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份优秀建议案的背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份优秀建议案的背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这首歌曾经在大江南北到处传唱。山西省的风土人情、城乡风貌,尤其是美丽璀璨的农村文化,早已随着古老的华夏文明而名播四海。如今,山西省正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积极推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山西农村文化现在的发展情形如何,有什么样的重大优点和缺点,未来的发展路径应当如何确定,这样的种种问题,就都摆放到了吕梁民进参政议政的视野之内。

缘起:对农村文化的

持续关注和热情

对山西省农村文化产业的研究,正是近年来吕梁民进的一项主要课题。在对山西省农村文化产业的社会背景、产业性质、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形成初步认识的基础上,他们以吕梁市农村文化产业为观测点,把吕梁农村文化产业现状的科学调查作为基础,深入思考,比较研究,力图把握农村文化产业的规律与性质,分析山西省农村文化产业目前存在的共性问题,为山西省农村文化产业政策的制订以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建议和参考。

吕梁市是农村文化业态大市,近年发展势头强盛,增长速率惊人。吕梁全市拥有各类文物古迹5014处,包括古文化遗址350余处,古墓葬331处,古建筑2117处,石刻1325处,石窟寺23处。其中有以石楼商周青铜器和柳林高宏遗址为代表的北方边陲重镇的方国文化;有以山西特殊文化品种――离石汉画像石为代表的墓葬文化;有以柳林盘子会、三交古镇、临县碛口古镇为代表的古镇商贸文化;有以岚县供会、骡马溜蹄会为代表的民俗文化。这些都是数千年以来,吕梁历史文化的宝贵积淀,是不可多得的文化资源,为当地农村的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作出了较大贡献,在全省相关产业具有一定的典型与示范意义。

在多年的调研中,吕梁民进发现,这些年来,全社会保护民间文化资源的意识正在不断增强,但是,农村文化资源的自然流失却仍然触目惊心。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观念正在逐步淡化,原有的生活习俗正在改变,特别是一些身怀绝技的民间艺术家也正在逐步走向消亡,这是一个不可抗拒的现实问题,如果不能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如果不及时加大力度予以保护抢救,就意味着我们将失去一笔不可复得的宝贵财富,就会失去一大优势,失去现代文化建设的基础,也将失去赖以发展的一大生产力。

2012年,民进山西省委会在山西民进各地方组织中征集社会发展调研课题,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吕梁民进文体专委会承揽了关于山西省农村文化研究的项目。一年之中,他们多次下乡,实地调查,掌握数据,了解情况,以吕梁农村文化发展为中心,争取获得第一手资料,取得调查研究的科学成果,为保护和弘扬三晋文化献计出力。经过细致深入的调查研究,他们提出在山西省资源充分地区,将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为支柱产业。

内容:调整和优化农村文化

产业布局

山西省是我国的北方大省,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评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包括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曲艺、民间美术、传统手工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多个类别。在已评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手工艺、乡村旅游等农村文化产业资源占有很大比重,广泛分布于全省诸多地区。

面对丰富的产业资源,调整和优化农村文化产业布局,应该在全面梳理农村文化产业资源的基础上,寻找各地区手工艺和乡村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确立各地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确保全省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布局的合理规划。

合理规划全省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布局,以吕梁市为例,加快吕梁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首先要合理规划手工文化产业和乡村旅游产业的布局,突出各地的手工艺资源、乡村旅游资源优势。

优化吕梁农村手工文化产业区域布局,应确立的发展重点是:利用交城县、文水县的自然资源和靠近省城的优势,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娱乐业。方山北武当山旅游项目要进一步做大做强,成为全市文化旅游的一张名片。进行红色旅游资源整合,推动全市红色旅游业的发展。对文水刘胡兰纪念馆、石楼红军东征纪念馆、四八烈士纪念馆、交口红军东征指挥部旧址等红色旅游基地进行改造。

继续推进“汾酒艺术节”、“吕梁红枣节”等节庆活动举办水平的提高和外界影响的扩大。支持中阳县主办中阳剪纸艺术节,柳林县举办柳林盘子会文化节和“第二个农业文化旅游节”,岚县举办“岚县面塑艺术节”,方山县举办“北武当山春游庙会暨桃花节”,交城县举办“卦山端午庙会”和“玄中寺庙会”等。不断探索,调整重点,扶持其中有潜力的节庆活动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和国际上有文化影响力的大型活动。

加快山西省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应突出各地农村文化资源的特色与优势,扬长避短,尽快形成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格局,在区域范围内逐步形成具有竞争优势与地方特色的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

延伸:科学开发农村文化资源

吕梁民进还建议,以现代生活方式整合农村传统文化资源,开发新产品。农村传统文化资源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情感价值、艺术价值等多重精神属性,符合现代都市文化消费的需求。应倡导专业设计人群介入农村文化产业的现代产品开发,以现代设计创新农村传统文化资源,实现产品的有效转型,积极进入国际国内文化市场,融入现代生活。

山西省农村手工文化产业产品现状,以吕梁市为例,文化资源的特点及开发利用状况为:文化产业有了较大发展,出现了此消彼长的局面。文化旅游业资源丰富,潜力巨大,发展缓慢。由于全市文化旅游资源地处偏远,开发困难大,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所以目前大多数资源仍处于待开发或初步开发阶段,只有在交通和景区开发完备的前提下,扩大宣传力度,发展前景还是很好的。民间艺术资源开发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能力弱。现有几家民间艺术开发企业,基本上还停留在家庭作坊阶段,产品缺乏竞争力,市场开拓能力弱,经济效益差。

总体看来,山西省农村手工文化产业产品创新已经取得了突出成果,但是也存在一定问题。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产品开发深度不够,创意性不足,中低档产品较多。建议结合市场需求,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增加产品丰富性,同时也应留意高档产品对市场的占有力度。

设计研发参与农村传统文化资源创新,建立产品创新机制,产品的成功转型与设计开发是生产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的根本。将农村文化产业打造成为区域的支柱产业,首先需要建立产品创新机制。应将大学、专业院校、科研机构的相关设计人员引入农村文化产业项目,同时在相关院校设立行业科技研发中心,建立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孵化器与助推器。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尝试机制建设:首先,政府为农村手工文化产业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将政府、学术机构与农民联系起来;其次,政府相关主管部门以科研经费、建立农村文化产业服务体系等形式鼓励、推动、督促学术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文化产业研发,为农民服务;再次,在全面启动、培育产品研发意识的基础上,鼓励农民积极寻求策划公司、设计公司的创新服务,政府给予一定程度的创新补贴,逐渐完善农村文化产业创新开发机制。

构建特色产业化与产品多元化相结合的生产模式。建立相对合理的农村文化产业生产模式,有利于提高生产要素的集约化投入,发挥规模经济优势,实现农村文化产业化,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吕梁市农村手工文化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初步探索出相对合理、稳定的生产模式,对山西全省农村文化产业生产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第一,实现专一产业规模生产的辐射效应。依靠当地资源优势,以专一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实现专一产业规模生产的辐射效应。第二,实现专一产业独立生产的整合效应。以农民独立生产为主,在区域范围内形成规模经营的态势,推动产业经营转向专业化、区域化,达到突出产业资源优势的目的,进而实现专一产业独立生产的整合效应。第三,实现多元产业交叉的联动效应。多元产业交叉发展,可以借助不同产业的发展优势,拓展产业空间,实现多元产业相互促进的联动效应。

如今,这份建议案已转交省级文化部门作为参考,在山西省农村文化今后的发展中,建议案的有关内容,一定会得到采纳和吸收,为三晋文化的大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