伏的韵味。

在黄自艺术歌曲的创作中,他注意到了诗词本身所具有的旋律性,即吟诵的旋律性。在歌曲创作中使歌曲的旋律符合诗词本身的音乐旋律性,从而在歌曲中将诗词的音乐性通过歌曲的曲调体现的淋漓尽致,恰到好处。黄自在音乐旋律的安排上符合诗词吟诵时的旋律走向,即歌曲中的旋律设计符合字与字间的声调、韵律,从而真正使歌曲旋律与诗词中所具有的音乐性很好的结合,诗词与音乐做到和谐统一。

(二)诗词节奏的音乐性与曲调的结合

节奏是体现音乐美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诗词中同样存在着节奏的音乐性。当吟诵诗文时,具有鲜明的节奏性使诗文更加悦耳,从而更能体会到诗词中所蕴涵的诗词文化,即所谓“文采节奏,声之饰也。”⑤而诗词中节奏的音乐性在歌曲中如何与音乐相配合,并很好地在歌曲中得以体现,是歌曲创作中所注重的方面之一。音乐的节奏须与诗词的节奏相协调,在共同表达情意的前提下,采用各种形式,使音乐更好地诠释诗词内容。中国诗词的五言诗和七言诗,在吟诵时诗词的节奏和语句紧密结合。

作品《花非花》是黄自根据白居易的诗词而谱曲的。全文为:“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首两句在语句上应读作“花─非花,雾─非雾”,给人一种“非花”、“非雾”的朦胧意境;从“夜半来,天明去”在此比喻所咏之物――花、雾的短暂易逝,难持长久;“夜半来”者也,虽美却短暂,于是引出一问:“来如不多时?”一句;“天明”见者朝霞也,云霞虽美却易幻灭,于是引出一叹:“去似朝云无觅处”的感慨。此诗运用三字句与七字句轮换的形式,兼有节律规整与错综之美,黄自在创作中注意到古诗词的韵律,在旋律方面平稳进行,同时节奏也与该诗的节奏相符合。使整个音乐符合该诗朦胧、缥缈的意境。

作品《花非花》谱例:

(三) 诗词韵的音乐性与曲调的结合

“在一段唱腔的曲调中,包含有语词声韵的特点,是语言和音乐自然而和谐的完美结合。它突出了语言的音乐性,又在音乐中体现了语言(文词)的艺术美。”⑥诗词的音乐美体现在韵上,即押韵的音乐美。所谓押韵,就是在一首诗词中,把韵母相同或相近(主要元音相同或相近,如有韵尾则收尾的音相同)的字,放在句子的相同字位上。⑦通过押韵的手法使诗词韵律和谐,规整。而诗词中押韵所表现的音乐性,即是体现在字句间所流露的起伏感与和谐感。而诗词中这一音乐特性被黄自很好地运用到歌曲创作中。艺术歌曲由于采用诗词作为歌词,因此在表达方面讲究咬字的准确性及诗词韵律神韵的独特方式。黄自在创作中正是注意到在歌曲创作中需声韵与音乐结合这一特殊性,“在创作中总是先把歌词中的每一句、每个字的声韵搞清楚……真到他把歌词中全部声韵都弄清楚为止。有时歌词比较长,他就在每个字旁边注上声韵的符号,免得弄错。”⑧

二、钢琴伴奏与旋律紧密结合

艺术歌曲通过歌词、旋律与钢琴伴奏三者结合来共同传达歌曲的本质,而歌曲中通过钢琴伴奏可以更好地烘托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意境,起到了环境的展示,气氛的烘托和揭示内心的作用。艺术歌曲作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盛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形式,作曲家在创作中为其编配钢琴伴奏成为既定的因素。

作为多为诗词填词、单声部旋律为主的中国艺术歌曲,如何通过钢琴伴奏的表现形式来创作成为作曲家注重的方面。黄自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中,将西方作曲技法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素材相结合的同时,同样注重钢琴伴奏在歌曲中的展示和体现,使钢琴伴奏声部的音乐具有活跃、流畅的特点,丰富了钢琴的艺术表现力,真正使伴奏与旋律、诗词三者紧密融合在一起,使整个作品的音乐色彩鲜明、艺术性强。

(一)各种伴奏音型的运用

作品《春思曲》黄自采用了多种钢琴伴奏音型。1―10小节的伴奏音型:左手运用歌曲的旋律伴奏,右手始终采用连续的柱式和弦,模仿潇潇夜雨中细雨绵绵的景象。左右手的钢琴伴奏烘托出潇潇夜雨、孤枕难眠的意境;11―16小节的伴奏音型:从11小节“小楼独倚”起伴奏音型发生变化,采用了分解和弦,整个音乐线条具有连绵起伏的感觉。其中17小节间奏的伴奏采用16小节“吱吱语过画栏前”的音乐素材;18―22小节的伴奏音型:右手将旋律音扩展为三和弦伴奏,增强了旋律的动力感。同时这几小节调性发生变化,采用了F大调,使色彩转为明亮的大调;23―25小节的伴奏音型:结尾处的伴奏采用了第2、3小节的伴奏音型,以歌曲旋律作为左手伴奏与右手柱式和弦伴奏结束,形成了首尾呼应的艺术效果。

(二)前奏、间奏和尾奏的伴奏特点

在伴奏创作中,黄自善于运用前奏、间奏和尾奏,对音乐加以渲染和补充,从而赋予整个音乐作品艺术感染力,这也成为黄自艺术歌曲独特的创作特点。如在黄自十二首艺术歌曲中,除了《雨后西湖》《下江陵》《花非花》《卜算子》这种短小精悍的作品外,其他八部作品都前有精巧引入的前奏,上下阙间有短小深思的间奏,最后结尾处有韵味不尽的尾奏。通过这些精心的伴奏安排,使伴奏部分与旋律声部完美结合,共同传达诗词的唯美境界。

作品《思乡》的钢琴伴奏在“一声声道:不如归去!”一句后的间奏部分,运用钢琴伴奏形象塑造模仿鹃鸣之声,来表现歌词中杜鹃啼鸣,思乡之情,这也是黄自创作该曲的点睛之笔。

作品《思乡》谱例:

另外,作品《玫瑰三愿》,该曲小提琴助奏与钢琴伴奏贯穿始终,与旋律声部三者完美结合。从前奏开始即采用钢琴伴奏与小提琴助奏相结合的形式,小提琴单音如人声的旋律与钢琴伴奏柱式和弦的多声部配合,引出该曲幽静、朦胧的意境。在上下阙通过钢琴伴奏低音主和弦短小间奏的推进,进入到下阙的“三愿”,音乐线条起伏缠绵。最后的尾声 “好教我留住芳华!”钢琴伴奏运用平缓的主和弦及rit的速度处理,仿佛是一声幽怨的叹息,营造出“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艺术感染力。

总之,黄自在“洋为中用”的文化大背景与危难的国情影响下,借鉴了西方艺术歌曲创作技巧与中国诗词的相结合,创作出属于中国的艺术歌曲,呈现鲜明的民族性特征与丰富的情感,具有浓厚的精神底蕴和美学内涵,其艺术歌曲对后来我国的音乐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对于音乐创作者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黄自创作的艺术歌曲体现了其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倾向。同时他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注释:

①王次葜.《音乐美学新论》,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第178页。

②刘尧民著.《词与音乐》,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8月第1版,第24页。

③东明著.《从日本人的汉(唐)诗吟唱论唐诗与音乐的关系》,原载于《交响》1991年第一期,第70页。  ④章鸣著.《语言音乐学纲要》,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8月北京第1版,第24页。

⑤陈少松著.《古诗词文吟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12月第3版,第39页。

⑥章鸣著.《语言音乐学纲要》,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8月北京第1版,第24页。

⑦同28,第41页。

⑧钱仁康著.《黄自的生活与创作》,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12月北京第1版,第23页。

作者简介:

傅学波,讲师,硕士。现工作于菏泽学院音乐系。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